查文庫>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1

  《相反日》這一內容選自主題活動“相反國”,主要使幼兒在活動中透過一系列遊戲來體驗反著說話、反著做事的樂趣,並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組織能力來獲得相反的概念,讓幼兒知道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相反的現象。

  本次活動我的準備工作充分,製作了豐富的教學具及形象直觀的“ppt”圖片,活動中師生有效的使用了製作的教學具,使其發揮了實效性。

  活動過程我以扮演“相反國國王”為主線,一步步引導孩子從易到難,透過遊戲的形式練習“反著說、反著做、相反詞配對”,遊戲過關後來到“相反國”,再讓幼兒仔細觀察其中的有趣現象,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組織、創造出一首有趣的詩歌。整個過程中,環節清晰緊湊,設定的情景能使孩子自主積極的參與活動,整個活動氛圍輕鬆愉悅,師幼互動良好,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的實踐,我覺得還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活動中沒有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觀察圖片,自由討論創作詩歌。今後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自由討論,交流,最後再讓孩子合作創作。孩子們的想象非常豐富,討論、交流、合作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靈感,也為能力弱的孩子帶來幫助。

  2.最後一個環節“分享歌曲”顯得多餘,沒有起到教學價值,對目標的實現也未發揮其作用。今後在活動設計時應保證每個教學環節設計的有效性,使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為教學目標服務。

  3.本次活動的目標沒有較強的針對性,顯得有些空洞。今後應認真分析教材,依據所帶班幼兒的實際來制定適宜的目標。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做到多總結、多反思、多創新,呈現更好的教學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2

  今天(12月28日),我給孩子們上了一節語言活動《吹牛大王》。吹牛的目的是娛樂,騙人的目的是損人利己。前者充滿童稚的幻想,後者充斥功利的動機。幼兒愛空想,時常區分不出真假,辨別不了吹牛空想與撒謊騙人的不同。本次教育活動讓幼兒明白:不迴避客觀事實,既積極引導幼兒童真的.大膽幻想,又讓幼兒初步瞭解吹牛與撒謊的區別。

  在活動的匯入環節我以“貪吃的我”來引起幼兒的興趣,透過運用詼諧逗笑的語句來贏得幼兒的捧腹大笑,孩子們都在那邊說“假的”、“不可能”、“亂講”等等。順勢我引出故事中兩個喜歡吹牛的小男孩小米沙和斯大西克,聽聽他們是怎麼吹的。

  我先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從開始至汽車被我踩扁了)在講述故事中人物的對話時,我的語氣和體態動作都儘量做到非常誇張,以達到讓幼兒忍不住笑的效果。聽完後幼兒幾乎都能說出自己覺得編的最好玩的部分,由於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很平凡,所以幼兒不能很好地分清究竟哪句話是小米沙說的哪句話是斯大西克說的。之後我講述了故事的第二部分(從汽車被我踩扁了至不是去騙人的),我先讓幼兒說說依果爾的話,然後就著問幼兒他這是在吹牛嗎?透過吹牛與撒謊的比較,讓幼兒明白吹牛與撒謊之間的區別。在故事最後“從前我會飛,有一天,我飛到……”的環節,我讓孩子大膽想象,來比一比誰的牛吹的最有趣,來評一個吹牛大王。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孩子說的五花八門有趣極了。俊豪說:“從前我會飛,有一天,我飛到太空去,和外星人一起玩。”晶晶說:“從前我會飛,有一天,我會飛到海上遇見大鯨魚,被它的噴水噴到了天空上,又飛到了岸上。”等等。教室了響起了孩子們陣陣的笑聲。孩子語言能力就在孩子們陣陣的笑聲中得到了提高,就連以前不愛回答問題的小朋友都高高的舉起了手。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一直很開心,教室裡充滿著笑聲,時不時一陣寂靜,一陣瘋狂大笑,幼兒的興趣已經被激起。這樣的活動就是要讓孩子們開懷大笑,我想有時這個笑就是代表著孩子們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3

  幼兒基本都有過害怕的經歷,什麼事會讓你感到害怕呢?遇到害怕的事時你會怎麼做呢?怎樣使自己勇敢起來呢?我以懸念引出故事《重要電話》,幼兒很想聽下讓喀秋莎勇敢起來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因此,帶著問題幼兒好奇的聽起故事來。這個故事很好聽,特別是磁帶裡配上了這個曲折的音樂,很讓人投入到角色中,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已經不怕一個人在家裡過夜了,這說明了他已經長大了,聽到最後,幼兒這才恍然大悟。那你長大了嗎?我請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原來,我們為家人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總結我們自己也長大了,幼兒也非常的開心。

  針對這堂課,我總結了我的不足,值得改進:

  1、讓幼兒說說“要是隻有你一個人晚上在家,你心裡的感覺會是怎麼樣的?”時,幼兒都能積極地回答,如:“很害怕,很孤單”、“很想找個人陪”等等,應該對幼兒的回答做個回應,感覺自己缺少了與幼兒這樣的交流。

  2、故事的高潮中,媽媽走過主人公特別害怕,自我感覺這方面表演有待加強,在語氣、神情中表現再突出一點,幼兒印象會更加深刻。

  3、故事最後,原來是媽媽打來的重要電話,在媽媽的對話中,讓幼兒學著老師說,幼兒學的不錯,反思中,我後來一想,假如讓幼兒自己拿起電話,上來表演模仿媽媽的話,這樣會更好。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4

  這是我工作以來繼亮相課之後第二次在眾多教師和領導面前展示自己的課,對於這次的活動我非常重視。

  在創編故事和備課以及製作課件過程中,如何讓孩子能夠較好領悟故事的意義,師傅和我一起探討,研究,刪刪減減後終於出現了語言活動《發明家奇奇熊》。在磨課過程中,師傅給我提了很多意見和很好的建議,比如我的語言底氣不夠,說話聲音太虛。對於幼兒的回答不能靈活的接上。在幼兒繪畫時可以放些輕音樂,音樂遊戲環節放在最後會比較能夠烘托氣氛。課件上有些畫面容易引起幼兒的誤導等等。於是我再次修改了教案,課件,加了音樂並猜測的孩子們可能會有的回答等,師傅還把活動中的一些語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神情,一句句教我。在比賽前一天晚上我和師傅打了很久的電話,她把一些問題再次提醒了我,看出了我的緊張,師傅說了一句讓我很難忘的話:“什麼時候都要自信,而且師傅看到了你的努力,這樣就夠了,不管結果怎樣,過程就是你所得到的最大的收穫。”這句話在我比賽的當天也一直激勵著我。我相信也會一直激勵著我未來的每一天。

  對於課前的準備工作,我的經驗還是很不夠,對座位的安排還不夠妥當,經由師傅提點,才調整好。上課時剛開始有點緊張,沒有很放的開,不夠投入,隨著活動的深入才慢慢調節好,忘卻緊張感,完全投入進去。講述故事的語氣和語速還不能把握的很好,如果能夠抑揚頓挫的進行講述,我想孩子對故事會更有興趣,聽的也會更投入。還有,在活動中,我的靈活度也很不夠,對於幼兒的回答我還不能接的很好,較多重複幼兒的回答。還有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在最後環節中,音樂遊戲時的音樂太輕了,沒有能很好的提起活動的氣氛。

  透過這個活動,我很清楚的看見了自身存在的很多的不足,也看清了繼續努力的方向。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5

  《七色花》這篇文章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因為迷路,從老婆婆那裡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就用這七片花瓣實現了她的七個願望,用最後的一片花瓣,幫助殘疾人維佳恢復了健康,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做有意義的事,要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在《七色花》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以邊閱讀邊猜想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採用多種形式的閱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教學活動中透過設計不同的互動環節,如: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等,把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討論中,我又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實現什麼願望?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爭著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與別人分享,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和交流時間,讓大家暢所欲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一下子激活了他們的思維火花。

  課堂是幼兒舒展靈性的空間,只要留給他們一定的思維、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幼兒暢所欲言,再加上老師的引導、鼓勵,那麼孩子的靈性可以進一步得到舒展。這一節課,我最大的收穫是感動,讓我發現孩子們都有一顆善良、美麗的心靈。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1、這節課中幼兒的思維始終都在活動。

  2、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教育。

  3、激發了幼兒閱讀童話的興趣。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個別回答時給孩子們更多地表述機會。

  2、充分運用好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合理引導幼兒的想象力。

  努力方向:

  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努力讓幼兒擁有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勇於表述自己見地的機會,給孩子們創造自主、寬鬆、充滿樂趣的互動環節,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在快樂中學得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