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田忌賽馬》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田忌賽馬》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田忌賽馬》教學反思1
《田忌賽馬》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在孫臏幫助下轉敗為勝的故事。整篇文章賽馬過程情節生動,文字淺顯易懂。但深挖其中,卻又發現課文里人物個性鮮明生動,情節環環相扣,是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發散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材料。於是,我在《田忌賽馬》這一課的教學中,主要側重於激發思維,在層層深入的分析中,讓學生懂得田忌賽馬是“智慧”的比賽而非“力量”的比賽,從而指導他們學會全面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絡,從多方面分析問題。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藉助遊戲,激發興趣。
首先,我透過玩紙牌遊戲,出示兩組牌:紅牌(10,7,4)黑牌(9,6,3)讓學生先選先出,無論學生怎麼選怎麼出,老師總能贏,引發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探索與沉思,從而為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學生明白了“只要掉換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的道理後,與學生再玩紙牌遊戲,這次無論老師怎麼出牌,學生總能順利地獲勝,學生不僅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並深刻地明白“遇事要多動腦筋,學會觀察分析,懂得換一種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道理,這樣寓教於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藉助句式,培養概括能力。
在回顧課文,找出描寫兩次賽馬的段落時,嘗試用“第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對齊威王的,接著用對齊威王的,最後用對齊威王的。由於,所以田忌。”的句式幫助學生回憶,引導學生嘗試用上本階段所掌握的表示順序的詞語“先……接著……最後……”並抓住關鍵詞句,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段落。既清晰地理出兩次比賽的過程,又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探究、推理,弄清原因。
為了便於兩次賽馬的比較,我藉助簡單的連線對陣圖,讓同學分析兩次賽馬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透過對陣圖,學生很清楚地看到:還是原來的馬,齊威王的馬的出場順序相同,不同的是田忌的馬掉換了出場順序,所以比賽結果也不同。讓學生一目瞭然地找出兩次比賽田忌一勝一敗的原因:只掉換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緊接著我繼續追問:是不是隻要掉換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呢?為了使學生便與比較,同時還請他們動手操作排列對陣圖,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在實踐中認真思考,雖然共有6種掉換順序的方法,但能取勝的卻只有一種,孫臏的足智多謀自然不言而喻了。
四、層層深入,細緻分析。
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正確地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是學習語文的關鍵。在瞭解到取勝的方法只有一種時,我讓學生思考“孫臏為什麼能想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來贏得比賽勝利的好辦法,並且那麼胸有成竹?”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深究課文的興趣。我引導學生找出“快不了多少”是之所以能取勝的關鍵點;“各自”給馬分等級是比賽獲勝的必要條件;具備了這些條件,可是“為什麼田忌沒發現”?還有明明只要再掉換出場順序,齊威王還有獲勝的可能,為什麼齊威王還會失敗?要求學生細讀,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詞語,抓住這些語言文字進行默讀思考和朗讀體味,再聯絡課文內容,瞭解孫臏分析問題的思路。學生學到這裡,就能較順利地透過人物的外部形象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過程,明白孫臏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乃是仔細觀察、周密分析,認真推斷的結果;而田忌失敗後只是一味的懊惱,不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只能“垂頭喪氣”地離開馬場了;齊威王“得意洋洋”誇耀自己的馬,根本沒發現對手與自己的力量並不懸殊,所以再次比賽時鬥力不鬥智,仍按原來的順序出場,當然只有輸得“目瞪口呆”了。從而瞭解到孫臏的“知已知彼”孫臏計策得以實施的原因。學生在整個分析的過程中,“勝不驕,敗不餒”的品德教育也自然深有體會。
五、思維碰撞,情感昇華。
文章學到此處,學生對課文有了較為深入地理解,對人物的分析也比較到位了,然而,我並不希望只是讓學生看板書回顧課文內容,談自己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麼啟發。而是在與學生再玩紙牌,嘗試一下換個角度解決問題的快樂,並再次進行思維的碰撞:“田忌賽馬,賽的僅僅只是‘馬’嗎?學生貫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見仁見智、有話可說。至此,學生對課文蘊含著的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肯定有所領悟,而學生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學有所得。
六、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成功之處:
1、充分體現了“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字之間的對話。教師對話時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教學理念。
2、教學中讓學生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平等對話,培養讓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3、課堂上,我自始至終都在努力創設和諧、愉快、自主探究的氛圍,學習知識中,我儘可能避免滔滔不絕地分析,而是指導學生透過讀、講、議、演、說等方法親身體驗學習,經歷學習的過程。
七、教學中的不足與重構:
1、過於側重於思維的訓練,雖然環環相扣,給了學生很大的思維空間,卻忽略了語文朗讀的指導與體味,在指導學生朗讀兩組對話時,若能放慢腳步,多些朗讀指導品味,讓語文課多些語文味,多些朗讀的聲音,樹立更鮮明的人物形象,也許效果會更好。
2、“學貴有疑”,疑,是思之路,學之端。質疑問難是學生思維活躍的體現。雖然教學時,我總是創造機會讓學生釋疑。但如能放手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不斷地提高質疑問難的質量,使他們在發言、討論中開發智力,培養積極思維,逐步學會自己研討問題和解決問題,並養成良好的.質疑解疑的學習習慣。我想,那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理想的目標。
語文《田忌賽馬》教學反思2
《田忌賽馬》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在孫臏幫助下,轉敗為勝的故事。"《田忌賽馬》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使學生從中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一、首先是藉助圖表自主讀書圈畫,做批註。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葉瀾教授從生命的層次和動態生成的觀點構建了新的課堂教學觀,認為生命型的課堂教學為"生命意義"而發展,而不單純是"傳授知識"而存在,強調了學生的主動性,課堂上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學,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學生自己說,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自己問,自己去體會,把握訓練的興奮點讓學生自己練,拓寬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想,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使學生的生命在課堂中閃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實踐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念,改變教師角色,創設和諧、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開發學生潛能,使學生在互動中獲得新知,獲得生命的滿足。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以圖片、動畫、放音樂的形式展現在多媒體裝置上,既充實了教材的內容,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
二、以讀為主,感悟策略精妙
朗讀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手段。要讓學生用心用情感去體驗和提高。文中4———12小節是人物的對話,感情色彩最濃重,最適合分角色朗讀表演。把第一節比賽後人物的的神態,內心活動,動作適當地表演出來,在這樣的體驗實踐中明白人物的性格才智,深入文章的中心。《田忌賽馬》這個故事思維性很強,最好的學習方法莫過於邊講故事邊演練,把隱藏於故事內部的思維性表現出來。於是,我請學生上臺講兩次比賽的故事,把兩千多年前的比賽展此刻眼前,並排出比賽陣容,給學生深刻的感悟,其中的道理自然深入簡出。
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學生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三、推薦閱讀,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本節課以智取勝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們,我以此為契機,給學生們推薦其他以智取勝的故事,他們到課下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去閱讀。
語文《田忌賽馬》教學反思3
《田忌賽馬》是五年級下期語文課本第五組中的一篇課文。這一組課文講的都是歷史故事,有古代的,如《田忌賽馬》《晏子使楚》《赤壁之戰》,也有現代的,如《冀中的地道戰》。學生在學習這一組課文時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特別高。究其原因,與他們充分了解時代背景有關。因為在教學這幾課時,我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瞭解的背景故事講述給學生聽,使學生們對有關的故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深刻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增強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感。這種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上完這一組課文後,許多家長反映孩子更愛看書了,尤其是《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深受孩子的歡迎。下面具體地談談我在教學《田忌賽馬》一文時的一些做法。
一、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在上課時,我先問學生:“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嗎?”馬上有學生回答“知道”,並且還有許多人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天下不太平”。這時,我趁機給他們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並將“戰國七雄”的大概位置用示意圖標出,讓學生對這個時代有更感性的認識。緊接著,我告訴學生,在這個時代,中國湧現出許多仁人志士,發生了無數以智取勝的故事,由此引出鬼谷先生和他的四個弟子:孫臏、龐涓、張儀、蘇秦。對於孫臏和龐涓的故事,也大致講了一些。這時,全班同學都睜大眼睛,聽得非常認真。他們對龐涓的行為表示憤怒,而對孫臏則充滿同情和欽佩。在這個當口,我很自然地丟擲課題——《田忌賽馬》,同學們都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學生演示,體會內容
課前,我先佈置學生用硬紙板做好馬的學具。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與同桌用紙馬玩賽馬遊戲,演示田忌和齊威王兩次賽馬的情況,瞭解課文內容,找出兩次比賽田忌一勝一敗的原因。然後,請學生們擺出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時所有可能出現的對陣形式(一共有四種),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在遊戲中認真思考,便能夠正確理解課文,深刻體會到孫臏的足智多謀。同時,學生們也得到了成功與快樂的情感體驗。
三、揣摩心理,理解人物
在教學時,要抓住人物的神態變化,把握人物的心態,瞭解人物的性格特徵。文中出現了較多對話的段落,很適合表演或分角色朗讀。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分組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認真揣摩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心理,並可依據課文進行合理的想象設計表演。學生們興致勃勃,紛紛舉手進行表演或朗讀,將齊威王驕傲自滿、得意洋洋的形象表現得十分到位。這樣,學生們在理解了人物的同時,也體驗了文中人物的各種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