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

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

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2、激發紙工製作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剪刀、紙工第7頁《大樹和小鳥》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作品

  老師手上都有什麼啊。幼兒回答一棵大樹上住著小鳥。(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製作的慾望)

  二、大樹和小鳥

  1、觀察外形及結構特徵。

  做手工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做什麼。怎樣才能使小鳥插進去?

  2、教師講解並示範

  一一將圖形一一剪下,小心地剪開大樹圖形及紙條上的空白處;將小鳥圖按號碼從大樹正面插入,然後插至紙條上對應的指縫中。(邊延處不易剪得太開,因提醒幼兒小心)

  一一插完後,大樹上便停滿了小鳥,等孩子全部完成後,十分好看。

  一一一手拉住大樹,一手拉動後面的紙條,大樹上的小鳥就會在樹上快活地跳起舞來。如果配上快活的鳥鳴聲,小鳥就會邊跳邊唱了。

  3、手工作業要求及使用剪刀的安全要求。

  三、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2、鼓勵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繼續製作,完成作品。給完成好的幼兒予以表揚。

  一起製作大樹和小鳥。

  四、活動結束

  收穫成功喜悅。

  活動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紙工藝術活動。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的細節,能大膽表達對圖片內容的理解。

  2、感受圖片的意境,樂意說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朋友之間的關愛,體會相處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圖片4幅。

  活動過程:

  一、直接匯入:今天我帶來了幾幅關於"大樹和男孩"的圖片,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看圖講述(逐幅圖片觀察)第1幅:

  1、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2、你怎麼知道男孩在跟大樹打招呼?

  (回答問題的小朋友用手勢表示,其他幼兒模仿動作。)

  3、小男孩在跟大樹打招呼,大樹呢?

  (老師追問:是大樹的什麼?你來指指看。小朋友在圖片上指出到底是大樹的什麼。)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4、完整講述。

  第2幅:

  1、小男孩來到大樹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猜測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對下一幅圖片的觀察充滿期待。)

  2、誰有不同意見?大樹是怎樣做的?大樹有變化嗎?(幼兒模仿動作)它長長的手指在指著誰?它為什麼要指著他?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師生模擬"捉迷藏"的遊戲)怎麼玩?(請幼兒完整講述,當幼兒講述出現困難時老師給予動作提示,幼兒講不下去時,請下一位幼兒"接力"講述。)

  3、師生完整講述,及時捕捉幼兒創編的角色對話並給予肯定。

  4、完整講述。

  5、玩著玩著,小男孩怎樣了?困了?要不要休息呀?

  第3幅:

  1、誰在哪裡幹什麼?

  2、大樹有變化嗎?有什麼變化?

  3、大樹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如果有大樹為我遮陰,我就會睡得怎麼樣?

  老師模仿大樹為幼兒遮陰,提問:有什麼感覺?

  4、完整講述(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感受帶進圖片講述中)。

  5、大樹熱情地歡迎小男孩的到來,跟他玩"捉迷藏"的遊戲,小男孩子累了,大樹為他撐開一把傘,為他遮風擋雨。大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第4幅:

  1、(老師用擁抱的動作表示對幼兒的關心)我們一起看看大樹和小男孩有些什麼關心的動作。

  2、(師生模仿大樹和小男孩的動作)大樹和男孩在幹什麼?

  3、他們為什麼要擁抱在一起?

  4、完整講述。

  三、完整講述四幅圖片。

  四、原來互相關心除了一起玩遊戲、幫助解決一些困難之外,一個擁抱也是一種愛。我愛你們!(師生擁抱)

  1、平常是誰給你擁抱最多?

  2、爸爸、媽媽除了給你擁抱之外,還會給你做什麼?

  3、原來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愛我們的人,他們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愛我們,那我們也愛他們嗎?那你會怎麼去愛你們所愛的人?我相信你們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告訴他們——你愛他們。

  教學反思

  優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透過邊深情並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動情感態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我有一下感受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孩子們在講到大公雞時還模仿它的叫聲,它飛跑的姿勢。但最後結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的評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幼兒在說話過程中聲音洪亮、說話流利就適時給以表揚,孩子們很開心。

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3

  一、活動目標:

  1、積極嘗試用各種線條、圖案裝飾樹,激發對線描畫的興趣,增強藝術美感。

  2、能主動地對同伴的作品作出較正確的評價。

  3、培養幼兒探索樹的能力,透過感官觀察並記錄樹的樣子。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描筆、畫紙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點選課件,出示"樹"):這是什麼字?你認識嗎?

  2.師:世界上的樹有很多種,你知道的有哪些?

  3.師:樹的種類多,形狀也是各種各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4.師生小結:有的樹幹粗、有的細;有的樹冠大、有的小,有的樹冠像三角形,有的像橢圓形,真是千姿百態、形狀各異。

  5.師:我們到幼兒找一找各種各樣的樹。

  (二)講解示範,掌握繪畫要求師:今天我們就用線描的方法來畫樹,你想怎麼畫?

  幼:用各種線條、圖案……師:你們熟悉哪些線條?

  幼:波浪線、螺旋線、鋸齒線、長城線、斜線、直線、弧線……(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帶領幼兒徒手練習各種線條的畫法)。

  (三)欣賞線描畫範作,感受線條變化帶來的藝術美感。

  師:在這些作品中你發現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有什麼變化呢?它們是怎樣排列、組合的?

  師:不同的線條變化組合產生的效果會使畫面更美,你們願意來試試嗎?你想怎麼設計?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自由交流,介紹自己的想法。)師(點選課件示範):如果添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一定會更滿意,你喜歡什麼圖案呢?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交代要求:在電腦中選一棵或者是平時看到過的樹,在紙上畫好外形(輪廓),要畫得儘量大,佈局合理。

  2.幼兒作畫,提醒先畫好的幼兒寫好名字,將作品貼在展板上。

  (五)講評作品,結束活動

  1.引導幼兒互相欣賞,用貼五角星的方法選出"你最喜歡的樹"

  2.請幼兒說說喜歡的理由,並請其他幼兒提點意見。

  3.介紹線描畫,鼓勵幼兒自由嘗試創作。

  活動反思:

  樹在幼兒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熟悉的。本次活動主要以孩子透過線描畫來表現“樹”線描畫對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也並不陌生,之前也已經接觸過了。所以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都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線條、形狀來進行繪畫。如,在畫一棵樹的時候,她們先用各種線條來畫,然後用各種形狀來裝飾這棵樹,憑著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了各種不同樹,達到了活動的預設目標。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發揮。但是,還是有個別幼兒不懂的如何運用各種線條和形狀,只是一味地簡單畫上幾個大圖案,然後塗上顏色。看來這些個別的幼兒還是無法接受新事物,不能運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指南》藝術領域2-1-3“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樹大班教案及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讓幼兒知道樹木給我們的環境帶來的作用,懂得不破壞樹木、不傷害他人關心他人的情懷。

  3、參與"癢癢樹"遊戲,體驗同伴間相互"撓癢癢"的快樂。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重點:

  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同伴之間"撓癢癢"的快樂。

  活動難點:

  2、懂得不破壞樹木,不傷害他人,培養關心他人的情懷。

  活動準備:

  1、關於癢癢樹哭泣、微笑的表情圖片各一張。

  2、PPT。

  3、音樂《碰一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透過提問引出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哪些樹木教師:那你們見過怕癢癢的樹嗎?下面我們一起聽一個故事,名字叫做《癢癢樹》。

  二、基本部分

  1、集體欣賞故事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內容。

  觀看故事第1、2段,並出示癢癢樹微笑的圖片。

  教師:霞霞為什麼沒有笑?

  教師:請你猜一猜,癢癢樹為什麼會落淚。

  2、引導幼兒繼續欣賞故事,感知故事中的情感變化。

  觀看故事到第三段"比上回峰峰玩玻璃劃破的口子還要深",出示癢癢樹哭泣的圖片。

  教師:癢癢樹為什麼會掉眼淚呢?癢癢樹怎麼了?它還是一棵會笑的癢癢樹嗎?

  教師:如果你受傷了會有什麼感覺?

  教師:癢癢樹疼得直掉眼淚,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它呢?

  (鼓勵幼兒講述各種幫癢癢樹療傷的辦法)。

  3、觀看故事後半部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小朋友們幫助癢癢樹的各種方式。

  教師:小朋友們怎麼關心癢癢樹的?

  教師:後來癢癢樹怎麼樣了?

  (出示癢癢樹微笑圖片)教師:那我們應該怎麼愛惜身邊的樹木呢?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一棵小樹苗是如何成長為參天大樹的。

  4、教師播放PPT,引導幼兒知道樹木帶給我們的作用。

  教師:一棵小樹苗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需要20年的時間,那小朋友們知道樹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作用嗎?

  (1)美化環境的作用。

  師:這兩幅圖你喜歡哪一幅?為什麼?(有花草樹木 ……)師:如果這兩個環境不同的地方讓你選擇,你願住在哪兒?為什麼?(環境美……)師:樹木(花草)可以把周圍環境打扮得非常美麗,使人們心情舒暢、愉快,這是樹的一個作用。這種作用我們能用一句話說出它叫什麼嗎?(小朋友討論、發言)小結:這種作用我們叫它"美化環境"(幼兒學記)。

  (2)淨化空氣的作用。

  師:這兩幅圖片裡的工廠的上空有什麼不同?(第一幅圖冒著許多黑煙,第二副圖冒著淡灰色煙)師:如果你從冒黑煙的地方走,會有什麼感覺?(嗆嗓子、咳嗽)師:一陣風吹來,黑煙灰隨風飄落,周圍的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子?你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嗎?為什麼?(幼兒討論)。

  師:是啊,如果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就會嗆的咳嗽、噁心。時間長了,還會生好多疾病呢。

  師:小朋友再看,樹多的地方,空中冒的煙為什麼不黑呢?

  師:原來,人們發現了一個秘密,樹多的地方,空氣特別新鮮,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和煙塵,使空氣變得新鮮乾淨。於是,人們就在工廠的周圍種了好多樹。小朋友,這是樹的一個作用,你能說出這叫什麼作用嗎?

  小結:樹木能吸收有害氣體和煙塵,能使空氣變得新鮮乾淨,這種作用叫"淨化空氣"(幼兒學記)。

  5、教師小結師:如果樹木被砍伐了我們的環境會怎麼樣?(就不能美化環境了,不能淨化空氣了,小鳥也沒有家了)師:所以我們應該去愛護樹木,不去傷害樹木。

  三、結束部分1、集體做音樂遊戲"撓癢癢"。

  帶領幼兒根據音樂《朋友碰一碰》旋律表演。

  教師:找一個朋友撓一撓,找一個朋友撓一撓,撓哪裡?教師發出"撓鼻子、撓臉蛋、撓嘎吱窩"等口令,幼兒與同伴友好的進行"撓癢癢"活動,感知大家身體接觸的快樂。

  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的目的是要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提供機會讓幼兒多想,多看,多說等。根據我們教參的安排,我選擇了《癢癢樹》這節語言活動。剛開始看到中個題目,我自己也搞不太懂,我真的也沒有聽說過真的有癢癢樹,為了讓自己有個知識方面的準備,我就上網查資料,瞭解到底有沒有癢癢樹。查資料得知:癢癢樹是一種很漂亮的花樹,它的名字叫"紫薇樹",它的葉子是橢圓形的,它開出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紅色的,粉色的,還是紫色的。你只要輕輕地碰碰它的樹皮,它的枝葉就會搖動起來,可有趣了。

  成功之處:

  1、課前的知識準備充分,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

  2、目標定位明確。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能夠在故事中從內心深處感受"癢癢樹從快樂到傷心再恢復快樂"整個過程的情緒變化,積極幫助癢癢樹治療。

  3、教學方式多樣性。採用了分步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猜測癢癢樹為什麼要哭,並大膽想象.有的說"他開始落葉了,"有的說"小朋友都不找他玩了"......這樣有利與幼兒的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想說。

  4、注重讓孩子多說,多想。在活動中並不是只注重說,與其他領域的相互聯絡。如:讓小朋友在討論幫助癢癢樹的方法的時候,知道了要愛護樹木的意識。讓小朋友討論霞霞很癢想笑,而看見癢癢樹流淚沒有笑的原因時,讓小朋友懂得"別人傷心時,笑是不禮貌的"的道理。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有小朋友遇到事情哭了,我們不能笑,而要想辦法去幫助他.

  5、注重對孩子的環保教育。從癢癢樹的變化過程中,讓幼兒更加深刻愛護花草樹木,不是從保護環境的大道理上,而是從我們與樹木之間的感情,我想幼兒故事的美就在他可以將任何事物擬人化的描寫了,讓幼兒從情感上接受.

  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關注不太夠。

  2、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不均衡,差距較大。

  3、我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缺乏了科學邏輯性,感受是因人而異的,有寫幼兒感受較淺,不能體會出來,或者表達出來,那麼我也應該讓他們有個說的機會,複述別的幼兒的感受,但是我忽略了。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我希望我能儘量讓每個孩子都能"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