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明白,父母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文章語言平實,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找出自己感觸較深的或難理解的句子,聯絡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受,如學生在理解“多年來,我童年時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中的“交織”這個詞有困難時,我就設計了一個想象來引導學生理解:當作者的作品連連發表,而且好評如潮時,他會怎樣對自己說;當他的文章遭到讀者的批評、拒絕時,他又會如何對自己說呢?這樣憑藉教材中的教育契機,教師好好地發掘、利用,不但體現學生突破難點的過程,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對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起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一、注重個性化閱讀。

  關於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後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從學生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比如學生在彙報作者童年時和成年時對兩種評價的不同理解時,有的說:“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而且去寫了,這樣的行為當然值得‘精彩極了’的誇獎。”有的說:“作為一個真正負責任的父親,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有的說:“作者長大後,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是成長的經歷告訴他,這兩相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說得有情有理,而且個性飛揚。

  二、立足課內,聯絡生活。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現實。只有這樣,才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這篇課文中的事情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發生,極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文字”的環節:“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巴迪這樣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可以說巴迪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是童年的巴迪,你們願意把你們親身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告訴我們大家嗎?”學生在思索回憶的同時,藉助著課件(我課前收集關於學生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等有代表性的相片,做成的課件,還配上深情優美的音樂),自然而然就聯絡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類似經歷,回憶起身邊的相似事例,想起有關這樣的文章。

  本課教學的優點我自己認為在於能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互動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與課題一樣,本節課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點滴也因為這節課而牢記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讀。這節課,學生自由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在學生踴躍、激烈地彙報自己獨特的見解中,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我,居然被學生牽住了,而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重要的句子,以指導感情朗讀來深化學生的理解。如講讀到作者成年的體會時,一個學生彙報了“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這幾句的理解後,就可以引導感情朗讀來加深體會,這樣學生在感情朗讀,評議再讀,加深理解之後,就不會一直圍繞著這幾句談體會了,自然也節約了寶貴的時間。並且加強感情朗讀,讀議結合更緊密,更有效,學生與文字的對話也更有深度。

  二、評價激勵不夠。本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跟教師的激勵不夠有很大的關係。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三、缺乏課堂機智。為什麼明明有充足的時間,結果卻不夠用呢,原因在於學生在彙報見解時,以為大同小異,還是有必要再說一次,因而有一個句子,有五六個學生一直彙報。當時自己心裡雖急,卻寄希望下一個彙報時能自覺地講到另一個問題,如果教師自己當時能主動地說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講了好嗎?”這句話,那麼時間的安排就更為科學,環節就更為合理。由此可見,教學設計得再好,若缺乏機智,想上好一堂課,難!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積極地學習並鍛鍊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以提高課堂駕馭能力。

  反思到這裡,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2

  本文主要寫的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本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自然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這課的教育價值在於如何理解父母的愛。我主要是透過“複習回顧”“朗讀交流”和“解讀自己的生活,談親身感受”這幾種語文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的。

  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逐漸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教學時我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和感悟,當學生交流到父、母親的不同的評價時,讓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不同感受,透過有感情地讀來獲得內在的感悟、體驗,使課堂教學顯得“豐實”。

  教學最後,我讓他們談一談自己的真實體驗。在這濃濃的情感中,孩子們敞開了心扉,有的同學說,“學了這一課,我才真正理解了媽媽以前對我的批評都是為我好,我有時候還頂撞媽媽,讓媽媽更生氣,這樣做太不應該了。”有的說:“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好像它的兩支漿,船要想行得快,雙槳要相互配合,這樣我們才能快速到達勝利的彼岸。”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聯絡生活實際,在自主的學習中感悟、理解得很到位,有理有情!

  本課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一是學生的“悟”不夠深刻。當孩子們自由彙報關於愛的兩股風時,孩子們此時已興致高漲,但我沒有抓住契機,沒有讓他們聯絡學校、家庭,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是激勵評價不夠及時,導致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反思到這裡,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3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後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讀是一種最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個性感悟,只有充分讀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體驗。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讀好寫父母親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讀"我"聽了父母親的話後的表現,透過讀,體悟父母親的情感,正確地捕捉"我"當時的內心想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動,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後對母親和父親的愛便有了深刻的感悟。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去發現,去體驗,去感悟,讀是最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自讀,指讀,範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範讀是引領學生體悟作者的情感;自讀,理解著讀,讀中去揣摩,去體會;指讀,把個人體驗,感悟到的表現出來;互讀,加強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齊讀,釋放自己的情感。

  課堂非常注意學生情感的激發,很重視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閱讀。這裡的情境不是指某個教學環節的單一情境的創設,更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圍。它包括生動形象的場景,教師的語言,活動的方式,構成了完整的動態的情境,因此,課堂上注意多種形式的活動方式,有學生個體的自學,研究,又有小組間的討論,研究,更有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的語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語言,還是評價性的語言,都富有煽動性,能引發學生的激情,如讓學生讀"課題"時,老師是這樣說的:"精彩極了該怎麼讀,誰行""你讀得也精彩極了,老師也被你深深折服。""雖然只有短短几個字,卻意味深長。"學生就是在這樣充滿讚賞,充滿鼓勵的課堂中,迸發出激情,迸發出智慧。

  但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特別是在教師引導學生的發言上,學生的體會都差不多,無法再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層次,而此時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只是簡單地對他們的發言做了一個總結性的概括。其實,這時候,作為老師,更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從另外的角度去觀察細節描寫,從而自然而然地得出感悟,比如"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這三個短句後面的句號,就是一處非常明顯的小細節。

  另外,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在後半部分,但是這堂課花在前面的時間過長了,所以,後面的討論就顯得單薄,學生議論得還不夠充分,沒有盡情地深刻地去理解,很多地方他們是不是真的懂了,教師也沒能夠在課堂上就得到反饋。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4

  今天我上了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積聚感情的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堂上我再次看到了自己努力地方向。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更進一步的磨練。

  總的來說這次的課基本上還算圓滿,但也再次讓我感到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準備好一節課,應該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也許是自己本身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一直以來就沒有引起重視,從這次的課讓我深深地陷入了反思之中,總結如下;

  1、準備不夠充分,雖然課件能熟練運用,但是語文的雙基沒有落實。最基本的抓重點詞理解句子,都沒落到實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引起自己的重視。理解句子一定要交給學生方法,從重點的詞語入手,環環相扣,一步一步的來。

  2、語文重在讀上。語文課堂應該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可是我這節課,讀書的聲音太少,不夠落實。

  3、口頭禪太多,無關的問題也太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語言要精練。問題不能太過於繁瑣。

  4、小練筆的設計過於形式化。只注重了形,而沒有落到實處。應該從學文中提煉寫作的方法,有目的性的去指導我想效果會好很多。如降到語言,就標明是語言描寫,神態等等要點到,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從哪幾方面去寫,怎樣才能寫得更好?一切都要考慮進去。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時時處處提醒自己:語文教學讀為重點,讓孩子在讀中悟,悟中讀,體現層次性;注意自己問題的瑣碎性,注意問題的導向性;指導寫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從哪些方面入手,注重寫後的點評,以及指導的形式。還有就是學會不斷地總結,只有在反思中總結,發現,探尋,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更上一層樓。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5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時,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對此的評價分別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截然不一樣的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他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位著名作家。同時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對自我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一樣的表達愛的方式。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閱讀,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悟濃濃的父母之愛

  對於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進取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又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及其貼近的文章。所以我把本節的的閱讀定位在個性化閱讀上,要求孩子們用自我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去感悟。

  比如學生在彙報作者童年和成年對兩種評價的不一樣理解時,有的說:“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並且去寫了,這樣的行為當然值得‘精彩極了的誇獎。”有的說:“作為一個真正負職責的父親,就應當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有的說:“作者長大後,認為自我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一樣的評價,是成長的經歷告訴他,這兩相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期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我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說得有情有理,並且個性飛揚。

  二、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我在這個環節上是這樣來設計的:假如同學們就是文中的小巴迪,當你應對父母對你的兩種截然不一樣的評價的時候,你會怎樣想?然後明確要學生們聯絡自我的實際生活經驗來思考,千萬不要杜撰。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要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讓對文章的感悟與自我的現實生活進行碰撞,促使孩子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資料。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良好的表現的時候或者是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的時候,我沒有給予鼓勵與評價。這樣做的後果是導致部分學生失去了繼續探索的慾望。這應當是一堂課或者說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致命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