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精選5篇)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讓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想象畫面,在想象的過程中達到文字與心靈的溝通。只要用心靈去解讀文字,透過想象去領悟文字,便能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巨人的童話》被喻為是童話中的“完美之作”,語言優美,內容豐富。課堂上我們注重引導學生透過想象進入到童話優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學生的思維、情感在老師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富有啟發性的過渡語、適時的教學點撥和自己反覆的朗讀、品味中逐漸清晰、豐富,內心的體驗與文字的情感更靠近,內心的體驗與文字的內涵更吻合。透過對花園變化前後的想象研讀,拾級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學生在讀、思、想、說、寫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這一點。

  整堂課我們都在一種自然、舒暢的情境中無痕地進行著語言訓練。課始引導學生感受故事的神奇之處,教師順勢而導;課中感受花園的美麗與荒涼,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讀中感悟,以讀見悟,直至熟讀成誦;抓住花園“變化”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文眼,讓學生在靜靜的默讀思考中,在細細的語言品味中,在對比朗讀、想象說話中,理解童話的內涵。課末的寫話訓練,更是把對寓意的心領神會透過豐富的想象見諸筆端。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2

  課文後練習近年增加的很多綜合性的題目,主要是拓展性練習和實踐性練習,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帶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學習向課外延伸的基點,是教材練習設計的亮點之一。從這個基點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如《巨人的花園》一課有一個課後練習:課文中的許多地方,讀了以後都能夠在頭腦中浮現畫面。例如寫巨人推倒圍牆前後的情景,讓我們在文中找一找,互相說說想象到的畫面。

  這個練習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張開想象的翅膀,對課文補白,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向引導一個學生說說居然推到圍牆前後的情景,要求抓住巨人的心情特點進行描述。學生能想象到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玩耍的情景、巨人一個人在花園裡度過冬天的情景、巨人訓斥孩子們的情景、巨人和孩子們一起在花園裡玩帥的情景。當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就可以佈置一個課後作業,把自己補充的內容和家人分享,也可以寫下來再一次和同學分享。

  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應該充分使用教材,要充分使用教材必須重視提高練習利用的有效性。這樣從課後練習找切入口進行預設,整合了教學思路,把握了教材的重點,發揮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所以,我們研讀教材,絕不能拋開課文後練習,要把它與課文合成一個整體,去悉心研讀,準確把握編者意圖,做到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課後練習,提高教學實效。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3

  本課教學的關注點在於欣賞語言,欣賞童話的表達方式,學習和積累童話知識。

  1、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蓋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字,側重認知性閱讀。

  初讀課文,認識這個美麗的花園。在課堂的開始我就以這個美麗的花園為切入點引入課文。透過欣賞圖片,使學生對這個美麗的花園印象深刻。

  3、抓住重點、品讀感悟。

  這一塊的閱讀,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透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覆品讀、揣摩感悟,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體會花園的變化,反覆品讀後出示冰雪履蓋、狂風大作、雪花飛舞的圖片、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度,透過自行朗讀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為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句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

  4、拓展想象的空間。

  如巨人趕走孩子們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會有什麼樣的表情,作者沒有寫出來。這時我就安排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既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透過前期一系列的對比感悟,再出示重點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節課的教學,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裡,春天就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4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故事是學生喜歡閱讀的一種文學體式,特別是故事中的人物情感變化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學這樣的文章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學習、閱讀、感悟,教師要做好引領作用。

  我在教學中就是這樣做的,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學習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瞭解課文的內容。根據課文特點,圍繞“對比”展開教學。包括花園變化前後內容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後的言行對比。透過變序教學法、想象情境教學法來實施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尊重學生的學習意願,引導學生自瀆自悟、合作討論,關注課堂教學生成,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人物態度的變化、感情的變化和花園情景的變化來理解課文內容。再透過朗讀和想象的方法,如:如果你是巨人花園裡的一草一木,看到巨人這樣做,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讓學生緊緊抓住巨人的表現與花園裡的情景變化來理解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在學生的充分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交流讀後的體會。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興趣濃厚。

  透過本課的教學,我體會到了: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一理念的正確性和現實意義,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教師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的重要性。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5

  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文本里有許多想象的空間,透過讓學生想象巨人發火時的表情、動作、心理等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另外,當巨人看著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時,他心裡火辣辣的,那為什麼火辣辣的,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說了什麼呢?課文中都沒有明確寫出來,這時我就安排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既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對於這篇童話所揭示的道理,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同學說是“快樂應當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同學說是:“人不能太自私”;有同學說是:“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甚至還有同學說:“要學習巨人知錯能改的精神,而不能學習其自私、冷酷的品質”。

  課的最後,我提供給學生幾個重點詞語(如:巨人、花園、孩子、冰天雪地、樂園等等),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詞語,編一則童話故事,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學生思維很活躍,想象力很豐富,學習興趣大增。

  不足之處:

  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學生在讀課文時讀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另外內容的銜接也還不夠緊湊。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