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氓》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氓》的教學反思

《氓》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氓》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氓》的教學反思1

  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課書的設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1、是尊重文字作者的創作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字本身的美。

  2、是尊重授課教師的教學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不必盲從權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自己對文字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字,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字的深刻理解,並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探究的“動作”。

  3、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字作者的創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後,才能正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為了儘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的。作為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容和形式,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一點探究的學術品味,啟發和培養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對詩歌的鑑賞之後,申發出更深層的思考。

  《氓》的教學反思2

  我們學校組織了智慧平板資訊化教學,語文組有這樣一個賽課活動。我的個人讀書愛好比較駁雜,不太像其他同事去細緻探討女性的性格和愛情的心理曲線,自身更樂意去思考女性的社會成因。

  尤其是在古代社會,男性和女性關係相對寬鬆的《詩經》時代,和走入了封建社會的漢代以及文明較為發達的唐代,透過《白頭吟》《井底引銀瓶》的對比分析,我看到了女性在古代社會所處地位的不同變化,當然,三首詩歌的女性其自身地位在當時也是有所區別的,耕織人家的女子,富豪之家千金和小家碧玉女,但是她們在面對男權社會時的困境是相似的,給與了她們悲劇的一生。

  作為讀者的我們投入到鑑賞中的情感也不禁受到了現代社會的浸染。今日人們在面對愛情時畢竟不像古人那樣受到眾多社會因素的制約。今日的愛情悲劇,在門戶上更多變現為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的碰撞。鳳凰男,麻雀女在面對都市生活時總有自己的小小不如意,正如一句話,我奮鬥了18年,才能坐在這裡和你喝杯咖啡。

  在文字層面,對藝術手法和語言的鑑賞也作為了一個點展開,高中階段詩歌鑑賞手法類之所以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應該有基本概念不清楚,邏輯認知不明確的問題。釐清這一點對提高學生詩歌鑑賞能力是有幫助的。

  《氓》的教學反思3

  把《氓》上完了,這應是上得最慢的一次吧!一篇文章六個段,我用了四節課來上,花的時間多,但比起以前幾次上都落實。

  方法是很舊的,就是帶著學生串譯,然後歸納內容,分析下思想,抽譯鞏固,最後是背!但是效果我認為應是幾次中最好的了!以前講的時候,意思是沒有講得透的,講了之後,學生便如蜻蜒點水般過了,也不是很透的!但這一次,自認為,不管是重點把握講解上,還是學生學上,都是過了手的!當然,和公開課是沒法比的,但在記憶和思想上,比起以前的幾次,那真是大大的超越了!

  先說一說亮點:

  1、方法落實。

  雖說是全文串譯,但串譯時,決不是我一個人在說,我是不斷地在問,讓學生來答。問的時候,強化了他們一種譯文的方法,就是補足詞語。我堅信,經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會掌握譯古文的方法的。

  2、記得實在。

  譯了一段或是一句之後,馬上就讓背,背了又譯,譯了又讀重點詞,再譯,再考,再齊讀。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在頭裡反覆學過的內容了。所以,記憶的效果是很好的。

  3、思想有深度。

  這一次講,比以前任何一次講的時候思想要落實。這四節課,學生非常的喜歡,由其是講了愛情的相關理念,學生們興奮,我也就藉助了這個興奮,讓他們記牢了字詞句。

  再思考一下,我為何能在這個課上有提升呢?

  1、認真譯文。

  是的,我備課之前,是認真自己譯了每一個字的。每個字力爭直譯,力爭用補的辦法來譯。這樣,經過自己的思考,文中的字,便一個一個地活了起來,熟了起來!譯文言譯多了,就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照著註釋譯,即便是譯出來了,但很易忘掉;而自己譯,譯出來了,那個印象,是極為深刻的!所以,上任何的文言課,老師一定要先自己譯文!自己不譯文,就不要上文言課!

  2、記憶意識

  是的,文言主要就是讓學生們記。如何巧記,少記,便是智慧之所在。在文言教學中,有了這個記憶意識,方向就對了,方向對了,方法自然就源源不斷地來了,而結果也就好了!

  3、簡化意識。

  記的東西多了,就記不下了。所以,我上文言文,一直是本就化簡的意識的!一段話,能記一點就不記兩點;一個方法,能用一句話表達就不用兩句話;一個意思,能用簡潔表述就儘量簡潔。正因為有了這種簡化的意識,我的課越來越乾淨,也越來越好記,方法越來越好用!

  我知道,這次上《氓》,真的是一個教學上的突破!繼續努力吧!

  《氓》的教學反思4

  課堂上要求學生動筆抄記生字詞,主要是發現學生在默寫的時候經常重複錯誤,雖然背得出,但是卻默不對。這說明學生平常沒有注意字詞的書寫,雖然現在可能有學生不願意多寫,但是等到考試默寫對了,他們自然就能感覺到平時多寫的重要性。

  課堂上開始嘗試透過關鍵字詞來背誦詩歌,希望能最終達到短詩當堂背誦,長詩背個大概的目的。

  關於主人公形象問題,學生的分析是比較到位的,很多學生表示了憤慨,認為氓是很不應該的,是個不負責的人。但是進一步來講,如此賢惠的女子,為什麼會被拋棄呢?難道僅僅是男子的變心嗎?我希望藉此問題的探討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拓開學生的眼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步引導學生結合封建社會的相關背景來理解。

  雖然學生是很難理解婚姻愛情,但是大體可以理解和把握文意、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以及導致女子被拋棄的根本原因。

  至於文中三次出現淇水的作用,可能沒有注意到,在聽了別的老師的課後才意識到,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也稍微困難。

  《氓》的教學反思5

  臨上課前,三位老師陸續走進教室,在教室後面坐定。本來剛放鬆下來的心情一下子又緊張起來了。

  今天要講的課文是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詩經》兩首中的《氓》。

  首先是匯入新課,問學生一個問題:“如果給你們一篇文章,全部是由四個字四個字連綴起來的。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朗朗上口。”“那大家喜歡讀這樣的文章嗎?”有人說喜歡,也有人說不喜歡。“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樣一篇文章,一首四言詩《氓》。”接著介紹了關於《詩經》的文學常識:“六詩”(六義)、它的不同體制以及不同的表現手法。

  接著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先讓全班齊讀一遍課文。針對詩中出現的生字和容易讀錯的字,我把它們提出來板書在黑板上,給字注音,同時強調學生做好筆記,並且提醒他們注意字的筆畫以及與形近字的區別。接著我給學生示範讀了一遍課文。同時明確:這是一首典型的四言詩,節奏感非常明顯,大多為二二節拍。並要學生在課文中標註出節拍,這樣以後讀起來會比較有節奏感。在給了這些提醒之後再讓全班齊讀了一遍課文。

  然後,對文章進行講解。在學生對詩歌有了一個比較流暢的閱讀後,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疏通文章大意。文章有六章。在講解每一章之前,我都叫一位學生起來把該章朗讀一遍。然後對該段的大意進行解釋。其中的重點字、詞提出來解釋,在黑板上板書出來,並且強調學生做好筆記。

  在反覆朗讀及疏通文意後,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之前還很擔心:萬一在下課鈴響之前就把準備好的內容講完了該怎麼辦。還好,在下課時差不多把準備好的一節課的內容講完了。

  下課後,歐陽老師肯定了我的一些教學方法。老師剛帶我的時候就和我說過,這個學校的學生基礎都很薄弱,講解課文要哦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針對這樣一種實際,我就從每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字音、字形、字義抓起,文中的一些重點字詞重點解釋,板書在黑板上,並且強調做好筆記。歐陽老師說我這點做得較好,這樣有利於鞏固基礎。但同時,歐陽老師也提出了她的中肯的建議。老師說我上課的語氣很平淡,在要重點強調的地方也還是平常的語氣。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聽得很沒勁,很容易讓他們打瞌睡。我想想,確實是這樣。第一次面對這兒多的學生上課,心裡有點緊張,講課也就沒注意了。以後要多加註意,在該強調的地方,要加強語氣,或者重複幾遍。在該平緩的.地方,也不能太過於平緩,要講的生動一點。

  還有,就是我上課的時候沒有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我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注視到了學生,但是隻是一掃而過。因為不敢面對他們的眼睛,那樣我會更加緊張。所以,我的眼神是很渙散的。老師建議我要集中眼神,多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這樣的話,學生也容易集中精神,願意聽講。最後,老師也說,畢竟是第一次正式上課,以後慢慢改正。上課上的次數多了,有了點經驗,這些問題也就會慢慢地解決的。

  另外,我自己也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可能是因為教案不是自己的原創的緣故,而且備課不是很充分,我對課程程式不是很熟悉。本節課是《氓》的第一課時,所以朗讀方面佔了較大成分。但是,其他的過程都是背下來的:第一步該做什麼,第二步又該做什麼……並不是很自然地過渡下來的。我覺得這一點要加強。要提前至少一天備課,備好了課自己還要看上幾遍,熟悉教學程式以及教學內容。並且要在心裡默演一遍,看看自己在哪個環節可能會卡殼,然後對這個環節再仔細看一遍,以免正式上課的時候出現類似的情況。再者,要克服緊張的心理。後來聽十一班的班主任說,我的聲音裡都夾雜著顫音,就知道我那時很緊張。

  總體來說,對自己的第一次上課不是很滿意。第二節課在十班上課,自我感覺起來,效果比十一班好。歐陽老師的建議,我在以後的講課中慢慢改正吧!

  在十班上課時,歐陽老師和十班班主任中途就離開了教室。老師一走,我就感覺心裡沒那麼緊張了,而且更能放得開,講課也就輕鬆多了。後面的第三節課也沒有老師旁聽,放開來輕鬆上完了一節課。

  下課後,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重重地撥出一口氣。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第一次,我終於第一次真正地站上講臺講課了。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會慢慢改正的。要相信自己。

  《氓》的教學反思6

  學習《氓》,學生首先遇到的是文字關。

  漢字是以形表意的文字,依據《說文解字》和《漢語大字典》,從分析最初造字的字形入手,找出漢字形與意的聯絡,應是掌握漢字的科學有效的方法。

  單純掌握漢字,難免有割裂詩歌內容之嫌。再者,不分主次又容易偏離學習目標。所以,要精選漢字,並以此為線索,聯絡課文,分析人物,挖掘根源,進行思想教育,實現德育、智育的雙重目標。

  重點漢字有:氓、蚩、愆、耽、筮、咎、咥、愛。

  氓,《說文》:“氓,民也。”民,“眾萌也。”萌,同“氓”。“氓”“民”互訓。民,甲骨文作“”。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說,“周代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敵囚為平民,乃盲其左目以為奴徵。”由此可知,氓是奴隸,是庶民。

  因此,氓的社會地位是低下的,經濟條件是惡劣的。這樣的家庭條件,曾經與氓有著“總角之宴的女主人公不可能不瞭解,未來艱難的家庭生活,即使在氓的信誓旦旦中而耽兮的她不可能不有所預料,然而,她仍然痴心不改。——多麼善良、多麼單純的姑娘啊!然而,就是這樣的姑娘,竟然遭到了氓的遺棄!”氓啊,你這個可鄙可憎的小人!

  那麼,這個小人是如何得逞的呢?我們來看:

  “蚩”。《說文》“蚩,蟲也。”蟲,古代是對一切動物的通稱。人像蟲一樣,比喻義為“忠厚老實”。“蚩蚩”,寫出了氓的忠厚老實。——氓在和我談戀愛的時候,是那麼的傻得可愛呀!正是他的忠厚之貌,使我引為終身的依靠。造成我終身的痛苦。這就告戒年輕的人們,要睜開你的慧眼呀,婚姻大事,不可草率呀!

  就女主人公而言,是不是隻有氓的忠厚之貌矇蔽了她呢?

  “愆”《說文》:“愆,過也。”甲骨文字型的意思是,一個人,在交覆深屋下,躲在草叢中,把良心踩在了腳下。——這難道不是天大的罪過嗎?犯了錯就要失掉、錯過一些好機會,故可引申為“失掉錯過”,錯過了就要再等一等,所以又可引申為“拖延”。愆期,即拖延時間。但她陷得太深了,在愛河中,她迷失了自己了!這就是“耽”。

  “耽”。《說文》:“耳大垂也。”大耳垂肩,肩承受著兩耳,所以引申為“承受|擔負”;兩個耳朵又是何其逍遙快樂呀,所以又引申為快樂;過於快樂就樂不思蜀了,所以又引申為“沉溺,迷戀”。——女主人公沉溺在“氓”的“信誓旦旦”中“不可說也”。況且,我怎麼就相信了那個女巫的鬼話了呢?

  “筮”和“咎”。“筮”《一切經音義》中說,“筮者,揲蓍取卦,折竹為爻。”甲骨文取一女巫拿竹兩袖展開成舞形,很顯然是占卜問卦。“咎”,《說文》:“災也。”甲骨文字型取“人各行其是”之意。人各行其是,非災而何?聯絡起來,可以想見,氓請來一個女巫,鑼鼓聲中跳起了大神,一番禱告之後,求得大吉大利的上上籤,巧舌如簧之下,“以耳車來,以我賄遷”,誘使我上了當,——是女巫與氓合夥把我騙了呀,至此,除去女主人公自身的原因外,造成悲劇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受到氓這個感情騙子的矇蔽;二是女巫的推波助瀾,為虎作倀。

  女主人公相信了,她的生活就陷入了痛苦之中,離婚以後也受到了兄弟們的“咥”笑。

  “咥”,大笑也。口大得到了不能再張的程度,笑得是多麼歡暢啊!“我”遭遺棄之後,整天生活在兄弟們的咥笑之中。這一切,都是那個負心漢造成的。順便問一句,你們知道那個氓姓什麼嗎?我敢說,他姓陳,要不後世怎麼有了陳世美了呢?“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我又何必為你痛苦呢?“亦以焉哉”還是算了吧!

  “愛”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愛情觀。從“愛”到“愛”的形體演變,就傳達出一種正確的愛情觀。

  愛,從字型上看,是一隻手伸過去,把覆蓋物拿去,然後取走心。愛一個人,不就是相當於自己的心被別人拿走了嗎?但這種拿,有兩種可能,一是一個人伸出手來,強行把對方的心拿走,佔有對方的愛;一是一個人主動把自己的心捧出來,奉上自己的愛,不管對方接受不接受。兩種愛都不是健康的。前者是剝削階級的愛,後者是帶有一點自虐性質的愛,即常說的“單相思”。應破除舊“愛”,樹立新“愛”。去掉“心”而改為“一”。一即“專一純正”。就愛而言,如果用手掀開重重覆蓋之後,得到的是純正專一的感情,這不正是真愛的應有之意嗎?——從感情風波中走出來的我將勇敢地面對新生活,尋找屬於自己的真愛。

  藉助字型分析,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字意。在講解中,藉助聯想和想象,很好地再現了詩歌的原貌,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有醍醐灌頂之感,老師有誨人不倦之風,一舉而數得,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