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關於搭石教學反思(精選6篇)

搭石教學反思

關於搭石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搭石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搭石教學反思1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結合本學期我校的教學研究專題,這課書教學過程就是圍繞“發現美,感受美”這一主題,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關鍵句開展課堂教學。

  搭石教學反思2

  《搭石》是一篇以愛為主體的文章,透過家鄉人們主動搭石的一幕幕情景,體會到家鄉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在教學設計我引導學生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擺、行人走,應對面讓,年輕人背”四個畫面,來逐步體會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老人擺搭石時,我引導學生們體會“無論……只要……必須……”這幾個詞語,讓學生們想象老人可能急著去幹什麼?學生們七嘴八舌:“他可能急著趕火車”,“他可能急著替自己的親人去買藥”,甚至還有同學說“他急著去上廁所”,總之體會到老人當時著急的情緒,我又之後引導想象可不巧的是他踩在了一個不穩的搭石上,他想“……”。學生立馬舉手“他想我還是擺穩吧,要不有人不留意掉在水裡可怎樣辦呢?”“他想如果我明白不穩還不搭上,心裡怎樣對得起鄉親們呢?”順著學生的話,我又往下引導“於是,他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放下手中的東西,來擺石。”於是學生們在想象老人的狀況,心理動作過程中體會到老人的心靈美,然後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理解了風景美和情感美。

  在教學三段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想象人們走搭石的畫面。然後採用朗讀的方法去感悟。

  學習“兩人應對面”“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想象,當兩個相對而行時,他們這麼做,又說了些什麼?然後有找人情景再現,模擬表演。最後又抓住“理所當然”一詞,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指的是相互謙讓,尊敬老人的完美品質。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採用了補白、想象、朗讀感悟,模擬表演三種不同形式,有詳有略地帶領學生逐層深入領悟到家鄉人們純真、質樸的完美心靈。正因為形式多樣,也給了學生更寬廣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於是在課堂上學生才表現得生龍活虎。這也提醒了我在今後的備課中,必須要把備學生提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心理。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俗語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這個道理。

  搭石教學反思3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無聞中凸現。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欣賞、昇華。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涵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透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也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感悟後,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節課即將結束,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發現其中的美,並想到了與它相關的哪些人或事。讓學生聯絡生活去發現美,表達美,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我的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為一名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這樣才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全面的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搭石教學反思4

  《搭石》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我學習了網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後思考:班上沒有電腦,怎樣讓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瞭然明白“什麼是搭石呢?”:透過簡筆畫,於是我在板書上下功夫,既要體現家鄉風景美,又要讓學生直觀的懂得了搭石在家鄉起的作用和含著的美,於是我把家鄉人的品質寫在每塊搭石上,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要回歸本色,透過多種形式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

  如緊扣“脫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調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人每次過小溪脫鞋綰褲的不方便,透過讀明白什麼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後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調有序”等詞語。

  2、拓展練習說話:

  運用“假如……總會……”關聯詞,讓學生想象畫面練習說話。既培養了想象力,有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不足的地方在於,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讀的形式還能夠更靈活。

  搭石教學反思5

  我最近的講課在“讀”和“聽”的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搭石》這片課文的語言樸素而秀美,內容非常貼近實際生活,所以在上課時兩個班的課堂氣氛都比較活躍。但兩個班的特點不一樣,一班的同學管不住自己,熱愛表現,朗讀方面要加強練習;二班的同學沉不住氣,不夠自覺,無論在讀和聽方面都的加強練習。

  讀的方式有多種的,先是默讀找出生字詞,解決生字詞的讀音後,自讀課文,為督促會偷懶得學生一定得親自巡視。然後自讀讀通順,再齊讀,分小組賽讀,抓錯字的字音。選擇喜歡的句子反覆讀一讀,每次的要求都不同。而我在一旁調動氣氛,一節課下來,大家都頗有興致的。

  而且,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捕捉即使生成的教學機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資源,點燃學生的表現熱情,使課堂真正成為我和學生共同創作的舞臺。在課堂上,我即興讓學生把幾個走搭石的場景都演了一遍,加深了印象,感受也深刻多了,有時想想:備課太詳細了,反而侷限了自己,有時拋開教案的束縛,自由的發揮還會有一想不到的收

  搭石教學反思6

  本節課因為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在教學預設時,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首先,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透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透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透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強說、寫的訓練,設計了透過老師的朗讀,你想到了那些動人的情景,誰能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讓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讓別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寫下來。進行說寫訓練,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訓練與表達。透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品質。

  其次,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規律。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了解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總結全文,提示寫法時,揭示“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蘊涵美,生活處處是文章。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裡,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寫一寫你身邊的美”臨時改成了“說一說你感受到的美”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認識關聯詞和中心句的作用,談體會談感受。設計的內容太多,想講授的太多,因而對文章個別語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