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字身的故事情節容易理解,但要領悟成語的意思,以及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什麼樣的方法最能讓孩子們領悟故事的寓意呢?惟有朗讀。

  朗讀是理解故事內容的重要手段。我們常說要在讀中感悟,如何朗讀,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了。

  1、朗讀層層遞進。

  如在《坐井觀天》這一課中,在指導讀青蛙的話時,我先利用明顯的錯誤語氣來讀,孩子們立刻會糾錯:這樣讀是不對的。這種糾錯的方式激發了他們當小老師的慾望,他們爭著搶著讀,積極性非常高。孩子們能將老師的錯誤指出來,其實就是對他們自己的朗讀、對故事的理解有了一次提升。在一次比一次生動的朗讀中,讓孩子們體會用正確的感情的朗讀是多麼重要,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是多麼能感染人,從而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有感而讀。

  2、邊讀邊想象畫面。

  畫面感的引入會讓學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讀小鳥飛了一百多里,飛得口渴了時,可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繼續引導飛過了這麼多地方,飛了這麼遠的路,應該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納悶累惡毒時候說話的語氣又會是怎麼樣呢?學生邊想邊飛過的這些地方,感受小鳥的疲勞與辛苦。

  3、抓住重點詞語重讀。

  如在知道讀小鳥飛了一百多里時,怎樣才能讀出路程的長呢?抓住“一百多里“這個次重讀它,路程遠的意思也就在朗讀中體現出來了。

  4、師範讀。

  最低年級的孩子還說,老師的範讀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低年級的孩子理解能力畢竟有限,但他們卻是最好的模仿者,因此教師正確的範讀對孩子起到的是拋磚引玉的作用。

  都說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主體。主導者重在導,這個“導“更多的是引導,是啟發,而不是包辦,在朗讀中更是這樣。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2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透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告訴學生看問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如何在一節課在執教本課,我是從三次對話入手,抓關鍵詞,理解文字,從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學中,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透過這三個詞來引導學生了解課文。

  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然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什麼是無邊無際?學生說出(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其次,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透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學生說大話就是撒謊的意思,為了與說謊話的區別。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惑著我。當時沒有說出一個所以然來。課後,我又給學生舉例子對大話和說謊進行了區別。

  最後,透過第三個關鍵詞“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為什麼笑,小鳥為什麼笑?一個“笑”字溢位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透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為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在教學中,本人還有許多不足。如朗讀指導不夠,教師的評價語言匱乏,教學機智不夠等,以後我定會多多學習,把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三提高。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3

  《坐井觀天》是一篇十分搞笑的童話寓言。透過生動、富搞笑味性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正確理解課文寓意是一個難點,如果教師自己把寓意告訴學生,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為了不讓學生因為難以理解就放下,也為了學生因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動腦,所以我在教授這課時一向想辦法調起學生學習的胃口。

  在課堂上,我透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絡句子和上下文,透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十分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充套件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教學重點段時,我讓學生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觀點: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天無邊無際,讓學生找出它們提出不同觀點的理由,並進行朗讀。在這個語言環境中學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話、無邊無際、遙遠”等幾個新詞語的意思。透過擺觀點、找句子,學生一下子分清誰對誰錯。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瞭解青蛙產生錯誤觀點的原由,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透過用手做成的望遠鏡開天花板,你能看見多大?上課時,這個簡單的實驗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同時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書卷起來只看到一點點地方的原因,由此學生也能明白青蛙產生錯誤的原因是:長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閉擋住了它的視線,因此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最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

  為了讓學生更加有目的的學習課文,所以在課前預習時我和大家一齊背誦了識字4,並且拓展學生的思維,說出更多的成語,讓他們明白一般的成語故事都能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然後學生很自然的就帶著對於這課的疑問進入了學習。對於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理解課文資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那如何才能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文章中體會出道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讀書。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明確目的要求,推薦思考的角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時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朗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的要求學生哪個字重讀,哪句話務必拖長音或輕讀,而是充分的給孩子朗讀體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讀對話,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相互比較朗讀的效果,自然就能體會出什麼樣的語氣適合這個主角,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寓意,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透過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並擴充套件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讓學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覺得還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笑”。“青蛙為什麼笑了?”學生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裡,看到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而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青蛙以為自己是對的,它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吹牛皮,覺得很好笑。”“那小鳥為什麼也笑了?”“小鳥天天在天上飛,明白天有多大,聽到青蛙老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覺得青蛙很無知,小鳥無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裡的青蛙看到卻只有井口那麼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學生們的總結很稚嫩,但是經過教師的梳理和歸納,學生在回答“學了這篇課文的你懂得了什麼?”難以理解的寓言就順理成章的從孩子們的口中說,“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整天坐在井裡看天,而就應跳出井口看看外面,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笑話。”“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樣就太可憐了。”“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錯了,還不聽別人勸告,自以為是。”本課存在的問題:

  1、時間的分配有些失調,前松後緊。

  2、識字教學不夠紮實。在識字的過程中,不僅僅僅是認讀,有些詞語能夠在這個環節中理解意思。

  3、雖然讀的形式比較多,但是學生的朗讀質量沒有明顯的提高。

  在這節課上我漸漸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講法,當然還很稚嫩,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收穫。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透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搞笑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為了天的大小而進行了幾次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我以識字寫字為重點,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鐘內,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我在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我的教學分為四個步驟進行: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匯入過程中,我以兩個小動物的爭吵為開始,讓孩子來解決它們兩的爭吵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在進行認識會認會讀的生字的過程中,開火車順讀的方式進行了生字的學習。

  2、課文主要講了青蛙和小鳥為什麼而爭論起來(青蛙認為天?小鳥認為天?)讓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進行思考後的再整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概括潛力,又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並且理解“井沿”一詞。

  3、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之前對於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識記呢教學中主要教學四個生字“井、觀”。在全班指導“觀”字以後,給予孩子自主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選取自己想要教學是生字,噹噹小老師,說說你是怎樣記的怎樣寫的好看一則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潛力,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潛力。

  雖然整堂課孩子們上的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但是還是有不少遺憾。

  1、在講解生字的過程中對形近字和形聲字的區分還不是很透徹。

  2、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指導的還不是很透,學生讀的還不是很到位。

  3、在課文的最後環節裡應該讓孩子整體分角色朗讀,讓孩子整體感知課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和文化底蘊,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並且在教學的過程要深度的挖掘課文的內容及情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5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透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所以,我把青蛙和小鳥的爭論作為理解課文的突破口,達到讓學生認識到看實物要全面,要善於“跳出來”的效果。兩個班同一個課時,不同的教學流程設計和大致相同的內容卻有了不同的教學效果,現將教學反思如下:

  1、教學目標的達成:兩節課基本上都能按教學目標的設計進行教學,只不過透過修改之後,從詞語入手再到句子、段落的學習在一班落實得比較透徹,學生也學得比較紮實。

  2、教學流程的設計:在二班是先透過課文的初步感知,再從小鳥和青蛙的爭論入手,擺明觀點,在學生掌握了課文的內容之後在進行朗讀指導,因此導致了教學流程的堆積化,各流程之間的銜接不是很流暢,學生讀得也不夠充分,說得也不夠開放。在一班是透過大量的初讀、再讀、默讀,讓學生先把課文的內容牢牢記住,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關鍵詞語“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透過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串起整個教學流程,在理解中讀,在讀中感悟,比較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學生學起來也比較積極有效。

  3、朗讀指導:在二班由於自己對教案的把握不準確,未能理解先學習課文再朗讀指導的方法,所以在二班的朗讀指導做得很不到位,也沒能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感悟。一個句子的朗讀,並不是每一個字都需要有不同的變化,只要抓住關鍵詞語和語氣進行指導就行了,所以,在一班結合關鍵詞語理解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效果比較好。學生不是純粹的模仿讀,而是知道要這樣子讀。加上戴上了頭飾就更能投入角色讀,學生的朗讀熱情比較高,達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4、拓展想象:在二班採用的是“把青蛙想到的畫下來,寫下來”,以畫入手,可以相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學生能畫什麼,他一定可以把自己畫的東西說出來。有幾個學生不僅畫的不錯寫得也挺好,只是由於時間關係和自己的思維引導有限,學生能想到的也不外乎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天多大,達不到與時俱進的效果。在一班的方法差不多,只不過沒讓他們畫畫,而是根據《作業本》裡的一道練習題培養他們說話寫話的能力。在語句的修飾方面,很多學生只是直接說看到了的事物,只有少數學生會說看到了什麼樣的事物,什麼樣的事物怎麼樣,在教導學生學會好詞好句的運用上仍需努力。

  二年級的課文學習重點是從一些重要的句子句式中提煉出語言訓練點,讓學生模仿說話,學會說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在請學生髮言的時候都會不斷地提醒學生把話說完成,不要只說一半。這一篇課文,可以挖掘的語言訓練點還有很多,除了“無邊無際”的造句,本來我還設定了一個環節就是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可能會看到些什麼,想像一下說出來,這個可以培養學生說排比句的能力,還有“一……就……”這個句式,但都由於疏忽而沒有完成比較遺憾。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我覺得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詞句的理解和仿照上,為學生的寫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6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生活是學習語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課程的指引下,教師的天地廣闊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衝”進了課堂教學。語文的學習成了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我想方設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將教學與學生日常的直覺經驗融為一體。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改變了以往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環節,透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用心性。

  我提出疑問引起興趣,匯入新課,學生立刻有序的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生字,然後小組合作進行拼讀;然後由我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狀況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後進生進行指導。

  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小組合作認讀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潛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藉助已有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並且透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忙,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著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並透過主體的實踐努力到達掌握必須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於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個性注意加強朗讀訓練,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思考什麼問題,要解決什麼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營造了書聲琅琅的教學氛圍,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進行主角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的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主角朗讀,想想怎樣讀才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主角朗讀練習,態度用心認真,有的為了讀好主角,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

  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能夠也必須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能夠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我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兒務必得讀重音,哪兒務必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才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主角,所理解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主角,就單挑旁白來讀。用心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主角,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迴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主角不要重複,要輪換主角。這樣利於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後引導學生透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資料,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麼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麼”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忙小青蛙:“你們願意像小青蛙一樣什麼都不明白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並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7

  這次的課有我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每一個板塊的設計時間和內容把握的很不好,課件做的太花,課後做了以下反思:

  《坐井觀天》是一篇成語故事。文章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一場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眼光狹小。文章語言優美,對話部分生動有趣,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以下是實施不足之處:

  (1)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沿”字重點理解,但是由於課件沒有掌握好,講的內容快於課件以至於又回過頭來講了這個生字。以後一定要聯絡課件的使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大量的運用,但是過於單一,每次形式一樣。朗讀形式要多樣化。

  (3)理解課文,明白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日光短淺。課文的寓意帶領學生一起體會,這點還比較滿意。但是在群文閱讀中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如果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效果會更好。

  (5)充分朗讀,讀中質疑,讓學生帶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再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閱讀課文穿針引線。聯絡句子和上下文,透過讀,找出青蛙和小鳥的觀點。這方面值得反思的是沒有給孩子充足的時間“思”。

  (6)體驗情境,感悟朗讀。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並透過讀對話,看動畫,說感悟,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的書,讀出感受。在這裡讀的形式我用的不是特別完美,如果能單獨找到幾隻“小鳥”和“青蛙”來展示會更好。

  (7)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語言因素,突出語言文字訓練,透過適當的練習,鞏固並綜合運用己學過的語言文字。綜合能力需要經常嘗試、鍛鍊,這次的群文閱讀板塊很不成功,匆匆忙忙的一帶而過。沒有給孩子時間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生字的講解也過於簡單,講解菱形十字格應和學生一起觀察而不是直接講解。

  這次的課程讓我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我還應更加努力,像前輩們學習。感謝師傅的指導,相信在各位老師的幫助與指導下,我會進步!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8

  《坐井觀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組第12課。本組教材圍繞“思維方法”這個專題,選編了一些能給人以啟發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真理。本文是一則具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課文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筆調清新,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對話便於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一共分為4個部分:

  (1)故事激趣,引入課文

  (2)隨文識字,指導朗讀

  (3)指導寫字,評價展示

  (4)課後作業

  二年級學生屬於低學段,學生們識好字、寫好字、讀好文是最基本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每節課都要有識字環節。本課的重點是以讀文識字為主,透過啟發與引導幫助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認識並理解生字詞,並能讀懂、讀好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從而明白小鳥和青蛙在爭論什麼,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文識字,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1、從整體上看,課堂中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都很順利,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時,透過自我評價的方法不僅增強了孩子們寫好漢字的信心,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同時也是學生態度、審美能力的培養。非常流暢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課堂上的精彩無處不在。在識字時能夠藉助多種方法識字,如:藉助拼音、生活經驗、聯絡上下文、組詞……尤其學習“答”字時,學生很快能想到做數學題時經常見到這個字,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指導朗讀對話時,讓學生潛心會文,透過直覺思維,感性體驗,吸收精妙語言,逐步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學生們分角色朗讀時,情緒高漲,氣氛熱烈,入情入境。同桌練習後,當我讓小組上臺表演時,有幾個小組的學生爭著要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被調動了起來,他們不但能夠大膽地分角色朗讀,有的還邊讀邊做動作!真是有聲有色,情境再現課堂之上。在指導書寫第二個字“沿”時,我鼓勵孩子學著第一個字的指導方法當“小老師”來講給大家聽,孩子的表現非常出色,能做到從結構特點、字形特點、易錯筆畫一步一步講解,觀察地非常仔細。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把生字學透。唯一不足的地方是,部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聲音有點小,這就要求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3、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少不了教師即時、有效的評價。我在本課中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後評價有些單一,如果再多一些肯定孩子們會更自信,如果再多一些啟發孩子們的表現或許會更出色。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多注意這一點,在平時就鍛鍊自己,更好的利用評價這一法寶。

  對於小學語文來說,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們能夠寫好和說好。如何積累語言、積累方法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反思整節課,我意識到了不能只單純地為了什麼而做什麼,而是以教材為例來學習語言知識和學習語文的方法。這就要求老師要深入理解教材,提升自身語文素養,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積極學習、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收穫!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9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透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兩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地品味語言呢?我嘗試這樣做,收穫不少。

  一、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會質疑,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好奇心比較強,願意表達自己的感想。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特別是《坐井觀天》這樣一篇短小精悍、道理淺顯的故事,學生很樂意去讀。抓住這一特點,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自己發現問題,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同時我又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請同學幫忙解答。解答不了的,老師點撥或老師講解。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就更加活躍了,每個學生都想表現自己,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讚許的目光。讓學生“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二、對於學生在質疑過程中提出的“井沿”、“無邊無際”、“大話”三個詞語。

  我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給他們理解詞語的方法:

  1、看圖理解;

  2、聯絡上下文理解;

  3、聯絡生活實際理解。

  我透過畫簡筆畫,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接著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桌沿、床沿;聯絡句子和上下文,透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充套件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海、沙漠、草原、藍天的無邊無際,孩子們都發出了驚訝的聲音;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詞語的意思在聲情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協助下就一目瞭然。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到底誰說得對?我讓學生找出它們各自說過的話,反覆誦讀,並創設了適當的情景。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小鳥說的話,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出示影片小鳥飛過的地方。讓學生口語練習:小鳥飛啊飛,飛過,飛過,還沒有看到天的邊。這樣一來,提高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求知慾,激起了他們學習的熱情,讓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理解小鳥說的話是對的,便於更好地掌握“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故事的意思。

  四、精心設計練習,激發孩子的想象。

  《大綱》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課堂延伸部分,我藉助多媒體,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畫面,讓孩子圍繞“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麼?說什麼?”等問題,採用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將課堂上的知識內化,並透過自己的再創造,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個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過程。

  五、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的基礎。

  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學會字的音、形、義。同時從細節入手教學生正確書寫,提醒寫字的姿勢,讓孩子們在識字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節識字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適中,既能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也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識字,主動探索,透過“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詞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善學樂學,人人動腦動手動口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

  上完課後,收穫的同時也留下了遺憾。

  1、對我校的學生而言,課堂容量不少,課堂節奏比較快,中下生有可能“消化不良”;

  2、在口頭練習部分,學生說得比較簡單,思維比較狹窄,這有待於教師繼續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加“放肆”地表達;

  3、識字教學一直容易被忽視,第二課時的教學整體上看學生雖然比較活躍,但是教師涉及的方面也比較多,如何用最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詞是一個難點。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0

  教學《坐井觀天》這堂課後,我有幾點反思:

  一、好的課堂永遠是必要預設和隨機生成的有機統一。

  上課不能沒有備課,一定的預設是我們教學的依據與計劃,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沒有預設,那麼課堂教學勢必會變成隨波逐流,上到哪兒算哪兒。上課不能有太多的隨意性的。它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設。但上課又不能侷限於預設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絲毫不變,那麼上課又變成機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的靈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時機裡,隨著學生的思維潮流,教師如果有靈感出現,而且是吻合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那麼及時捕捉住,並付於實踐,及時轉變為教學行為。有時,隨機生成的教學行為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發教學高潮。

  二、一篇課文的學習主題可以是多元的。

  《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的原意是諷刺青蛙的眼光狹小,固執已見。但本課教學中,由於有了後兩個問題的討論,就豐富了學習主題,提升了本課的教學價值。如第一個問題“青蛙是否願意跳出來”,它指向的是一個人的內心立場和主觀狀態。它引導學生來揣摩青蛙的內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是否跳出來的討論,其實是一個價值選擇的過程。而第二個問題“青蛙有沒有錯”,其實是在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潛移默化的啟蒙。它是一種辯證法的思想,從客觀的角度實事求是地分析一個角色的思想。正如我們討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一樣。

  三、我們的學生其實是富有創造性的。

  從以上教學片斷,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一定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起來,綻放出創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想到另一個問題,即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有心理基礎的。那些不是我們外加給學生的,學生的內心其實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慾望和激情。而我們所做的,是引發他們的動機,提供一定的機會,培養一定的方法,再給以適當的鼓勵。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喚醒、激勵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