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1

  沒有積累,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我們在教學《語文園地》時會把它上成純粹的複習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們教師首先要明確,日積月累教學不是單純的舊知識堆積回顧,而是一種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方法的教學。

  首先,低年級的學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強,為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創設歡樂的教學的景、組織有趣的活動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積累的過程中不單是數量的積累,還要有質量的提升。所以善於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對質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學中,教“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時,老師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你知道了什麼?”小組討論然後班內小組競賽彙報。生答“是反義詞”“是重疊詞”“偏旁部首相同”“形近字組詞”這樣開放性問題猶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學生思維的千尺巨浪。學生因為要取勝,所以合作、所以積極思考。於是他們把課內、課外的積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讀代講,透過多種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兒歌的節拍,積累語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進行朗讀,體現了教學的民主,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教學建議:

  1、“我的發現”教學時,可先歸納重疊詞的種類形式。如“AABB、ABAB、ABB、AAB”。然後利用填空形式讓學生練習。

  2、“日積月累“教學時,可讓學生在本單元生字中,找出帶有以上偏旁部首的字。並選用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3、“形近字組詞“教學,先讓學生辨別每組字的異同,在書上練習組詞,然後用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最後出示幾組形近字組詞讓學生填空,鞏固練習。

  4、朗讀詩歌的教學,教師先示範怎樣有感情地朗讀,再指導學生朗讀,最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2

  這節課,林老師抓住了新課標“重發現,重合作探究,重積累,重情趣”的這一教學理念而設計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主動性。

  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是這樣闡述的:“針對兒童蘊藏著學習的主動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變心理特點,把兒童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又在連續的情境中,不斷強化學習動機。”林老師的課正符合了這一理念,利用多媒體畫面,創設了有趣的語文園地,隨著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的出現,讓孩子們眼睛一亮,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緊接著讓孩子去闖關,最後孩子們闖關成功後,還送上禮物:世博各展館圖片。“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這兩部分內容是相互獨立,沒有密切的聯絡的,這樣的設計,能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

  我覺得如果每一次闖關成功之後,播放“海寶”的配音激勵語,而不是教師包辦替說的形式,可能學生更享樂於被人稱讚的快樂,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給每個環節起個名稱,如:“疊詞百花園”(我的發現)、“美味佳餚園”(讀讀認認)、“孿生兄弟園”(我會填)、“吟誦品詩園”。這也是情境創設的一種形式,這些情境新穎,符合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奇的心理,可以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盎然,不知不覺地進入遊戲中主動學習。

  (二)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運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新課標中說:“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要實現有效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二年級的學生處於7——8歲之間,活潑好動,求知慾旺盛,喜歡新鮮事物,又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積累,加上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度不一,所以,教學中宜採取多種形式吸引學習興趣,讓孩子去發現、探究知識的規律。這方面,林老師在多個教學環節中都有所體現。

  1、找規則:學生自讀,找規律,到小組討論,互相補充。教師還適當的引導學生思考,如:在學習“我的發現”中,問:你從這些詞語中發現了什麼?在“讀讀認認”教學中,問道:你會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在“我會填”中引導學生男女比賽,看哪一方說出更多的詞語。

  2、比一比:在“我會填”中引導學生男女比賽,看哪一方說出更多的詞語。

  3、說一說:在“我會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透過自讀、小組內讀、男女生讀之後,讓學生說就自己的心情,及假如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做?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沒有做過多引導,而鼓勵學生自己思考。

  (三)引導學生延伸拓展,聯絡生活開拓運用。

  語文園地是引導學生髮現,掌握識字方法,積累好詞佳句的重要場地。而我們教師要注意的是如何舉一反三,讓學生根據園地中的提示,做到觸類旁通。林老師在這堂課中也注意了拓展。如“我的發現”中,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同一規律的詞語。我覺得可以再增加多幾種型別的詞語組合練習,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拓展到ABB、ABAB、AABB式這幾類詞語。在“讀讀認認“中讓學生說說帶“草字頭、提手旁”等字。我覺得在這環節,還可以拓展到說說其它偏旁與什麼有關,如“口字旁、衣字旁、示字旁”等。

  學習是為了運用,在學完了“讀讀認認”的四組字和含生字的八個詞語後,我覺得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來說一個句子,也可以設計一段含有這些生字、新詞的接近學生生活的一段話,“今天,我們來到郊外燒烤,很快空氣裡便混雜著茄子和香菇的香味。吃飽了,同學們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踢毽子。”讓學生朗讀,對這一題進行整合。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識字是為了運用。

  總得來說,這節課教師能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透過採用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以及觀察比較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3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口語交際的增設是一大亮點。它旨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人與人之間交往、溝通的意識。面對這一“新鮮事物”。大家都在積極探索與研究,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口語交際的教學效果。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也來談點體會。

  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興趣。如何營造口語交際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呢?教師要善於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創設情境。如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第二冊語文園地六的口語交際,內容是怎樣過“六一兒童節”。可讓學生帶照片互相介紹,回憶自己的快樂時光;有的小朋友特別想知道老師小時候過“六一”時的情況,教師可作示範性敘述,語言注意儘量兒童化。教學“說說小學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自己打算怎麼過”這一環節時,可採取多種有趣的形式交流。如:“打電話”“說悄悄話”“比一比”,透過這些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提高學生交際的質量。同時,對於剛剛接觸口語交際的一年級小朋友,老師一定要訓練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如: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聲音洪亮、認真傾聽等。當然教師自己也要認真專注地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並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另外,在進行口語交際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講清要求,明確交際的目標、內容,並隨時提醒。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4

  語文教學不光要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還要觸及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吐出心聲。當學生有了生命的衝動,有了創造的激情,那麼課堂自然會成為他們情感激發,心靈對話的精神樂園。

  如設計“我是優秀解說員”:讓事先準備好“六一”照片的同學,把照片展示給大家看,並介紹當時的情景,讓大家分享他的快樂。“比比誰最快”是讓學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在同學都學會了之後開展競賽,比比誰最快。可讓已經學會音序查字法的同學先展示,一是給他們創設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是讓他們體驗小老師的角色,讓他們介紹查字方法,教同學查字。這樣的設計,學生都能從課文中捕捉相關的資訊,然後加進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這樣的教學環節,充滿了感性,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調動了學生的直覺、感受、想像、情感,使學生在感性化的學習中領悟課文,完善人格,關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諧發展。

  教育的根本任務應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育就失去了依託和生命力,我們每個教育者應從學生的個性出發,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從而使學生沿著全面發展的軌跡健康成長。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這種保護就是一種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獨樹一幟,隨時質疑,保留看法,使每一節課都能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個性盡情展現。答案不是唯一的,語文教學才是精彩的。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5

  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徵是注意力易分散,無意注意佔優勢,對直觀事物感興趣,意志比較薄弱,自制力差、活動自覺性和永續性較差。如何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增強課堂實效必需解決的問題。

  在語文園地的教學中,“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通常作為一個課時的內容,其中“日積月累”又分為像“讀讀認認”、“我會填”、“我會讀”幾個內容互無相關的部分,他們與“我的發現”也沒一定的關聯。在園地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學內容平鋪直述,課堂難有高潮,教學內容枯燥無味,趣味索然,課堂氣氛低沉。如何突破園地在內容設定上的侷限性,巧設情境,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我們思考的主要問題。

  在總結了以往的園地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我們在二年級下冊園地六的教學中進行了新的嘗試。

  園地的各個環節是分散教設定的,它們之間缺乏聯絡,這樣一來整個課程沒有一箇中心,於是我們希望透過設定一個故事,將這個看似無關的幾個部分聯絡起來,賦予它們整體性,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用什麼故事能更好的貫穿園地的內容呢?當下正是上海世博會如火如荼的時候,全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世博,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二年級與世博的聯絡,當然就從世博的吉祥物——“海寶”開始了。

  果然,在課堂中,孩子們一看到海寶可愛的模樣,都樂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接下來如何將故事展開,讓這種氛圍持續下去呢?我們將園地的幾個部分變換成幾個關卡,讓孩子們透過闖關的形式來贏取海寶的“禮物”。這樣一來,學習就變得富有挑戰色彩,這正好符合孩子們爭強好勝的特點,衝著對海寶帶來的神秘禮物的好奇心,孩子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每透過一關,都會興奮的“yeah!”起來,這與以往園地教學的沉悶情形迥然不同。當孩子們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贏得禮物時,小臉上洋溢著興奮與自豪。

  表面上這只是教學模式的一個小轉變,由以往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要牽著孩子的鼻子逼著他們學,到如今孩子們覺得學習很有挑戰性,有主動學習的欲求,這種需求的轉變實質上是學習性質的轉變,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換,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求一旦產生,學生學習的效率定然倍增,課堂實效性也大大增強。

  教材是死的,如何活用教材,考的正是教師的智慧。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6

  一、口語交際

  1、做好課前準備。

  機器人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特別是在農村的孩子,可能聽過機器人,但對於機器人的本領,有很多同學可能不瞭解。因此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讓學生先透過網路或電視等渠道簡單瞭解機器人,對於一些後進生或者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教師還應恰當地引導和幫助。

  2、創設情景要融入角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創設情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習的動機。創設情景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非常重要,《我想發明的機器人》這課,我創設了設計師、老闆、主持人幾個角色,要想學生更好地融入角色,教師一定要先進入角色。所以我在釋出會一開始,就以主持人的角色開始釋出會的開場白,學生也就很快地進入了角色。

  3、互動環節要靈活應變。

  在設計師與老闆的互動環節中,作為主持人要靈活應變。在設計師與老闆的交流互動時,作為老闆的一方,可能有很多問題或者建議要對設計師說,設計師可能不會應對,出現交流中斷的現象。作為主持人,可以引導設計師如何應對,幫助提高互動的深層次發展,使學生表達、應對能力的訓練落到實處。

  二、習作六

  1、教師角色至關重要。

  由於本節課引導方面的設計主要是以通話故事,一種學生喜見樂聞的方式進行,因此要想引導有效,作為教師,也要充滿童真和童趣。在講述通話故事的時候,語言要動人,這樣學生才能很好地進入情景。學生進入了童話的世界,這節習作課,學生上得就會輕鬆而有趣,就會由怕習作課變為喜歡習作課。

  2、注重引導學生拓寬想象。

  未來的事物可以是衣、食、住、行的每一方面裡的種種事物,對於這些事物,學生都可以進行想象,但是由於學生的閱歷、生活經驗有限,能想象到的可能不多,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拓寬學生想象這一環節落實到位,只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百花齊放。

  3、寫作的時間要充分。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時間比較緊,教師在引導的環節要緊湊。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後,學生都有事物可以寫了,給充足的時間學生,他們才能把文章寫下來。否則,作文沒寫完,評點環節就落實不了。

  三、我的發現

  本次“我的發現”旨在引導學生髮現多音多義詞。六個多音字出現在六組詞語中。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漢語中一字多音的現象,積累文中列舉的六個多音字和相關的十二個詞語,還可以做些拓展練習,找找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字是多音字。

  四、日積月累這部分包括“讀讀認認”和“讀讀背背”兩項內容

  “讀讀認認”是低年級歸類識字的繼續,內容和調味品有關,採用了韻語的形式編排。要求認識的8個生字中,“蒜、醋”是平舌音,“蒜、鹽、鹹”是前鼻音,“姜、醬”是後鼻音,要提醒學生讀準字音。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讀短文,教師指名朗讀,以檢查學生認字情況。句子的意思可以不作過多的講解,但可以讓學生回家後,在家長的協助下,分辨這些調味品。

  五、“讀讀背背”選的是和氣象有關的農諺

  這些農諺句式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教學時,教師可採用範讀、指名讀、師生對讀和自讀等多種方式反覆讀,最後背下來。這些農諺只是人們對氣候現象所做的觀察總結,不像科學定律那樣嚴密、準確。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並試著用韻語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六、寬頻網“寬頻網”是本組學習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主要培養學生圍繞專題,透過多種途徑收集資訊的能力,這個專案有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本次寬頻網的教學有三個要點。

  1、資料蒐集要求圍繞科技新聞蒐集資訊,除了教材中所舉的例子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透過看報、看電視和聽收音機等途徑,蒐集更多的和科技發展有關的資訊。

  2、資料整理教材中提示了做剪報和做卡片兩種資訊整理的形式,這兩種樣式都著眼於資訊的歸類,以方便資料的使用。

  3、成果展示寬頻網的教學結束後還要利用各種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交流相關的科技新聞,可以用“我的科技資訊剪報”或“我的科技新聞卡片”等主題,直接展示學生資料蒐集的成果,也可以分小組辦手抄報或黑板報、組織“科技新聞釋出會”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