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1

  這個學期一過去一大半了,抱著一定要教好的心理,開始了自己全新的工作。小學一年級教學,無論是哪個科目,我想首先應該掌握的是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對於什麼事物他們都好奇,模仿能力強,好動,但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學習持續時間不長。如何在有效時間裡教會孩子們更多的知識,應該是我要追求的目標。

  一年級大部分是6歲左右的孩子,剛進入學校,學習、生活習慣還不太適應,正在慢慢形成,學習新知識也需要老師一步一步手把手的教。俗語說“一口氣吃不成胖子!”我想自己這種焦急的心理忘記了孩子們還是5、6歲不懂事的小朋友,正是處於啟蒙教育階段,很多方面需要老師引導,需要耐心和細緻。

  欲速則不達!從常規和排隊抓起,教會孩子們記住自己上課的隊形,然後才能慢慢教孩子們學習立定跳遠,學習廣播體操,學習前滾翻,學習其他內容。教會孩子們走,他們才會慢慢學跑,走都沒有學會,就去學跑,確實是難為他們了,這就需要老師把握好主體方向。

  有些班級隊伍總是站不好,安靜不下來,特別在室外就象放飛的鳥兒。老師上課發脾氣,對於孩子們來說也許只能鎮住幾分鐘,一會他們又忘記了,玩得忘乎所以。實踐教學更需要的是經驗和方法,一個老師的人格魅力並不是在於這個老師多麼嚴厲,有多高的學歷,關鍵在於如何教書育人,如何傳授知識,能夠寓教於樂,讓學生輕輕鬆鬆學到知識。平時我試著去接觸和了解孩子們,試著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希望可以更利於自己的教學。

  發現學生上課認真了,按照老師要求做了,哪怕是隊伍排好,並且安安靜靜了,這一天我的心情都會很好。孩子們哪天瘋玩,不聽指揮了,我也會失落一整天,不知不覺心情起伏受學生上課的態度和效果影響。有的孩子擅長畫畫,有的孩子有語言天賦,有的孩子擅長體育運動,還有的孩子擅長音樂,人有所長,尺有所短,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用發現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能夠因材施教。不能總是盯著學生的缺點不放,扼殺了孩子們的天性和特長。

  關於體育類教學的參考書和教學碟片太少了。正是因為體育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太少,才導致體育教學相對其他主科的停滯和發展不前。希望自己能夠在經驗教訓中積累和沉澱,在教學中迅速成長,能夠獲得長足進步!為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獻出一份力量。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2

  我所任教的一年級小學生協調性較差,注意力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記憶力也不夠完全,立定跳遠動作雖然簡單,但對於他們來說仍然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時,我採取新穎、有趣的練習方式和手段,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透過遊戲或競賽的方式,誘導學生進入角色,激發練習興趣。另外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合作學習為中心。以學生髮展為主體,使學生在“樂中練,動中練,玩中練”,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的興趣。增強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表現力和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利於學習的環境

  學習環境對發展能力、培養興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課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努力改革體育教學方法,嘗試運用自主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有選擇地從事學習活動。比如我在教學開始時首先讓學生模仿小動物跳躍,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由選擇遊戲內容。這樣做改變了以往低年級教學中一切由教師帶著學生活動的做法,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並且能夠給學生多一點自主的選擇,多一點獨立的思考,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發揮。

  二、設計易於接受的活動形式

  本課力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像在家中玩耍一樣,設定一個親切和諧、靈活寬鬆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

  三、選擇具有實效的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物件是二年級學生,自控能力與認知能力均較差,但是它們具有好動、好玩、好思考等特點。所以在立定跳遠教學時,綜合運用練習、思考、探索、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逐漸完成探疑過程。這樣不但學會了立定跳遠的動作,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透過遊戲活動,讓學生始終沉浸在良性的學習氛圍中自覺、自主、能動地學習。

  四、存在不足:

  (1)本節課由於時間關係,顯得學生準備活動時間較長,自主學習時間較短,時間分配不合理。

  (2)學生沒有進行分組聯絡。在聯絡立定跳遠的過程中,沒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很好的為學生創設自由的空間和展示的平臺。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3

  對於教學我還在摸索和學習的階段,低年級的教學工作,無論是哪個科目,我覺得首先認識到小學生們對於什麼事物都比較好奇,模仿能力強,好動,但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學習持續時間不長。如何在有效時間裡教會學生們良好的課堂常規,在體育遊戲裡找到樂趣,應該是我要追求的目標。

  一、二年級大部分是6—8歲左右的孩子,很多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都處於啟蒙階段,需要老師一步一步的帶領。我認為老師在這群可愛的孩子面前需要更多地耐心與愛心,在與他們打成一片的同時,更需要樹立自己嚴格的教師形象。欲速則不達!從常規和排隊抓起,教會孩子們記住自己上課的隊形,然後才能慢慢教孩子們學習立定跳遠,學習武術操,學習短跑,學習其他內容。教會孩子們走,他們才會慢慢學跑,走都沒有學會,就去學跑,確實是難為他們了,這就需要老師把握好主體方向。

  有些班級隊伍總是站不好,安靜不下來,特別在室外就象放飛的鳥兒。老師上課發脾氣,對於孩子們來說也許只能鎮住幾分鐘,一會他們又忘記了,玩得忘乎所以。實踐教學更需要的是經驗和方法,一個老師的人格魅力並不是在於這個老師多麼嚴厲,有多高的學歷,關鍵在於如何教書育人,如何傳授知識,能夠寓教於樂,讓學生輕輕鬆鬆學到知識。平時我試著去接觸和了解孩子們,試著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希望可以更利於自己的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因為學生的天真可愛自己也感到很開心,但是當學生不聽口令,玩的忘乎所以的時候也會很失落,從中會思考應該採取怎樣的教學方法,選取怎樣的遊戲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更多的首先還是需要訓練好他們的課堂常規,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有了良好的課堂紀律才能更好地展開體育活動。

  總的來說,在任何教學中,我認為就是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對學生要有愛心更要有耐心!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4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工作中,我收穫很多,有經驗,有教訓,也有喜悅。教師面臨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經驗,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握不住,我知道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剛開始不知道學生學過什麼、掌握到什麼程度,語速和教學程序都比較快,如原地的三面轉法的學習過程中,向右轉的口令發出後,有好多學生方向會搞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就把向右轉的右字口令拖長,給學生足夠的反應時間

  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關鍵。在課堂上要合理組織好內容,最佳化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於活躍,否則不利於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要跟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這一點開始我做得不好,跟學生走的太近,不利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形象,不利於教與學。根據學生的情趣特點、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這些特徵總結出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自己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教”同“玩”結合起來,同時透過做遊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當然課堂紀律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我會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隊形、佇列:

  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加強紀律性的手段,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使之專心致志,排除一切雜念,這是教師所採取的手段。有時同學出現的頑皮,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是由好動而動得不適時產生的。針對“好動”這一天性,我注意加強課堂常規教育和訓練,逐步發展他們的自制力;同時,還有意識地加強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隨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正確的道路上。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當然,訓練隊形佇列,同學的步伐,精神飽滿與否和教師的口令和生動的啟發性語言有關,因為學生最敏感,對老師的表情最易感染,為師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則這一單調和枯燥的專案,學生就不會持久,儘管一般不超過十分鐘,但由於“疲勞”的出現,自然會導致不守紀律的現象發生。對這項,我今後一定更引起重視。

  2、遊戲:

  可以使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鬆,具有吸引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之靈活運用走、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在競爭中得到鍛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的好作風及團結互助的共產主義風格,思想和技術雙豐收,效果顯著。隨著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認識到要把遊戲教學搞好,必須要先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抓住實質,提高效率。其次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藝術,處理好教與練的關係。這種應變能力平時積累,虛心學習都能逐步豐富。對學生的脾氣也不盡掌握,因為“好勝”竟會奮不顧身地只顧榮譽而不管安全。為此,得總結教訓,從熱愛學生出發,重視安全教育,加強保護工作,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在室外,接觸面大,極易受周圍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時竟會不加選擇地模仿他人動作。這主要是學生的活動自覺性、永續性差的緣故,往往他們是受環境感染而不是他們的自覺性,有的則表現為任性、執拗,不守紀律由自然變為習慣,這就難了,說實在的,一節體育課不可能過細地作幾個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課程有時只好採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訓斥不是根治的辦法,用軟的“哄”雖是辦法,但他們有時也會無動於衷,好像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何處理課內出現的的調皮生,這本是體育老師必備的基本功。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存在著不足,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爭取能夠做的更好。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5

  一、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是教學的前瞻性行為,避免經驗主義。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於自己的經驗和現成教案,甚至有部分教師的教案與實際教學不相符,所謂“教案歸教案,教學歸教學”,其隨意性之大得驚人,這種現象在有一定教學經歷的教師中居多,這是值得我們很好地反思和關注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說明了萬事萬物的不斷變化(微觀上),我們應以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憑經驗往往會忽視我們不斷變化的教學物件,正如教育學家羅傑斯說的,應該把學生看成是“人”,而不是“較大的白鼠”(行為主義觀點)與“較慢的計算機”(認知心理學觀點)。經驗誠可貴,而反思價更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們應積極關注“主體”的發展變化,過去有句行話叫做“備課要備學生”,這句話既是經驗的總結,也說明了課前反思的一個道理。

  二、課中反思

  過去的體育教學往往忽視課中反思,比較重視教師的應急能力,所謂:“隨機應變”就行了,在新課標下人們發現,課中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它的真正意義遠遠大於隨機應變。教學中進行反思,就是及時主動地審視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實監控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時發現問題,修正教學策略,並以聯絡的發展變化的視角來觀察與解決當前的問題,也是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與處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重慶市中小學體育課改實驗賽課》的一次課上,當課進行到整理放鬆階段時,音樂突然放不起,這時觀眾臺上的氣氛也緊張起來,但這位教師稍作思考後,就自己放聲唱起來,學生也受到感染,師生共鳴,唱練合一,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在場的評委與同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一案例說明了不僅僅是一種應變能力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一種反思行為,是對進行中的課的不斷審視與思考的結果,同時也讓我們發現了歌聲在體育練習中的感召力,體育教師所要具備的音樂素質的意義,以及學科整合的影子。當然,課中不斷審視分析課的發展變化,反思與修正教學行為,也會提高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

  體育教學不像學科教學那樣學生對號入座,而是在較大的空間範圍內進行的,以學生的身體活動練習為主,同一節課班級眾多,資源少,擾動因素多,差異表現於外,以及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的矛盾,等等因素處之不當,課堂教學就可能受到影響,或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從教學管理、組織、策略、學生的身心等全面審視課堂,課堂既要生動活潑,又要有序進行,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作出判斷與應急處理,以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同時把課前的準備與課中的思考結合起來,修正與完善教學方案,讓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也是我們課中反思目的所在。

  三、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體育教學長期以來也強調課後小結,課後小結雖是反思的一種形式,但是課後反思與課後小結相比,在外延上要豐富得多,從概念的邏輯關係上講,課後反思與小結的`關係應是一種“真包含關係”,小結侷限於本課的回顧與總結,而課後反思卻是從課前—課中—課後,實施全過程的審視、分析與總結,它體現了認識的全過程。一是審視分析教學計劃,課的設計,總結課前與課中的得與失,它們對教學活動的影響;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態度,審視自己的行為態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標要求,以及適應學生等,這對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態度,提高教學水平,培養教師良好的教學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分析總結課前與課中的反思行為與後果,讓這兩個反思得到總結,達到較高的認識程度。因此,課後反思活動是一個再認識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認識的最高階段”,即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這個階段的反思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是我們的經驗理論化的過程。

  總而言之,教學反思符合人的認識規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探究與發現,它為教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再創造”的可能,是教學創新的基礎,教師成長的開始。從不同角度與方式回顧、分析和審視自己和教學行為,教師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然而教師只有把反思行為變成一種自覺與衝動,一種行為習慣,才能不斷髮展自我,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減少“教學遺憾”。但是,要讓我們所有的體育教師把教學反思行為變成一“自覺與衝動”的行動,可能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其任重而道遠。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6

  從事一年級體育教學工作已經不知不覺2年半了,在這段時間裡,經常使我反思的問題就是怎麼讓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由於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較弱,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一年級的教學歷來是個難點。特別是體育課,大多數情況在室外活動,沒有了教室這個固定空間的約束,要把這麼一群小不點兒有序地組織好進行教學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在閒餘時間看了一些網站的推薦方法,在此總結下:

  一、故事激勵法。

  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又特別喜歡聽故事。因此,我就利用故事來教育他們。如我有時給他們講邱少雲叔叔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其他戰友的安全,他被烈火焚燒卻忍著痛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有時,我也給他們講居里夫人小時侯對夥伴的挑逗、捉弄置之不理,仍專心致志學習的故事……這樣,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了良好的榜樣,使學生有了可學習的目標。如此,我以故事來慢慢引導學生,激勵他們專心學習。

  二、遊戲吸引法。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在體育課上的佇列練習中,他們拖拖拉拉,很難達到快、靜、齊的要求。此時,如果對他們一味說理教育,學生由於年齡小,他們會感到乏味,並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學生都非常喜歡遊戲,如果能適時地運用一些小遊戲,(如快快集合、比比誰的本領大……)便能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7

  剛入學的小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好動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他們把體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表現興趣盎然,不知疲倦,但整個學習階段興趣不夠穩定,對呆板單調的活動容易產生厭倦情緒。

  在複習《希望風帆》1—3節後,我就發現學生對廣播操的複習失去新鮮感和好奇心,於是產生厭學情緒,即使做了,也是馬虎了事,心不在焉,情緒低落,動作有氣無力,應付課的任務。因此,我告訴學生新的廣播操不但使身體柔和優美,還使身體結實健美。而且每複習一節,我就鼓勵學生:看誰做得好,做得好的同學就請他來當大家的小老師,在隊伍前面帶領大家做;或者看到學生情緒低落時,就與學生一起喊口令,看誰的聲音最響亮。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大大地提高了。

  我體會到: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的樂趣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