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用數對確定位置。用數對確定位置,以往我們常常注重得到數對後的鞏固應用,而忽視了讓學生經歷數對產生和對數對意義理解的過程。因此,這節課,我充分結合學生的座點陣圖,讓學生體會到確定位置統一標準的必要性,經歷座點陣圖抽象為方格圖,並在方格圖上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探索過程,體會數對與方格圖上的點的對應關係。

  一、創設生活情境,多種方式描述位置

  我結合上週召開家長會的情況,向學生提出“怎樣向家長說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學生說在第幾組第幾個,有的說同桌有兩個,還要說清左邊和右邊,這時有同學提出,可以把5個小組分成10列,這樣說可以更清楚了。於是學生自然產生了“列、排”約定的需要,數對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二、自主探索,學生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當我讓學生用第幾組第幾排記錄自己的位置後,又讓學生記錄下老師說的幾個位置,當我速度加快時,學生有的記錄跟不上了,從而產生了簡潔記錄的方法。於是我請幾位學生上臺將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藉此提示數對的意義。並讓學生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對數對有序性的理解

  當學生已懂得用數對錶示時,我以遊戲的形式加深對數對有序性的理解。請說到相應數對的同學起立,如(3,2)(2,3)並引導同樣是2、3為什麼站起來的同學不是同一個。

  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2

  今天執教了二年級上學期《確定位置》一課。現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教學環節的設計,結合教學效果反思如下。

  一、如何讓孩子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教學中我讓孩子透過“找第二個”感知到確定位置需要知道“數的順序”,然後透過讓孩子找在4排小動物中“找第3個”,體會到有幾排時,只是“第幾個”是無法準確地表述位置的,需要“第幾排第幾個”的表述方式。這時再出示小動物的話,讓孩子在這些提示語中發現“數的順序”,最後,學生在活動中找到相應位置的小動物。

  二、如何讓學生體悟到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運用。

  在教學中,我對教材中出現的練習題做了一些處理。如:在“書架圖”一題中,先出現一層書架,讓孩子快速找到“新華字典”的位置,再讓孩子在三層書架上找到 “新華字典”的位置,透過比較讓孩子體悟到“第幾本”和“第幾層第幾本”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不同情況。再如“電影院”一題,我先讓孩子設計座位,讓孩子體會到電影院座位安排的特殊性,為後面的確定位置奠定基礎,理解電影院兩種安排方式後,根據電影票上的“第幾排第幾號”確定位置,最後出示兩張電影票讓孩子分辨是哪一種座位安排的情況。在活動中,孩子運用方法解決生活的能力有所提高。

  同時,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沒有處理好的環節和困惑之處。

  1、在處理例題時

  例圖“從左往右數”和“從右往左數”第三個是同一個小動物,對孩子是不是明確數的順序沒有檢查到,同時有孩子在找“第幾個”的時候出現錯誤,我本該讓孩子糾錯,可是孩子當時說不出自己的想法,一帶而過,留下遺憾。接著在感知數排的順序時,所有的孩子都認為第一排是最前面的一排,沒有質疑,這時再從動物的話語中感知“數的標準”需求性就不是很強,不利於孩子形成先分析“數的標準”再開始確定位置的意識。

  2、在處理“生活情境題”時。

  因為每個練習題的基本目標類似,分別感知“第幾層第幾號”、“第幾層第幾本”、“第幾組第幾個”,“第幾排第幾號”。教學流程難免雷同,教學設計中,也考慮到學生活動的多樣性,如何讓孩子透過不同的活動形式感知確定位置的方法,但是活動設計上沒有兼顧到高效和形式上的豐富。

  3、最後一道練習的處理。

  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引導孩子細心地分析題目要求,缺少相應的'環節設計,“放”得大了。直接影響到孩子解答此類問題的正確率和速度。

  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3

  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精彩之處:

  一、有效利用學生的思維矛盾,為學生良好的求知環境。

  本節課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主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有意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定障礙,從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學生認識了數對在實踐中應用數對時,我採用師生問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樣嗎?引起了學生的一場爭論,最終明確了數對中的兩個數各自的意義,這樣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逐步突破難點,接著我又說出“—5”不完整的數對,導致學生無法確定位置,從而引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探究確定位置的求知慾。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矛盾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帶著問題探索、研究知識,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使教學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身邊找到數學。

  新課標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入手,提出讓學生幫我“找班長的位置”的問題,但我要求學生不能用嘴說,不能用手指,而是簡單的寫或畫在答題紙上,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再透過與學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究,獲取有關確定位置的知識,體會到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在學習了數對之後,我又回到生活中,讓他們用數對說出同學、自己的位置,用數對找同學,使數對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練習題選取的學校周圍的地圖、遊樂場的場景等,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

  整節課以活動為主線,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的自主探究,還有老師的恰當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了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組之間的立體式交叉網,實現了教學的靈活高效,也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回顧這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於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