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1

  教材說明中,告訴我們:《日月明》是一篇根據會意字構字規律編排的識字課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透過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在誦讀中可以感受到漢字構字的有趣,進而激發起更大的識字熱情。另外課文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易於誦讀記憶。前四句採用三字一頓的形式,後兩句是五字句式,進一步詮釋“眾、林”等字的構字含義,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主題。

  依據以上教材說明,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便於學生識字記憶,我採用了比較傳統的識字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先認字,不會的就拼讀音節,這樣學生很快就認識了所有的生字。我再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以加深記憶。等學生們都認識了這些字以後,我讓學生找找這些字有什麼特點,有的小朋友很聰明的,很快就發現了很多字都是由兩個簡單的字合起來的,或有三個簡單的字合起來的。那我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問他們你也能試著編一編新的字嗎?這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你一言我一語地就說開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讓他們小組交流看誰說的字多?孩子們交流的熱烈愉快。然後我提問,學生回答,組成了很多的字,看來孩子們的組字、識字能力很強啊。有的說我看見飯店的牌子上也有這樣的字:三個羊,三個牛,等等。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也都說了出來。如,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還有的說字謎讓大家猜字,真是一堂生動有趣、又無拘無束的識字課啊。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2

  《日月明》一課全部是會意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課堂上,不僅讓學生記住字形,更要讓他們根據字形理解字的意思,明白造字規律,感受我國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於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是我追求的目標。

  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說:"這兩個字能合成一個字,你知道它讀什麼嗎?"我故意拖長聲音,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手,就“滅”字就有許多中說法,有的說:"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有的說:“火小的時候人們蓋上土,把火撲滅,上面的一橫就像是土。”還有的說:“上面一橫像水,因為消防員都是用水滅火的。”他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運用了消防知識,孩子們靈活的思維令我嘖嘖稱讚。

  有的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說邊比劃著,說:"手放在眼上就是看。"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些把自己想到地說出來,唯獨沒人說"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說。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棵樹,一個靠在大樹上躺著的人,學生看了馬上笑了,因為一個簡單的簡筆畫就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的祖先造字的偉大。

  在朗讀教學中,採取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中不斷和生字見面,鞏固生字,也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在充分朗讀後我就讓學生在自己認識的漢字中尋找會意字,有些學生找出了一些,我又讓他仿照課文的形式編成韻文,這時我發現學生不能像課文那樣說,比如“雙”字,他們就說:“二個又字”,我又引導,後面學生才說“二又雙”。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魅力。

  由此突破一年級學生不敢張嘴,不敢說話,找不到交際話題的.難點。讓他們在輕鬆、愉快、自如的語言環境下,生生互動,鍛鍊敢說、想說、樂說、會說的語言交際能力。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3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著這樣的文字似乎能聽到稚嫩的童音,那麼動聽,那麼美妙。這篇短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國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會意構字,能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更大的識字熱情。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現在我就來談談自己在本課中的一些設計特點和教後的反思。

  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愉悅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所以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識字量大,幾乎每一課都編排了十幾個生字。識字編排很有特點,往往是一篇小韻文中包含十幾個生字。就拿《日月明》一課來說吧,13個生字和一篇提示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小韻文,既要使學生把韻文讀得朗朗上口,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認字,可以說並非易事。為了設計好這節課,我一面反覆閱讀教材,領會其特點,設計了以“明。鮮”兩字引路,學生主動學習其它會意字的大思路;一面又上網翻看了相關資料。透過學習。查閱,我把握住了會意字的特點,將較難理解的會意字製作成了課件。

  在實際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說會意字的特點。遊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字,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以達到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不足之處:

  1、在課堂上應認學生更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給孩子以自我表現的機會,老師講解的內容可以再少一些,讓學生獨立思考的相間多一些。

  2、評價方面:評價較單一,激勵性不夠強,今後應學習。採用多元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學習,學會評價。

  3、課堂上的語言組織和時間安排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讓更課堂更緊湊,組織更合理些。

  以上就是這堂課所教會我的東西。從這堂課中,經過老師們的點評,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生涯中還要不斷學習的許許多多知識中的一小部分。我一定盡力改進,加強學習。在改正和學習的同時,希望也能發現更多的問題,早點解決,從而一步一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