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範文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到備課活動中。包括教學的設計、精心準備的有結構性的材料等。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探究性課。透過引導,討論,實驗操作,觀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經過分析交流,認識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響。透過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實施實驗,在小組共同探究分享中獲得知識。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學生反饋情況,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匯入時我讓學生解決“筷子提米”這一難題,學生想解決問題就需要用本課知識來解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利用猜謎引出摩擦力,在關於摩擦現象的認識中,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寫字用的筆,穿的鞋,擦玻璃,拖地等。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聯想,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想象力,從而達到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

  2、制定方案,自主探究教學設計交流過程中有的老師提醒我要注意實驗中對學生的指導與提示,於是我在這方面對教學設計進行了改進。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們自由討論,自由猜想,制定驗證計劃並完善方案。在教師參與的實驗探究中,充分展現學生探究的自主性,加強了對學生認真觀察的引導,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便於透過對資料的分析總結科學概念。

  3、合作學習,分析資料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交流中提高。科學課的學習,更多的是開展實驗探究活動,靠集體的力量來完成,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意向,儘量讓學生按不同研究方案進行實驗,包括材料的選擇,研究途徑、方法、手段的選擇等,使學生的主體探究得以有效的進行。整個過程學生積極參與,認真討論實施,相互配合,樂於合作和交流,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認真聽取他人意見。不斷地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同學的見解,注意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強化了合作意識,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對待實驗所獲得的資料,進行集體討論分析,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分享各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

  整個課堂教學流暢,教學目標達成,但反觀課堂也有缺憾的地方。

  科學課強調以學生自主探究。因對學生總是不放心,在加平時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對學生放不開手。課堂超時。對學生了解還夠透徹,覺得能會的打得不好,自認為學生學得有困難的,學生反而學得很快。因此耽誤了很多時間,造成了壓堂現象。另外上完整堂課,自己的感受就是我的引導過多,講的太多,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不是那麼充盈,特別學生在交流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或許學生想表述的不是那個意思,可能也是他們的緊張,說的不是很到位,於是我幫他們歸納了一下就變成了相同的因素,現在想想如果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引導或許想到的就能更多。現在想想甚是後悔,總是覺得自己始終還沒有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但是,不管怎樣上一堂課,總能有所收穫,就像以後我會時刻謹記讓學生多說,相信每次的鍛鍊都將是自己進步的階梯,只有沿著階梯一步步紮實地攀登才能摘才能摘得甜美的果實!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2

  依據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和具體要求,在瞭解了學生實際和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擴充套件和延伸,對活動所需材料進行了大膽的改進,使教學內容更接近學生生活實際,更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從生活遊戲情景出發,讓他們覺得科學探究就在我們身邊,會促進他們更留心身邊的生活現象,引發觀察和思考,從中學會發現。用遊戲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其價值遠遠超出從活動中獲得的知識,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的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這節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到備課活動中。包括課件的製作、教學的設計、精心準備的遊戲環節等。本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為本,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透過設定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並提供充分的指導和精心選擇有結構的材料,關注探究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全面有效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從學生對遊戲的興趣出發,抓泥鰍遊戲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到有摩擦力的存在,透過各種摩擦力現象,引導學生髮現倆個物體在運動的情況下,相互接觸才會產生摩擦力。

  拔河遊戲,使學生感知到如何公平競爭,從遊戲中發現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透過小組討論彙報交流,使學生明白在做對比實驗時,應該要控制一個變數變而其他變數不變,才能有效驗證猜測。實驗中小組實驗目標清晰,分工明確,合作交流,最終驗證了猜測。

  從生活中的問題出發,激發學生思考,勾起學生再次探究的積極性,在交流中學生進一步發現控制變數的重要性。讓學生自由探究,驗證猜測。

  鬱波老師說“新的學習科學正在改變傳統的對學科的看法”。聯絡“真實”問題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嘗試解決這些“真實”問題的活動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讓學生例舉生活中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例子,再利用課件出示學校運動會拔河的情景,讓學生出謀劃策怎樣才能贏得這場比賽,為學生的表達與交流提供廣闊的平臺,讓他們進一步認識摩擦力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同時讓他們體會到我們的研究發現只有服務於生活才能真正體現研究成果的價值。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成功和喜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教學效果。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3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圖從探究性、開放性、評價等方面向新課標靠攏,首先給學生創設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體驗科學交流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科學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創設了許多展示自我、評價自我和他人的平臺,促使學生樹立一定的展示意識和評價意識,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尤其是教學評價行為及效果進行了深深的反思,感受如下:

  一、成功之處

  1、評價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

  在本課教學中,我對學生實驗方案、實驗成果展示的評價都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我僅用“對他們小組的展示,你有什麼想法?”“假如讓你來評,你會怎麼評?”等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地評價,另外當學生評價得比較精彩時,我成了學生忠實的支持者,如學生評價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的實驗方案時[課堂實錄:師:認為他說得有道理的請舉手。(90%的同學舉起了手)師:他的改進建議很科學,並且他說話聲音宏亮,條理清晰,老師也投他一票。(師舉起一隻手)]當我最後有力地舉起一隻手時,看到全班學生向我投來讚許目光的那一剎那,我真切感受到我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我想此刻他們評價的信心和勇氣也在倍增。

  2、充分展示,多元評價。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指標應該是多元的,在本課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展示的平臺,如讓學生展示本組的實驗設計方案,展示本組的實驗研究成果,展示個人獨到的觀點,展示自己的創意設計等等,這樣拓展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評價的空間,在評價上注重多元化,首先在評價內容上注重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評價學生進行對比實驗的公平性,因為本課實驗操作不難,結論得出也比較容易,關鍵是實驗條件的科學控制,透過評價,則很好地突破了難點,增強了學生對比實驗的能力。同時我還在及時性的語言評價及學生評價中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尊重他人、認真細緻等科學態度的評價。

  3、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在本課教學中,我積極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評價氛圍,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例如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所設計的評選“傾聽天使”組這一評價環節,發現學生在本堂課中很會傾聽別人的想法,這也是學生人際交往智慧能的提高,再如評價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是是否有關的實驗方案時,當我問:假如你為他們這組的實驗條件的公平性打星,你會為他們評上幾顆星?學生說:我會為他們評上三顆星,因為他們在實驗中用了兩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下滑時,除了接觸面積不相同,還有他們的重量也不相同,大長方體重,小的長方體輕,不符合對比實驗的要求。他敢於提出同學的不足,並能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說明了學生的內省智慧的發展。在評價時,我儘量要求學生注意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評價彙報猜想環節,有學生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有關,我說:你的猜想也有可能,它們有什麼樣的關係?你能具體一點嗎?這樣使得學生的語言智慧得到了較好地發展。

  二、不足之處

  本課的教學評價雖然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如:大部分學生評價他人時語言貧乏,評價關注知識技能多,關注情感態度方面的少,學生自主展示、自主評價的意識不夠濃,在課堂上難以看到學生爭先恐後展示自我、評價自我和他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