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

  《玲玲的畫》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便明瞭。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識字、識詞為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穫,亦有遺憾。

  根據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分四步落實。首先是初讀課文,讓學生藉助拼音整體認讀;然後跳出語境識字,先借助拼音識詞,再去掉拼音識詞、識字,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加深記憶。最後,鞏固識字,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由字到詞再到句子最後到課文。透過檢查學生的識字率達99。8%。

  在寫字教學這一環節,我先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組詞,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接著師範寫較難寫的字,最後生臨寫。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對於讀我指導的不夠,在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時,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讓學生讀,但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導致學生在讀課文時讀的不是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在指導讀上下功夫。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2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汙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為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為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激起學生興致

  上課開始,我便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知道有領導來聽咱班的課,所以就特意買了一件特別漂亮的裙子,可惜在來校的時候不小心被刮壞了,老師非常傷心,你能幫幫老師嗎?”學生聽後紛紛舉手發言,同時又恰當的引出課題。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1、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細讀,體會人物的心情。

  3、個別讀,透過評價指導朗讀。

  4、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表演,體會情境中的人物。

  在讀讀、說說、議議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

  四、聯絡實際,理解爸爸的話。

  理解爸爸的話是本課的主題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變壞事的事其實很少。我在課堂中,就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為課文所要表達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懂得碰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

  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都可以成為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且時間較短。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3

  《玲玲的畫》這一堂課內容簡單,道理明確,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修改了畫,並且使畫看上去更好了。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優點,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優點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如普通話標準、語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態自然等,這些都是之前在學校就已經打好的基礎,並不是我能夠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這屈指可數的優點,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於注重教學環節

  在教學時,我太多過於注重教學的進度,一直往前面走,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學生是不是有時間去思考問題,有沒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沒有跟著我從一個環節進入下一個環節。導致到最後,只有幾個學生跟著我思考,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走神、發呆。

  二、不會組織學生,課堂的紀律不好

  雖然有老師告訴我說,紀律好了很多,但還是不夠,我不會組織學生,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不知道怎麼把他們放飛的思想收攏,心思收回到課堂,課上有一個說擬聲詞的環節,學生們說出了很多,課堂一下就活躍了,之後我就收不回來了,只能乾巴巴的喊口令,強制收回來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還是處於這個環節,只是沒有講出來,這樣一來,課堂的聽課率自然很低。

  三、不會發現課堂閃光點,聯絡實際不足

  課後評課時,廖老師和張主任說課堂上課件上面出現錯誤,我立馬能夠改正,而不是說老師課後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沒有抓住這一個閃光點,繼續點明課文的道理——壞事變好事。經過兩位老師的指點,我才恍然大悟,是啊,還可以這麼處理的。

  根據最新的教學理念,應該要讓學生自己說,老師少說,沒有用的不說,學生不理解的不說。這一課我說的太多,很少讓學生自己說,甚至於聯絡實際時,都沒有讓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完,匆匆結束。

  四、朗讀不夠,板書不嚴謹

  平時學生的朗讀拖音現象嚴重,老師讀得好,不知道怎麼讓孩子們學習。周麗老師給了我建議:平時朗讀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讀的音訊,給課文打拍子,有節奏就會好很多,朗讀之後老師的評價語也要到位,指明讀的哪裡好,其他孩子就會模仿。板書不嚴謹,不足,無法看出課文的過程,字跡不工整,需要多多練習。

  今後,要培養學生們聽、說、讀、寫得到能力;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字的.能力;在每一堂課中間練習自己組織學生,吸引注意,收回學生思維的能力、經驗,多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生為本,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4

  生活中,因孩子的無知會很自然地做錯一些事情,犯一些錯誤。學生做錯事情的結果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並不是無法挽回的。我們是能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正如課文《玲玲的畫》中提取的。情節是:夜深了,孩子玲玲在收拾畫畫工具時不小心把明天要評獎的畫給弄髒了,著急地哭了。於是,爸爸引導孩子:只要開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學習過程中重在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多動腦,多思考,劣勢也能轉化為優勢。

  課堂上,我提出:在平常生活中,你遇到像玲玲一樣的問題嗎?學生在傻愣愣地呆了很久之後,也沒有一個人回答我。教室裡鴉雀無聲。我想:換個思考角度試試看吧。緊接著,我這樣問:同學們,在家裡你做錯事了,爸爸媽媽會怎麼做呢?

  哇!我的爸爸媽媽會說,你怎麼這麼煩呢?過去!過去!

  太傻了!問爸爸去!

  什麼對不起不對不起,離我遠點。

  你也太頑皮了吧!

  這些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為農村的家長自身文化的素質水平並沒有很快地隨著教育潮流而前進。要想有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各方面素質特別是家庭教育也急待引導。

  深入想想,象玲玲類似的,因家長啟發後,壞事變好事的經歷會可能好嗎?讓農村孩子們從何說起呢?我們在面對常見的生活小事又該如何啟發呢?家長素質的提高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想:我們應該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教育他們。啟發孩子觀察社會生活,不放過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會閃耀解決問題的火花。

  教育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生活,教育應該對關照學生思考生活,意味著教育要關注完整的生命,並致力於完整的人的發展。引導孩子關注生活。因為大部分孩子沒有把生活這本大書看懂,看透,看明白,不會思考真實的生活。孩子對生活問題解決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們多多引導,多多啟發。

  語文教學《玲玲的畫》教學反思5

  現代媒體具有形象性、生動性等特點,合理運用媒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幫助學生求知、悟情、啟智;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在教學《玲玲的畫》時,用多媒體串連各教學環節,使每個環節的銜接自然流暢。整個課堂給人渾然一體感覺。這是這堂課中感到最滿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後要常用媒體串連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經久不衰的讀書方法,是最能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讀書方法。我認為文字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所以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讀來進行的。同時,我還努力從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蘊出發,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方式來引導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發現壞事變好事的竊門。

  為此,我安排了六個“讀”的環節:

  ①自讀,感知文字。

  ②選讀,讀出興趣。

  ③跟讀,讀出節奏。

  ④練讀,讀出方法。

  ⑤分角色讀,讀出體會。

  ⑥齊讀,讀出語氣。正因為讀的充分,讀的透徹,文中的難點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決,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學生心中紮根,課堂才會精彩紛呈。

  亮點之處,必有失誤之所。思考許久,覺得最大失誤就是:注重了學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以致於,忘記在課堂結束時運用歸納性描述對學生的學習作一番回顧,把所學的知識,所領悟的道理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