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溝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葡萄溝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葡萄溝教學反思1
《葡萄溝》這篇課文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四個內容的敘述:
1、葡萄溝盛產水果;
2、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
3、維吾爾民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
4、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葡萄溝》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語言生動優美,詞彙豐富,是訓練朗讀的好教材。課文以新課標的思想為指導,要求學生透過學習課文對葡萄溝的物產和景色有所感悟,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產生對葡萄溝的嚮往和對維吾爾民族人民的喜愛之情。葡萄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水果之一、“愛屋及烏”的情感遷移會激發孩子們對葡萄溝的嚮往和熱愛之情。透過這組教材的學習,進一步瞭解祖國的遼闊、美麗,並激發學生認識家鄉的渴望和讚美家鄉的感情。
一、教學效果
根據低年級學生實際,挖掘情感因素,採用演示、朗讀、影片、品嚐等方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自主賞析,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提升審美情趣,受到情感薰陶。教學時,以讀為主,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在反覆的朗讀、品讀中感受葡萄溝葡萄的特點。葡萄溝不僅葡萄好,而且老鄉熱情好客。採用多媒體匯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低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多媒體設計為:先出示學生熟悉的中國地圖,讓學生明確新疆的地理位置。再提出去新疆玩一玩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藉助多媒體努力營造氣氛,表現吐魯番風土人情的畫面的介入帶孩子們走進了遙遠而神奇的新疆,使學生迫切地想了解這塊神秘的土地,瞭解葡萄溝,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1、以歌曲的形式匯入,引出課題,並學習了生字“溝”。此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了他們的探知慾望。
2、整堂課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學習方法多樣,課堂紀律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氣氛活躍,回答問題積極。
3、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品讀、體會,重難點突出。如對“五光十色”一詞的處理比較好,能引導學生透過理解、體會,感受葡萄顏色的美。
4、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了識字教學效率。讓識字成為了一種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三、不足之處
在講解葡萄溝的樣子時問的問題有些瑣碎重複,提問問題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了,缺乏自主感悟,經常是老師剛問完學生還未來得及思考,答案就說出來了,有點說課文的感覺,沒有把讀課文體現出來。另外,課上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能做到水到渠成,層層遞進。
四、改進措施
在今後處理詞語上,力求把會認的和會寫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上整體感受會認和會寫的字。這樣做的話,一方面,讓生字始終存在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助於學生理解字詞含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下一步的朗讀課文打下堅實基礎。此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要善於開發和利用課堂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理解字詞,精心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為課堂添姿加彩。
葡萄溝教學反思2
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那裡出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民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陰房裡製成葡萄乾。陰房修在山坡上,樣子很像碉堡,四周留著許多小孔,裡面釘著許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掛在架子上,利用流動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掉,就成了葡萄乾。這裡生產的葡萄乾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葡萄溝教學反思3
優點之處:
因此,在整堂課中,我始終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全篇課文:
(1)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去葡萄溝裡看看,整體感知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
(2)透過老師的感情範讀帶學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溝裡細細地看個夠。
(3)再讓學生在細看的基礎上談談對葡萄溝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進行感情朗讀,在葡萄園裡真切感受對葡萄的喜愛之情,並再創情境透過表演讓學生感受維吾爾民族老鄉的熱情好客,體會到葡萄溝的物美情更美。
(5)最後,對葡萄乾這一段比較枯燥的文字,我創設了一個學生較感興趣的學習活動: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在葡萄溝辦一座葡萄乾加工廠,請學生來介紹葡萄乾的製作方法。透過合作、討論、交流、彙報的形式瞭解到葡萄乾的製作方法。
(6)在課文快結束時,再一次帶學生入境:觀看錄象,透過感官刺激,再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葡萄溝的喜愛,說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麼。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昇華:“因為這兒的水果多;因為這兒的葡萄美;因為這兒的葡萄乾色鮮味美,更因為這兒的維吾爾民族老鄉熱情好客。所以我們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從而解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整節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葡萄溝裡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對葡萄溝的喜愛之情。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認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感到課堂上仍存在幾點不足:
1、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遺憾的是我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的讀書,達到第三種境界,稍顯粗糙、匆忙了點。
2、在課堂上沒有更充分地面對全體。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讀、說、寫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課上應注意學生小組中的合作學習,使學生更多的時間在小組內有讀書的機會,交流感受的機會,而這也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
此外,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改進措施: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裡,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地學,旁觀者似地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裡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葡萄溝教學反思4
《葡萄溝》是浙教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五冊中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三個內容:
一、葡萄溝盛產水果。那裡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二、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夏季,種在梯田裡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第二自然段)。
三、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裡的人也特別好。淳樸的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再從整個單元來看,理解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間的連線方法——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第二自然段。如果說《家鄉的秋白梨》的第二自然段是個標準的按時間順序寫的段的話,那麼這一段就是一個“不標準”的按時間順序寫的段。這一段共有4句。第一句寫葡萄的種植地點,從第2句開始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分別寫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長和成熟時的情況;第4句寫在葡萄成熟的日子裡熱情好客的老鄉的表現。文章的難點也在第二自然段,要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並體會其中的情感。
葡萄溝教學反思5
《葡萄溝》是人教版新課標二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的第二篇文章,這組課文主要是讓孩子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增強對祖國的熱愛。我把朗讀做為了本節課的目標,本文語言生動優美,詞彙豐富,是訓練朗讀的好教材。內容易理解,不要做瑣碎的分析講解,以說每個自然段意思為統領最後落腳到文章的中心句的“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在理解重點句子上,我採用了配圖理解,加上老師的引導,孩子們讀的基本可以。特別是描寫葡萄顏色美的句子孩子們基本背誦了下來。但我覺得給孩子朗讀時間還是不夠,老師語言不夠精煉和有力,所以整節課前松後緊,草草收尾。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我覺得一節課其實是老師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基本功考驗,也是對學生平時語文學習的展示。功在平時,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應紮紮實實的去做。
葡萄溝教學反思6
《葡萄溝》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主要介紹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的葡萄溝,那裡盛產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乾也很有名。本課重點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而展開,使學生透過理解語言文字,對那裡產生喜愛之情。
學習這篇文章,我想不但要讓學生對葡萄溝的物產和景色有所感悟,還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對各地風情的嚮往,增強對少數民族人民的熱愛之情。同時,二年級仍是孩子識字的重點,根據本課生字的特點,對生字進行教學,抓住重點字詞結合理解、體會,從而達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讀。
1、抓字詞,促理解。
本課字詞教學我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不僅結合課文、圖片認識了“新疆”、“吐魯番”、“葡萄溝”等地名,還還重點識記生字和理解詞語。比如在解釋課題的時候教學了“溝”字,並且讓學生回憶與什麼字相像,大家異口同聲的說道“鉤”,隨後結合偏旁聯想的方法進行兩個字對比區分,加深印象。又如理解“五光十色”這個詞的時候,採用選詞填空的方式藉助“五顏六色”來理解區分“五光十色”,孩子們理解的很到位,體會到“五光十色”不僅顏色多而且有光澤,如同葡萄溝的葡萄那麼的晶瑩透亮,緊接著又讓學生用“五光十色”進行造句,理解並運用。
2、賞美景,重感受。
葡萄溝的景色迷人,盛產的水果香甜可口,尤其你那裡葡萄不僅好吃而且好看。孩子們懷著滿心期待想去見識葡萄溝。本節課我化身為導遊,帶著班上的四十幾個旅客一起前往葡萄溝。透過文字,希望能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我採用了各種各樣的圖片,如:山坡上的梯田;葡萄溝每月所盛產的水果;“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五光十色的葡萄,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和陰房以及葡萄乾的製作過程等等。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
3、品美句,悟真情。
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讓孩子們自由的去感受,去發現為什麼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透過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句子,相互討論,試著抓住重點的詞句,來深入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如“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一句,透過品讀句子,品重點詞“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孩子們感受到了葡萄溝的葡萄數量多、顏色多。在感受之中,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朗讀將葡萄溝的這一幅幅美景圖表現在我們眼睛,深情並茂,令人久久陶醉。
這堂課讓我和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到美麗的葡萄溝去遊覽了一番,一堂課下來我們都心情愉悅,下課鈴響了,孩子們還不願離去,圍繞在我的身邊跟我講述著葡萄溝那個好地方。當然,這堂課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老師的反饋語,反饋語對於孩子們來說有著很好的激趣效果,整個課堂是那麼和諧,老師和學生是那麼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