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創設了一個知識性的情境自然引入教學,用學生能理解、能接受的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給學生呈現了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自然地學習知識。

  課一開始,透過摸“圓”遊戲,從直線圖形中自然引出曲線圖形——圓,讓學生整體感受“圓”的光滑、飽滿、勻稱,為後面研究圓的特徵做好鋪墊。同時,揭示了在平面圖形中圓最美,激發了學生探究“圓”的奧秘的興趣。

  學生透過整體認識圓知道了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那麼,圓為什麼最美,圓中有哪些奧秘?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用數學內在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使他們始終處於一種定向的認知活躍狀態,以積極的姿態攝取新知,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學”的心理需求。這時,我沒有按照教材的編排先教學生如何畫圓,而是自然地進入了圓的特徵的自主探究。現代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我引導學生在畫畫、量量、比比、折折等一系列活動中,認真觀察、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自主總結髮現結論,探究圓的本質特徵,學生經歷了圓的有關知識的形成過程,滿足了“成功”的心理需求,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學生已經認識了圓的一些特徵,知道了為什麼圓最美,對於畫圓一定是躍躍欲試了。這時,自然地引入了畫圓。透過畫圓學生認識到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並且在畫圓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圓的本質特徵“一中同長”的理解。

  學生學習了圓的有關知識,自然想用學到的圓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時,我出示了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很高。如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裡?有不少同學做出了合理的解釋。再如學生在解決“怎樣畫一個大圓”的實際問題時躍躍欲試、神采飛揚,想出簡便而又實用的方法,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彰顯、能力得到提升,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了圓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學生應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2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在教學中充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透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絡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透過螢幕顯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如鐘面、車輪、硬幣等,接著又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麼要製成圓的,並出示小猴坐車的幾個形象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激發學生求知慾。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本節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揮,展現了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節課讓學生畫圓時,由於學生比較感興趣,不停的想用圓規畫,耽誤時間較長,佔用教學時間多了,導致課的總結時間不夠。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3

  《圓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透過教學本課,我的收穫頗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從準備和上課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對這次研修的準備。在備課前我查閱了有關圓的認識的'很多資料,在研讀了課標及教學用書後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圓的認識》是屬於幾何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創設情境提出“套圈遊戲中為什麼站成圓形就公平?”——欣賞圓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何畫一個圓——自學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探究圓內直徑、半徑及其關係——首尾照應解決問題——鞏固練習並欣賞圓在生活中的應用。

  關於課堂教學的體會:基於各方面的準備,我在教學中充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透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具體以下方面完成較好:在學生對圓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後進行猜想同一個圓內直徑、半徑及其關係,然後用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此環節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思考深入,表述完整,參與積極。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透過這一次講課,我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1、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準確地處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2、對課堂教學中生成的資源要會“利用”,能智慧的處理,這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

  有了這次鍛鍊,我覺得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又往前邁了一步,我會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不斷實踐,反思,完善自己,爭取更大的提高!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4

  昨天學習《圓的認識》,自我感覺良好,本打算今天就學習圓的周長。同事建議再練習一節,說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學不紮實會影響後面的學習。本想到裡面的一些概念不難理解,學生已能非常熟練的畫圓,覺得晚上的家庭作業應該不錯,直到看到今天上交的家庭作業才發現自己對學生的估計實在是過高。

  出現瞭如下問題:畫圓不規範,該標的不標。

  判斷題突出了對概念還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或者考慮問題還不夠細緻。

  審題還不夠仔細,不能完全按要求做題。

  分析原因:

  1、在課上畫圓,學生知道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可家庭作業中就忘了這回事,說明老師的強調還不夠到位或方式欠佳,所以學生的印象不夠深,沒有形成習慣。

  2、一些概念的應用練習,出現錯誤,一方面,說明學生考慮問題不夠細緻;另一方面也說明課堂練習設計還存在問題。

  例如,對概念及其他記憶性知識的學習,如果僅靠老師講、學生看書,跟不上形式變化的練習,就很難達到理解運用的程度。應在課上採取填空、判斷、選擇等方式,在練習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進而達到運用的程度。

  而課堂上的這類練習,僅僅用課件展示,學生起來回答,這樣又不好保證每個同學的獨立思考,無法避免濫竽充數的情況,所以,有些練習還要採用書面獨立完成的效果會好一些。課堂上必須處理好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關係。要牢記合作是為了個體更好的學習,不能為合作而合作。

  3、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還需要引導。

  透過分析發現自己存在幾大不足:

  (1)對教材不熟悉,所以對學生學習的預見性也就差一些。

  (2)自己在備課中,對練習的設計還有待加強。

  (3)板書還不夠規範。

  針對出現的問題,今天的練習課我和學生一起復習總結了以下幾點:

  1、畫圓(Ord)圓心決定位置,圓規兩角的間距(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2、半徑:概念、特點:同一個圓裡無數條,半徑都相等。

  直徑:概念、特點:同一個圓裡無數條直徑都相等。

  3、直徑和半徑的關係:(同一個圓內)

  大小、形狀;半徑擴大兩倍,直徑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4、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

  應用(測量直徑)

  在這樣的基礎上,練習、反饋,學生的理解就比較深入。

  其實,在第一節的課中,也強調了這些內容,但由於不夠系統,所以學生的印象很膚淺,今後注意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重視練習在學生知識掌握、理解、鞏固運用中所起的作用。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麵積計算,並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學習直線圖形到學習曲線圖形,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

  成功之處:

  1.加強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透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種方式,探索出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有無數條直徑,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直徑長度都相等的圓的特徵,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能力。

  2.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絡。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和以前學的直線圖形在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聯絡又很緊密。在教學中透過圓的認識,使學生明確圓和三角形、四邊形的區別就是圓是曲線圖形,三角形和四邊形是由直線構成的圖形,同時滲透其中的聯絡,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與縱向聯絡。

  不足之處:

  由於多媒體出現的故障,導致在讓學生直觀感受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車軸裝在什麼位置上,沒有讓學生透過動畫演示使學生明確車軸之所以裝在圓心的位置,是因為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只有把車軸裝在圓心處,當車輪滾動時方可使行進的車輛保持平穩狀態。

  再教設計:

  加強對圓與已學過圖形的聯絡,讓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經驗自覺解決當前問題。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6

  關於匯入設計反的反思

  數學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來上課的,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是課堂很好的教學資源,我們要會利用好這一重要的資源。學生在生活中看到過很多圓的例子,而且他們會判斷一樣東西是不是圓。我透過提問黑板上的圖形(一個圓)是什麼圖形以及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圓的例子引出課題。為了讓學生感覺圓無處不在,我讓學生舉生活中圓的例子,並提問說得完嗎?學生回答說不完。這環節教學效果比較好,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

  關於畫圓設計的反思

  我設計了兩個層次來教學生畫圓,第一個層次,藉助實物畫圓。學生可以藉助身邊圓形工具畫圓,由於沒讓學生準備一些畫圓的實物,所以學生大多是用膠帶和硬幣畫的圓。本課的後面我會介紹古時候的人畫圓的方法來擴充畫圓的方法。第二個層次,用圓規畫圓。我介紹了用圓規畫圓的三個步驟,鼓勵學生嘗試畫一個圓,和學生分析圓畫不好的原因,強調畫圓的注意點。缺陷是用圓規畫圓的操作要領沒有講,所以學生的圓畫得不怎麼好。改進的方案是下次要教畫圓的要領,針尖先釘一個小洞,畫圓時圓規要傾斜。

  關於圓的概念和特徵教學的反思

  我透過畫圓的操作過程講解圓裡的概念,學生透過我的講解建立起對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的表象。我安排了一條找直徑半徑的題目,瞭解學生理解的情況,結果學生都好找。但是學生對半徑、直徑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改進的措施是這邊要多花點時間,幫助學生有意義記憶概念。圓的特徵的教學時,我先讓他們猜想,然後再說明理由,培養學生猜想的習慣。這邊發生一個情況,學生不理解為什麼半(直)徑是無數條。我很是不解,以為他們沒有無數這一詞的表象,我讓他們在自己畫的圓中試著畫畫半(直)徑,看可以畫幾條。我再告訴他們圓上有無數個點,幫助他們理解,他們後來都想明白了。

  關於課外延伸的反思

  書本上的知識不夠全面,學生對於圓所內涵的文化無從感受,對於圓的歷史文化沒有了解。我設計了車輪為什麼是圓的拓展學習,學生看得很起勁。我還讓學生看了一些用圓設計的美麗圖案,讓學生感受圓的美,並說所有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7

  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教學目標是在畫圓的過程中認識圓的特徵,認識直徑和半徑;認識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有無數條半徑,直徑等於半徑的2倍。教材先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圓,然後畫圓,最後透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的做法,體驗感受圓的特徵。這也是我們一般教學的幾個環節。

  上了幾節課,卻沒有體現出生生互動為主的教學氛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覺得還存在這樣的問題;

  1、生本課堂體現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管理者,引導者,合作者。自己的角色沒有真正的轉變,所以學生回答問題時,自己問的多,而沒有關注大家的想法,所以課堂缺少了學生之間的互動。

  2、缺乏應有的教學機智。當學生回答與問題無關的問題時,教師應心中有數,不要被無關的問題牽著跑,從而離題萬里。

  3、什麼時候該收,什麼時候該放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自己就是缺乏駕馭教材和孩子的能力。

  4、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容易答不到點子的時候,總是再把學生的思維在拽到這裡,無形之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的發展。

  總之,只有吃透教材,瞭解學情,具有靈活的教學機智才是上好生本課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