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1

  林老師的這節課是一堂計算課,計算課學生常常認為枯燥乏味,但聽了林老師的這節課,使我改變了看法,計算課也可以如此精彩。

  一、複習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

  這節課是以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為基礎,一上課林老師就設計了一個複習環節,先是口算,再是筆算,藉助有效地複習,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因為這是本節課新知的起點,也是學生思維的動點。

  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融為一體。

  教學時,林老師結合教材創設的“大情境”,把我們煙臺的果蔬會融在情境中,漂亮的圖片展示,立即吸引住孩子的眼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尋找資訊,提出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的方法,體驗計算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價值。

  三、重視引導學生對新知的自主建構。

  當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資訊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後,林老師讓學生嘗試計算,然後讓一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並讓學生質疑,在質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過程充分暴露,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認知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讓學生明白算理。緊接著的課件展示,形象直觀,讓學生對算理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不僅明白了怎樣算,還知道了為什麼這樣算。教學效果非常好。

  透過這次聽課和教研室王主任和各校老師的評課,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在計算教學中一定要做到算理和演算法的有機結合。

  1、引導研究,理解算理

  學生只有理解了計算的道理,才能“創造”出計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才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所以計算教學必須從算理開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計算的道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幫助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領悟計算的道理。

  2、及時練習,鞏固內化

  透過計算研究,學生雖然理解了算理,但是此時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還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算理還要經過實際計算才能得到檢驗和鞏固,此時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練習中才能把算理內化為自己的理解,才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所以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算理後,應當及時組織學生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在練習中牢固掌握算理,為後面的抽象、概括計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3、應用算理,進行創造。

  算理是計算的思維本質,如果都這樣思考著算理進行計算,不但思維強度太大,而且計算的速度很慢算。為了提高計算的速度,使計算更方便、快捷,就必須尋找到計算的普遍規律,抽象、概括出計算法則。計算法則是算理的外在表達形式,是避開了複雜思維過程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驟,它使計算變得簡便易行,它不但提高了計算的速度,還大大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所以當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算理之後,應引導學生對計算過程進行反思,啟發學生再思考。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自主遷移,建構知識網路;我是透過兩個方面來體現這一設計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結合。

  解決學校總務處遇到的問題引出了一組除法口算算式,四個問題都用除法解決讓學生自然地進行了除法意義的遷移:四道算式由淺入深,即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進行了回憶,又使學生自主地對口算方法進行遷移: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當然,口算算理的理解畢竟是抽象的,為使學生切實掌握,我們巧妙地對“情境”進行了再利用:數學味很濃,生活味兼顧;

  二、題組的運用,形成網路。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相關聯的題組,分別達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鞏固演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層層深入,估算橫向聯絡,歸根結底,都可以轉化成表內乘除法計算;課中,好多學生看到題組發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們是體驗到了數學的魅力呀!還有什麼比這更讓老師舒心呢?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磨課,有太多欣喜,也總留下些許遺憾。估算教學是否需要在本課如此濃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歸到乘法口訣,教師的課堂語言如何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等還需要我們繼續磨下去。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3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是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計算方法和試商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調商,調商有兩種,一種是需四舍的方法幫助試商,另一種是需要無入的方法試商。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整堂課都是進行計算,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學起來興趣不高,老師教起來效果往往不好。學生的作業讓我更認同了我的看法。

  首先,把試商除法分類,再把知識點講授給學生。

  再則,在講每一類的除法時,要讓學生先能熟練的進行除法計算,讓學生自覺地發現總結每一類除法的試商次數及出現的情況。

  然後,再彙總一節課,專一對比兩種試商的情況,把知識內化,這樣學生試商會快些。

  我還認為,計算題,要想讓學生的能力達到熟練的程度,我堅持認為,方法就是“熟能生巧”,沒有別的竅門。還有,除法題,要比乘法難,但乘法的確是除法的基礎。所以,我認為在學除法前,一定要讓學生把乘法學好。要說最前面的基礎,就是乘法口訣了。

  因此,計算題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4

  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今天我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本課內容的教學知識目標是透過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經歷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試商的方法,會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

  在教學新課時,我透過課本主題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出了數學問題,並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下面就是如何引導學生主動的試商問題了。我利用沈重予老師對我的提示,將試商的教學和方法分五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按教材提示嘗試計算192÷32,初步體會試商方法。例題在列出算式後,告訴學生“32接近30,把32看作30來試商”。並在豎式中除數的上面寫出“30”,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192÷32的計算。在這一步的教學中要注意兩點:

  (1)把除數32看成30試商的意思是,把192÷30的商作為192÷32的商進行計算;

  (2)商“6”必須和除數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第二步,讓學生透過驗算證實這樣的試商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第三步是“試一試”,讓學生獨立計算192÷39,被除數192不變,除數從32變成39,引導學生主動地把39看成40試商,再次經歷把除數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試商的過程,體會試商方法。第四步,讓學生回顧例題和“試一試”的試商,初步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試商”。第五步,在“想想做做”裡安排說試商方法的練習,促進方法的內化。

  在教學中,我只透過一部分必要的點撥和提出一些挑戰性的問題,沒有更多的說教,反而學生在我講的每一步時,都自信地說:“我們自己能行!”雖然,在課堂作業仍出現類似“商6跟30相乘”的現象,我認為這對小部分孩子來說需要一個過程,他們會透過晚上的練習及明天的練習課,證明他們也能行!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5

  四年級上學期開學第一章學的是《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雖然三年級的時候學習過,但是對於四年級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學習起來仍然很困難。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痛苦”。

  第一個課時講的是三位數除以整十數,這個難度不是很大,也教會了學生正確判斷商是幾位數,但在後面的學習內容中教學“試商和調商”時,學生就感覺有些無處下手。一道計算題,全班的差距很大,做的快的與做的慢的能差好幾分鐘。計算歷來是學生的難點,既枯燥又容易出錯的題目。怎樣在孩子初學時掌握一些技巧?

  一、每節課前5分鐘說口算練習題(10題左右),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口算是計算中的基礎,透過口算熟練掌握乘法口訣,退位減及乘法進位。

  二、除法的豎式計算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為避免學生產生對抗情緒,在練習時也採取多種形式,如請學生上黑板板演(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進行比賽,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然後優生批閱。

  3、加強估算練習,估算練習所給算式的商是幾位數,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幾。這樣練習所用時間不多,但對學生的計算有很大幫助,可以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以及數學思考能力。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採用穿插、點滴滲透本單元的除法知識,相信透過日積月累的計算積累,學生的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6

  今天,教學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節課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難點。

  這節課,由於有上一節課的鋪墊,我首先透過複習兩位數除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後再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先估算後嘗試計算,然後交流演算法。課堂上學生能夠跟著老師的引導進行做題,課堂氣氛也較好。但是當到了練習環節時,問題就出現了。有的學生出現商的位置寫錯,有的學生對於算理還沒有理解透,也有的學生對於這一方面的內容不懂的變通,練習反饋出來的結果很差。於是,下了課,我不停的反思,這節課,我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呢?經過反思後,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對於首次接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我應該在給學生複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後,繼續創設一個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題目,讓學生在一步步的引導和嘗試中,進入今天學習的內容:一個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然後讓學生比較兩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從最高位除起,當最高位不夠除時,應看下一位,然後商也要寫在相應的位置上。

  (2)在探究算理時,我也引導不是很到位。如果學生說23表示230時,我及時引導表示23個什麼,就不用費那麼多時間學生卻說不出了,這樣就有了練習的時間,不至於教學效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饋,造成這節課的不完整了。

  (3)在學生上黑板板演出錯時,我不應該那麼的心急的去指導那位學生,而應該把這當做我的教學資源,讓在下面做題的同學嘗試發現上來做題的同學的錯誤,然後以此為鑑,這樣學生下次做題也能夠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了。

  在這一節課裡,有很多不如意的方面,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備每一節課的時候,不應該為了教學進度而把學生的實際落在一遍,在今後的備課裡,我應該要找準每堂課要求掌握的基本點,圍繞基本點備足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措施,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某一環節出問題而影響整體計劃,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情況。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反思7

  這節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的口算和估算。教學重難點是透過自主探究學會口算、估算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估算。經過今天的課堂實踐,對於這節課我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對這堂課得反思。

  一、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中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所以我便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我和學生在操場上玩耍以及我們操場的跑道的情景,因為圖片是我們的學校和我們班學生的照片,所以學生的興趣一下子上來了,整個過程主動而熱烈。

  二、提倡自主、合作學習

  在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新授過程中,我便讓學生先動腦思考,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然後思考840÷40=21是怎麼算出來的?透過比較,全班交流,找出最簡便的方法。緊接著,為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採用了推火車的形式營造了活潑的練習氣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

  課堂上我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學習口算的過程中,無論是用想乘法算除法,還是把除法轉化為一位數的除法(把被除數和除數末尾的一個0同時去掉),對後面的學習都是有用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口算。在學習估算的過程中,只要符合“湊整、接近、好算”六字原則都是可以的,所以學生估算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在學習624÷23的時候,學生可以把624看做600,把23看做20;也可以把624看做620,把23看做20。因為方法多樣化,所以學生學的也比較輕鬆。

  四、存在的問題

  本節課雖然講完了,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老師的數學語言不夠規範,沒有給學生很好的示範。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