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精選5篇)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1

  部編本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人文主題採用的是陸九淵的“為學患無疑,有疑則進。”本單元有兩個語文要素點,一個指向閱讀——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一個指向習作——寫一個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的地方寫出來。

  本單元圍繞“提問策略”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有童話、說明文、散文等不同文體型別,每篇精讀課文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提問的方法:列出問題清單→將問題分類(按提問角度的不同)→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這四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突出了“提問策略”訓練目標的遞進性與發展性。

  本週週三是語文組的聽評課時間,我執教了《蝙蝠和雷達》一課的教學,這篇課文主要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問。下面就結合教學,談談我的設計。

  一、藉助範例,啟思激疑

  四年級的學生還不善於提問——他們大多思維單一,能從“內容”角度提出問題,卻不能從多角度提出問題,尤其從“寫法”角度提出問題,更是大多數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中,先用課件呈現了課後題中一個小組提出的問題,並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交流,從而得到啟發,什麼樣的問題是從寫法的角度提問的。但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還是把針對“內容”的問題歸納到“寫法”的方框中。之後我就簡單和他們說:一些語句寫得好的,“為什麼這樣寫”“是怎麼寫的”“用了什麼寫作手法”等都叫做“從寫法提問”。這樣的引導,學生在提問時,基本能做從寫法角度提出問題了。

  二、小組合作,梳理問題

  此環節,先出示小組學習任務:①把小組的問題按不同角度分類。②每個角度選1—2個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問題清單中。同時呈現了《小組問題清單》:

  然後,各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的填寫。繼而,引導第1、2、4學習小組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習成果,並在點撥中得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蝙蝠飛行的秘密是什麼?其實篩選有價值的問題,是在《7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中進行訓練的,當時在設計課時,也是很糾結,要不要處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這是我的疑惑,也是供老師們探討的問題之一。

  三、拓展閱讀,遷移運用

  《201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絡”。為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從“內容”、“寫法”和“生活經驗”的角度提出問題。課上結合課後的“閱讀連結”對學生進行了訓練。

  由於時間的問題,這個問題清單沒有利用好,只是讓學生任選一個方面提出一個問題進行交流。

  新教材把“提問策略”主題作為特殊單元提出,有他是設計道理所在。“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提問,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這樣的內容值得老師們探討。沒有教學用書,自己根據教本內容摸索,設計,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2

  今天上完《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以後,感覺總體上的教學思路是清晰的,能夠抓住科學家如何在蝙蝠身上得到啟示後發明雷達這一條線索展開教學。

  本文教學難點和重點是為了讓學生領會蝙蝠的特異本領與雷達的工作原理間的關係。在突破這一難點的時候,主要是透過讓學生說、練、畫工作原理圖等方法,效果還不錯。但是有幾處仍然卻在不足,第一是學生的“讀”還不夠好,朗讀缺乏層次性,針對性不強。我讓學生齊讀的次數比較多,但是學生沒有對具體段落或者具體句子進行仔細的朗讀來獲得體會,因此在感悟文字的時候難免還有點生疏。第二是詞語理解的深度還不夠,雖然我在教學中抓住了“反覆、終於、配合”等詞語的句子,但是在引導學生讀和理解上處理得比較膚淺,沒有進一步深入去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我想如果學生能夠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好,我在下一次的教學中會注意這個問題。第三是在科學家的三次試驗中和畫出雷達飛行原理的討論上,學生自我學習的時間還不夠。應該先讓學生自己按照出示的多媒體把雷達飛行和蝙蝠探路的原理講一講。幾乎要每個人都能夠完整的敘述一遍以後,再給他們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畫圖,並能夠從圖中再次知道蝙蝠和雷達的飛行原理各自是什麼。第四是學生在談感受時不夠深入,處理速度過快。學生應在抓住科學家研究蝙蝠的三次試驗以後,結合飛行原理來談對課文的感受。既可以把課文結合起來闡述,又可以加深印象。在這個時候我再引出“仿生學”這個新學科,讓學生從仿生學中學到新的知識。使他們明白在其他動物身上同樣可以給人類啟示,研究出其他偉大的發明。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賞析句子中特殊詞語的時候,大膽放手地讓他們去理解體會,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正確。在處理重要閱讀部分時,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從而由問題入手來解決本堂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掌握學習閱讀的方法,舉一反三地去學習其他文章段落,進一步提高本版的閱讀水平。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3

  《蝙蝠和雷達》是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主要講科學家經過反覆試驗和研究,揭開蝙蝠在夜裡飛行的秘密: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裡安全飛行的難題。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讀懂課文內容,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現就實際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課堂開始,我向學生出示蝙蝠、雷達的圖片,讓學生自由說說對它們的瞭解,進而匯入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說出“蝙蝠是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能在夜裡安全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雷達是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出來的”等,可見學生課外閱讀中積累了相關知識,並對本課進行了充分預習。

  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同桌合作探究,透過科學家的三次試驗,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麼,並完成表格。同時我又指幾名同學上臺分別介紹三個試驗過程,並由此總結出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在閱讀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達探路方法後,我又讓學生在黑板上分別畫出蝙蝠探路以及雷達工作方法的示意圖,激發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讓他們在眾人面前勇於展現自我。透過活動,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識,瞭解了蝙蝠和雷達探路方法,而且使學生得到了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

  科普類的文章對於小學生來說一般讀起來比較枯燥,因此,在上課之前我就考慮如何避免孩子們在課堂中的倦怠,那就要充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而課堂表演無疑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表演中,學生不僅能將抽象的語言文字直觀形象化,又能在表演中促進自我表現力的提高。在這一課中,在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請三名同學上臺表演蝙蝠探路的方法、雷達的工作方法,這樣的課堂表演,不僅使學生牢固掌握了課本知識,並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回顧本課,我依然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找文章的中心句“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雷達”時,有的同學不知道中心句是什麼意思,圈畫出好幾句甚至一整段,在我又一次解釋強調之後,學生才找到了正確答案。又如在自讀課文環節,有的學生混淆了“蝙蝠的特殊本領”與“蝙蝠探路的方法”兩個問題的答案,把第七自然段蝙蝠探路的方法理解為是蝙蝠的特殊本領,經過我對這兩個問題重新解釋,學生終於明白問題並快速找到正確答案。又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在填寫表格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習慣抄長句長句的內容,不能夠使用自己的簡練語言,而在彙報的時候,也有多半同學機械照讀課本內容,在我逐項出示了自己填的內容,與他們的答案比較,學生們終於知道了在表格中該如何簡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想對於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沒有絕對的失敗,也沒有絕對的成功。從一堂課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同時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那麼這堂課就是有效果的。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不斷探索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永遠不停止前進的腳步!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4

  《蝙蝠與雷達》,是一篇精讀課文,篇幅不長,教參安排講課時間是兩個課時。課前小孫一直擔心兩課時是不是用不完,時間有剩餘怎麼辦?我說,篇幅雖短,涵蓋的資訊量是很大的,課堂交流起來你就不覺得時間多了。小孫放心地去備課了。這是一篇老課文,我小學時就學過。課前,我也仔細的研究了一下課文,對於這節課,需要對蝙蝠和雷達的`資訊瞭解一下,文章涉及仿生學的一些知識。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時,也讓學生們自己去查詢一些關於仿生學的知識。這樣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對於課文內容詳細瞭解一下,利於課堂教學的進行。

  講課時,小孫以蝙蝠和雷達的照片開頭,匯入課題,同學們對於蝙蝠和雷達的興趣還是很高的。初讀課文,小孫採取了齊讀的方式。這種朗讀方式,不適合思考,也不適合表達感情,大段課文不宜齊讀,適合齊讀的多是對話或語氣情感強烈的。這也是前幾位實習生出現的問題。課後我及時點給了他們。

  由於開始的氣氛沒有烘托起來,接下來的學習不是很順利。講到學生感興趣的仿生學他們就隨意的發表意見,到思考問題時有沒了積極性。看得出來,小孫的情緒也很失落。課後,我仍然鼓勵他說,這很正常,每個老師都會遇到,別說你初次講課了。

  教師怎樣才能自如地調控課堂呢?首先,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取決於教師教學時的態度與積極性高低。有些時候雖然教師心裡想著要高興的講課,但是外在表現與具體的語言表達,則體現出一種截然相反的狀態。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用語主導著課堂氛圍。

  教師在講課中,首先要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興奮或者說是精力很集中的狀態,教師在講課時不能態度消極;其次,教師用語一定要積極、有力、正向。如一些激勵性語言、鼓勵性語言,這是帶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火索。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師語言更加偏向於技術性。透過一些聽課,我發現我們很多實習的同學,在實習中都犯有類似的錯誤:教師用語不準確、不恰當。不正確的教學語言,作用往往是消極的。

  蝙蝠與雷達教學反思5

  這節課,我採用的教法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他們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行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行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學生學法主要有: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教學中,我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生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教學“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這個環節,我出示表格,讓學生帶著疑問,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 4、5、6自然段,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了面向大多數,讓更多的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我準備了許多表格,兩人一組,按照裡面的表格分小組討論填寫。學生自學後得出結論:蝙蝠探路是離不開嘴和耳朵的,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配合”這個詞不能丟掉,教師在黑板上畫簡圖說明蝙蝠探路時,嘴和耳朵這兩樣器官在飛行時必須同時使用,才能發揮作用。這個部分的學習,學生個個參與,學習興趣濃厚,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能增強自信心。

  在本節課中,我覺得有許多地方做得還不夠,在一些環節上還挖得不深等,這些都有待於我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