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1

  《觸控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

  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上課伊始,“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為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然後揭示新課。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課文中描繪的哪些畫面出現在你的腦海裡?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花香間流連——花叢中穿梭——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攏住了一隻蝴蝶——放飛蝴蝶。接著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麼,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嗎?在小組內交流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接觸文字,重點透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推敲,體會文字內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後,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字,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個盲女孩在花香的引導下攏住了一隻蝴蝶,最後把它放走,仰起頭來張望的情景。本文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安靜的舉動,她從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頭張望。一條是作者的感受,從驚歎,到感動,再到對人生髮出感悟:誰都有把握春天的權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我們的孩子對盲童的生活缺乏體驗,對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經歷。因此,教學策略上,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走進安靜的內心,感受她對生活的熱愛;走進作者的內心,感悟他對人生的思考。從文字中來,到文字中去。“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力爭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透過啟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字對話。在找出使自己驚歎的句子以後,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想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另外把學生主動學習和教師指導有機結合起來。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力爭在朗讀中感悟語言,在想象中補充語言,在說話中訓練語言,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把語言文字的訓練紮實地進行下去。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3

  《觸控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蘊涵著深刻道理的散文,作者用生動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八歲的盲女安靜用心靈觸控春天。語言簡潔,意境雋美。課堂中,隨著孩子一起品味美文、體味哲理,是一件快樂的事。然而,一節課下來,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1、課文語言優美,但由於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學生對文字的體驗不是很到位,對於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學生體會起來有些困難。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起點過高,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總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此時,我就急於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代替學生思考。如在理解重點句“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時,在學生還沒有充分感知文體的情況下就直接切入,學生的情感狀態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所需要的情感投入產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學生的理解始終在表面而未能達到更深的層次。因此,在補寫安靜能張望到什麼時,由於沒有做好鋪墊,大多數學生只想到蝴蝶一詞,不能想到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能用心靈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在理解“此刻,安靜的臉上,一定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蝴蝶在她八歲的人生劃過一道極其優美的曲線,述說著飛翔的概念。”時,學生更是一頭霧水,似乎已經理解其實並未真正體會,其實這句話真正所的含義是安靜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得到了收穫,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也正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反思之後覺得本文真正有效的教學應該由淺入深,再深入淺出。讓學生先充分地感知文字,做好鋪墊以後再過渡到情感的昇華。可從觸控春天下手,讓學生找到安靜觸控春天的句子,充分地讀,品味語言,從而讓學生在體會到安靜是多麼的熱愛春天,熱愛小生靈,從而昇華到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樣既抓住了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又能夠體會語言文字所蘊寓的深刻含義。

  2、朗讀是品味語言文字的一個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教學本文時,本想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但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趕快進入下一環節,自行縮短學生讀書思考時間,課堂上讀書形式單一,對學生的朗讀缺少必要性的評價,使朗讀沒有層次,既沒能調動起學生的讀書熱情,又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

  3、對課堂的調控和評價性語言的運用。這節課上,由於課的設計不太科學,未能使學生真正進入文字致使學生回答問題有一定的難度,舉手的人寥寥無幾,當學生的思維走偏時或停滯不前時自己的授課情緒就受到影響,而沒有做積極的引導,把學生拉到正軌上,在學生回答問題後缺乏必要的評價激勵,整堂課語言平淡,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參與度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今後的課堂教學首先從自己的備課入手,精心設計教案,更要備學生,備學情,備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節外生枝”。其次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這就要求平時多研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將理論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注重課堂細節的設計與處理,增強課堂教學機智;多聽同組教師的.課,積極參與教研活動,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閱歷,保持一顆童心,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4

  《觸控春天》選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組。本組以“熱愛生命”為主題。選有四篇美文,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美好,從而思考如何對待生命,熱愛生命。

  本文文筆細膩,語言豐富、優美,描寫了盲童安靜在花叢中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文章以一個鄰家的盲女孩安靜為形象,以代表春天的蝴蝶為意象,娓娓道出一個蘊涵很深的哲學話題:觸控生命的春天。這位“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課文的主人公——一個鄰家的盲女孩:安靜。說她特殊,是因為她是一位盲童;說她特殊,還因為她能夠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氣息,觸控春天的脈搏,捕捉春天的影蹤。看到課題,孩子們一定會產生疑問:春天可感,可看,怎麼能觸控呢?領著孩子們細細品讀文字,以“奇蹟”為切入點,品語言之魅力。

  本堂課,我緊緊圍繞“奇蹟”展開教學,讓學生找文中有關奇蹟的相關句子,從而讓孩子明白安靜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1、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

  抓住“竟然”“攏住”,來感受安靜這一舉動的神奇。

  2、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從“流暢”“磕磕絆絆”詞語中感受一個盲童走得流暢的奇蹟。

  3、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抓住“極其準確”來體會安靜的的表現是個奇蹟。

  但這堂課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由於第一次上新教師比武課,太緊張了,導致課堂的時間沒掌握好,由於講的太快,朗讀不到位,以至於課堂剩下的時間過多。第二,對詞語“悄然”沒有理解透徹,我只重點教了讀音,卻忽視了它在具體語境中的意思。另外,由於一緊張,“流暢”具體的意思也忘記講了,所以對“奇蹟”理解不到位,也致使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的品質沒有點到位。第三,對小練筆的設計有問題。我假設的是安靜和蝴蝶分別進行練筆。但是相對於課文中心來說,就應該是主要人物的練筆來突出其思想性。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7課觸控春天教學反思5

  《觸控春天》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在上這節課之前,原本我想這樣引入課文的學習:文中的小女孩叫(安靜)。她是一位盲童,什麼是盲童?盲童居然能抓到蝴蝶,你有什麼感覺?真是太(不可思議、驚奇、意想不到了)。不僅我們覺得意想不到,本文作者也覺得意想不到。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文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意想不到?拿起筆,劃出關鍵的語句,寫出你的體會。面對這樣難理解的一篇經典課文,馬校長、閻主任針對主線問題設計的不合理、學生比較難於接受,又給我提出了一個更為學生容易接受的主線問題,經過我的思考,改動為:誰來說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安靜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劃出關鍵的語句,寫出你的體會。但是在上完課之後,覺得我這樣問有些限制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被“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給限制住了,在大家的研討下,我們又將主線問題改為:讀讀課文,透過語句你能看出盲童安靜是個怎樣的小女孩?這樣問,學生就會發散他們的思維去想小女孩更多的品質。這是上這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那就是要多多聽取大家的好的建議或意見,才能讓自己有所鍛鍊,有所提高。

  而且在這篇課文的安排上我認為自己總體設計比較合理。課一開始,我從學生熟悉的春天入手,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的慾望;接著透過對學生的預習檢查,讓同學們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讓老師更好地掌握同學們的學習情況,便於更好地學習課文。

  學習課文時,圍繞“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安靜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這個話題,抓住課文中最為關鍵的詞句或段落,引領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與課文所提供的資訊進行匹配、重組,從而建構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和創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語言去再現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現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與認知。教學策略上,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走進安靜的內心,感受她對生活的熱愛;走進作者的內心,感悟他對人生的思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1、在體驗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在整體朗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引導他們入情入境,談出自己的感受;在體會到作者的驚歎之後,我要求學生想象安靜攏住蝴蝶時心裡會想些什麼。這些想象既豐富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到安靜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安靜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2、從文字中來,到文字中去。“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力爭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透過啟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字對話。在找出句子以後,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例如,從“流暢”感受安靜對花園的熟悉,對春天的熱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驚訝、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神奇的靈性”讓學生聯絡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這樣,在文字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既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訓練學生的思維。

  在集體評課時,領導和老師們的建議很實用,比如教師應該更加靈活,對提出的問題要進行有效地追問,才能讓學生一步一步有所提高。對於神奇的靈性應該怎樣處理等,讓我有所頓悟。

  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做到眼勤、口勤、腦更勤,如果我們精心研究並設計每一節語文課,那麼就會極大地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