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沒有完全照搬課本上的例題1,而是利用例題1從18/24入手,讓學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找出幾個與它們大小相等的分數。學生透過寫分數、說理由自然地複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自然而然地進入探究新知的狀態。然後板書36/48=18/24=9/12=3/4 ,透過“比較這些相等分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數字都變小了,是因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了相同的數,即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從而引出約分的概念。“36/48約分成3/4後還能繼續再約分嗎?為什麼?”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你能舉出幾個最簡分數嗎?”引導學生不斷地說,真正理解什麼是最簡分數。之後是學習例題2約分的書寫格式及約分的方法。約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去除它們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準確熟練地進行約分,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好求幾個數的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判斷互質數,除法口算等舊知識。學生們基本上都對一次約分的方法感興趣,但一次約分的要求更高,就是要一眼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透過一系列遞進式的探索活動,我讓學生自己透過體驗歸納總結,舉例驗證,由內到外的理解概念的意義,打破了概念教學教師一味講解的模式,層層深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領略數學的魅力,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2

  負數的教學,它是小學階段新增的內容,它把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範圍擴大到了有理數範圍。學習的面就廣了,學生考慮問題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學第一節課認識負數時,因為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學得比較輕鬆,愉快,很快知道正數和負數是表示兩個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

  對於正數的比較,因為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而對於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藉著數軸進行比較,脫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因此先讓學生憑藉數軸來比較負數的大小,然後找出規律,總結出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可以先比較與其對應的兩個正數的大小,對應的正數大的那個負數反而小。

  第三課時練習課,值得思考的是要不要進行拓展呢?如潛水艇甲所在高度為海拔為—50米,潛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比甲高出20米,則潛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是多少米?這要用到正負數的加減法。要不要進行教學呢?學生會接受嗎?我想了想,還是教一教吧?讓有能力的同學去掌握,沒能力的憑藉數軸來掌握。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3

  我曾經對“相信學生,他們就會給你一個驚喜”有些懷疑。可是我上過《解決問題》這節課後,讓我真是有了一些感觸。

  這節課,我引導學生分析過資訊之後,先把解決的權利交個學生,不限方法,只要能解決就可以。學生開始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長帶領下,開始討論,尋求解決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學生討論結束,就開始進行小組展示。第一個展示的是胡洋這個小組,在巡視的過程中,我也沒發現她們發現的兩種方法。心想說一種,再找一個小朋友展示另外的方法,當我說:“好的,你們得真完整,請回座位。”胡洋就趕快說:“老師,我們還有一種方法呢?”我只能讓他展示了。這時候,我真感到有點慚愧,小看自己的學生了!

  上展示臺時,他們沒有展示是用什麼方法?是用線段畫,還是畫圖形。我也發現了學生的方法,想得還可以。下課了,我班學生的.桌子旁有一個紙片平均折成了8份,我不分青紅皂白批了他一頓,沒有給他一絲機會,覺得自己很會處理問題,課後我們進行研討,席主任的話真是如雷灌耳,給我驚醒。一個紙片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我當時真是無地自容,竟沒有發現學生的智慧,還狠狠地批評他一頓,這不就是自己孤陋寡聞嗎?學生的表現如何的完美,為什麼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啊!

  這節課,給我很大的打擊,不是學生沒抓住關鍵,而是自己的淺薄否定了他們。真的,憑自己的經驗用事,人內心相信學生,肯定學生,他們一定會給你一個精彩,一個驚喜,相信自己的學生吧!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4

  泰戈爾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卻反而說世界欺騙了我們"。我們面對的是少年兒童,是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愛他們。

  1、和諧課堂,快樂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鬆、平等、和諧、生動、充滿活力的氛圍,才能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把愉快與熱情傳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心情愉快充滿激情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2、生活課堂,更有意義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永遠無法割捨。離開生活的數學是蒼白無力的。數學只有在實踐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數學的生命之源。

  教師應盡力創設情景、創造條件,將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如我們學習《四邊形》一章中,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咋一看沒錯。但透過實踐動手操作就會發現“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不一定還是平行四邊形”。

  3、靈活課堂,輕鬆學習

  學生不是學習機器,教師應合理科學安排。改變超強度、大題量、機械訓練,用時間加汗水提高成績的陳舊做法,要提倡精講精練。只講思路、講方法、引導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把學生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培養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如教學“一個鈍角中去掉一個銳角,剩下的是什麼角”就不能固定一個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要學生靈活掌握及運用。而實際生活中如“四年級同學去秋遊。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大約準備多少錢?”算式49×104這裡49看作50,但104則看作110不能看作100,這樣才合理更實際。

  面對應用題不得死板硬套,應掌握方法,有些題有多種解法。有的題可從問題著手,有的題則從已知條件著手。只有掌握了方法,舉一反三,就可做到輕輕鬆鬆學好數學。

  4、幽默課堂,充滿活力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如一次一學生在課堂老往後轉,還不時說話,我看了他幾回,他仍然旁若無人視而不見,我不動聲色走到他身前,話鋒一轉提高嗓門對著他說“你屁股上按了滾珠兒啥”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同學一下全樂了全變精神了,看著這位同學會心地笑。接著我意外發現這下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聽,彷彿一下精神百倍。此時此刻我頓時明白,幽默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5

  我一直是一名語文老師,11月9日,有幸到磚埠小學聽了三節數學課。總體感覺很好,比以往見過的數學課都好,其中有三點感受較深。

  新課程的理念在課堂中都有了較為充足的體現。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以活動貫穿課堂,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學習新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於樂!在教學評價上,教師都比較注重,以表揚鼓勵為主,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樹立自信。這兩點都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興趣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對於提高學生基本素質有極大的作用。另外新課程理念還體現在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更加緊密,更加多元,強化了數學的實用性……

  細節決定成敗。在《可能性》上,上課初始,學生回答拋硬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50%,教師想讓學生回答1/2。於是,教師就引導,結果學生偏偏不彈弦,回答的亂七八糟。教師反覆引導無果,終按捺不住怒火發作。自此,課堂氣氛直轉而下,學生不敢舉手,教師也喪失信心。50%=1/2如此簡單,如此沒有價值,如此和教學目標“可能性”風馬牛不相及,卻成為了本節課的一個轉折點!其實我感覺在這裡老師完全可以說出來,50%=1/2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講太簡單了,太沒有思考價值了。它之所以難,難在於學生猜測老師的心思,“女孩的心思你別猜”,猜心思是件很傷腦筋的事情。我們很多時候都演繹了這一幕:因猜一個沒有多少價值的心思(或者說標準答案)而影響了課堂進度,影響了師生的情緒。

  習慣訓練的最高點應該是思維習慣,思維的訓練是數學課的重要價值。我記得初中時一位臨時代課的數學教師說過:“數學是尋求最簡單的科學。”這種尋求的途徑就是人的思維方式。在《7的乘法口訣》一課中,有些教師認為應出現加法算式,而二小的王老師說教參中明確說過234口訣時需出現,這節課不必再出現。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有助於學生乘法思維的形成,雖然利用加法體現了多種方法、分散思維的訓練,但是當前是學習乘法,而且前面已有這種鋪墊,反覆出現加法,不利於乘法思維的形成。再說教參中既然如此說,就肯定有它的原因、依據,我們不能在解讀教材不清的情況下,就想當然,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再如《口算乘法》一課,30×3=90,學生說他的計算方法是30+30+30=90,一連兩位學生都是如此。而本課的目標是填零的乘法,前面例題已經講過,學生仍然按老路子做,說明學生沒有這種思維這就是放著大道不走非走小道。何況本節課就是教學生如何走上高速呢?我個人認為這時老師不應該肯定,更不能表揚,而應該問“有沒有更簡單的計算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走高速—既快又安全。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時刻牢記數學訓練就是思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