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1

  今天,我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看雲識天氣》一文,如何梳理好文中講述的天氣知識呢?可以透過表格設計,幫助學生理清頭緒,明確概念。其中雲的形狀,光彩與天氣的關係用圖表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把雲的各種開頭各種光彩與天氣的關係展現得一目瞭然,脈絡清晰。

  上完課後,我才明白了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課前應多找一下關於“看雲識天氣”的雲的開頭光彩的圖片,多分析,多比較,充實自己,適當的機會,在班上辦一個雲的形狀,光彩的圖片展覽,成立一個氣象預報小組,使本節課的外延更廣泛,更美好。

  另外多補充一些“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雲的形狀,來向,厚薄,顏色,移速等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這些諺語蘊含著豐富的物候知識,是他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讓學生多積累一些諺語,是很有好處的。可以引導學生積累這些諺語:“天上鉤勾雲,地下雨淋淋”,“炮臺雲,雨淋淋”,“雲交雲,雨快臨”等朗朗上口的諺語,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如何使說明文說得更科學,更有時代的氣息,這就要求教師以主導作用之火,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本文教學中怎樣表現它的時代氣息?可在教學中設計要學生修改,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這樣的設計,可以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

  總之,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我很慶幸的是,我找到了針對不足而採取的方法措施。讓我們共勉吧!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①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設計

  一、匯入 新課,檢查預習: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天氣的科學小品文。在講課之前,先讓老師來講個故事: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於織蛛網的情景。後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除此以外,我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

  多媒體顯示:小雞叫不停 不久雨淋淋

  小燕鑽天蛇過道 不久大雨就來到

  螞蟻搬家山戴帽 必定大雨到

  螞蟻搬家蛤螟叫 燕兒低飛大雨到

  突出顯出:同時,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還可以看雲來預測天氣。

  二、聽課文錄音,思考問題:

  1、整體感知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大意。

  2、找出課文中心句。

  說明雲與天氣的關係,說明要識天氣可以看雲.

  二(2-6):具體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1、觀察雲的 形態來判定天氣 2、|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三(7):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討論:這一課的結構形式怎樣?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中心句:雲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三、雲是天氣的“招牌”,那麼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可以看雲來預測天氣了。好,同學們拿出昨天預習時,要求大家所製作的“雲與天氣關係”的表格。

  晴天雲彩簡表.

  四、同學們透過表格瞭解了“雲與天氣關係”。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場小組競賽,老師出示各種雲圖,然後請每一小組一位同學當一當這個“天氣情況發報員”,你來給大夥說說天空雲的特點,以此又推斷什麼樣的天氣情況.

  競賽圖例:

  競賽細則:讓每組組長選擇,然後小組共同討論,並推選一位同學上講臺擔當“天氣預報員”,例:今天天空中的雲如果是微風吹過水麵所引起的鱗波,天晴,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五、文章語言特色

  師:本課給我們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色彩,可是我們讀起文章卻顯得條理清晰,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來看看這一篇課文語言方面特點。

  1、 比較閱讀

  捲雲的雲體具有纖維狀結構,常成白色,無暗影,有毛絲般的光澤,多成絲條狀、片狀、羽毛狀、鉤狀、團狀等。捲雲由冰晶組成。卷層雲的雲體均勻成層,透明或成乳白色,透過雲層日月輪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暈的現象。積雲個體明顯,底部較平,頂部凸起,雲塊之間多不相連;由空氣對流、水汽凝結而成的雲。

  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2、運用了分類別、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語言準確、生動、形象是本篇說明文的主要特色。本文采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修辭手法,運用描寫等方式說明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

  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佈置作業 :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教後思

  這是我在初二下學期學校開放周所上的一節公開課《看雲識天氣》。整堂課的教學目標 是想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在安排這一節課的每個環節時,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後在課堂上透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透過這個活動,使整堂課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而這堂課的另一個環節是透過比較閱讀,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本篇課文藉助修辭手法,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使語言生動、形象、準確的特點。同時透過仿句訓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到提高。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同一教研組的語文老師的熱情幫助,悉心請教,得到了很大提高。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3

  剛剛上完《看雲識天氣》一文後,我感觸頗多。在這裡我談一談我的教學反思:

  雲的形狀,光彩與天氣的關係用圖表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把雲的各種開頭各種光彩與天氣的關係展現得一目瞭然,脈絡清晰。可以透過表格設計,幫助學生理清頭緒,明確概念。

  上完課後,我才明白了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我在“看雲識天氣”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如從雲的形狀來判定雲的種類,我就在現實生活中做不好,怎麼能很好地教給學生呢 下去後,多找一下關於“看雲識天氣”的雲的開頭光彩的圖片,多分析,多比較,充實自己,適當的機會,在班上辦一個雲的形狀,光彩的圖片展覽,成立一個氣象預報小組,使本節課的外延更廣泛,更美好。

  多補充一些“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雲的形狀,來向,厚薄,顏色,移速等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這些諺語蘊含著豐富的物候知識,是他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讓學生多積累一些諺語,是很有好處的。可以引導學生積累這些諺語:“天上鉤勾雲,地下雨淋淋”,“炮臺雲,雨淋淋”,“雲交雲,雨快臨”等朗朗上口的諺語,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一切教學過程最終都必須以學生獲得知識,增長能力為目的。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不斷髮展,它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如何使說明文說得更科學,更有時代的氣息,這就要求教師以主導作用之火,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本文教學中怎樣表現它的時代氣息?可在教學中設計要學生修改,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這樣的設計,可以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總之,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我很慶幸的是,我找到了針對不足而採取的方法措施。讓我們共勉吧!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4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介紹雲彩知識的科技小品文。課文以雲的變化為線索,以怎樣看雲識天氣為重點說明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的變化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告訴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本課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科學探索精神。

  一、收穫與亮點

  首先,從雲字字型的演變匯入,著重分析雲字的繁體字,以引導學生從子入手就看是瞭解一點,雲和天氣有關,那又和天氣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匯入新課。

  其次,在完成知識目標——瞭解雲和天氣關係這一環節時,我給學生推薦了兩種形式,一是以自我介紹的形式,而是一天氣預報主持人的身份來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同時將同學們分成不同的雲族成員,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完成了教學目標。

  最後,在本課的結尾我採用了留有疑問式的結束方式,引導同學們對自然現象的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但是,在授課的過程中仍然還有許多不足和遺憾之處。

  二、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環節多,課堂容量過大。容量大導致個別環節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倉促,學生討論不夠,理解不深透。

  2、對文字的挖掘不深入,急於將課文內容向課外延伸,使得學生們對雲和天氣的關係掌握的並不是很清楚。

  3、對於學生的發言,沒有進行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三、改進方法

  1、僅僅扎住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將文字分析透徹,清楚地掌握雲和天氣的關係。

  2、在學生髮言的過程中,不要急於將準確答案告知他們,而是要自如地加以引導,水到渠成的獲得教師想要的答案。

  3、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所以在同學發言的過程中精彩之處應加以適當褒獎,對學生的回答應給與及時的評價。

  透過此次全市的同課異構活動,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雖然已從教八年有餘,但在從容自若駕馭課堂這一方面還需鍛鍊和加強。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5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精美的科普說明文,內容豐富翔實,貼近生活,說明方法科學適當,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通俗易懂。

  在備課時,為了以教材調動學生,使學生樂學,並將一定的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例如說明文的常識、科普說明文的學習方法、閱讀方法等,利用導學案直接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教學不能等同於地理生物或其他學科,其他學科側重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規律,而語文課中說明文教學,雖是以科普短文為文字,但教學的側重點應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即透過文字學習培養細緻觀察的科學精神。

  在這短暫一節課中,學生對雲與天氣的關係瞭解肯定是粗淺的,需要學生可以在日後結合生活實際去認真觀察實踐。所以我緊扣教學目標,以培養髮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點,由淺入深,由易而難組織教學內容。對於說明文學習的方法進行一些探索。

  在教學中,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基礎訓練合為一體,在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知識,然後在合作探究中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探究“雲與天氣的關係”的問題時,學生先自主學習後,分組互相交流中探究找出八種雲和四種彩與天氣的關係,把雲的形狀、光彩與天氣的關係用圖表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把雲的各種開頭各種光彩與天氣的關係展現得一目瞭然,脈絡清晰。

  總之,這節課避開以往教學中過多的強調修辭和語法知識,不作繁瑣分析,不是用定論的方式傳授,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的結論,而是進行了知識的生成過程,符合“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的發展的過程”的新要求,使學生了解課文看雲識天氣的內容,把握閱讀本文的規律,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提高學生提取和用表格表徵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6

  我這次評優課選擇《看雲識天氣》,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在課堂上用最簡單的思路呈現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夠一課有一得。二是轉變自己去年上課時語言磕絆、磨磨蹭蹭的狀態,力求在課堂組織、語言表達、上課風格方面有所突破。

  上完《看雲識天氣》,總體上感覺還不錯,一定程度上接近了自己的預期目標,比如抓住了“看雲識天氣”和語言賞析的重點,同時注重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鍛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而事實總不如理想的美好,這堂課也留下了很多遺憾。

  首先,個人對學情估計不足,導致課堂開始進展僵硬。學習這篇課文,梳理文章脈絡是最基本的工作。我把這項任務放在了預習作業裡面,指導學生熟讀課文,瞭解雲彩的種類、特點,並繪製表格。從學生預習作業來看,整體做的很不錯,我因此以為學生對於雲彩的種類、特點應該已經比較清楚,所以上課直接從默讀熟悉、雲彩介紹開始。沒想到實際上幾乎所有同學之前對於雲彩的種類、特點一概不知,所以問題丟擲來之後同學們一時“無從下手”,導致課堂進入僵化狀態。我極力引導同學學生重新閱讀文字,費了很大功夫才突破了這一環節。

  其次,個別環節重複,從而沖淡或者佔用了其他環節的時間。例如在雲彩介紹時,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那點到幾個,讓學生選擇介紹即可,我讓同學們逐一介紹,顯的重複乏味。語言賞析環節,學生一直在強調語言“生動”的一面,而沒有注意到“科學”的一面,以至於最後只是捎帶提了一下科普文語言的“科學性”。而且最後還有一個拓展訓練環節也沒有來得及開展,只好留成作業。

  再者,課堂語言不夠精煉,缺少文學氣息。不時出現“啥”“怪怪的”等比較隨意的字眼,缺少語言的美感,同時就使語文課堂的言語薰陶能力大打折扣。

  整個課堂還有很多細節也有遺憾,不過這三方面讓我印象深刻。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教學的設計。教學如同製作一件藝術品,前期設計一定是最關鍵的。而對於課堂來說,瞭解學情,掌握學生的已有基礎應該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知道學生會什麼不會什麼,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讓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而且學有所獲。另外,課堂設計還應該儘量精簡課堂環節和課堂語言,讓每一個環節變得精巧,每一句課堂語言變的精美,這樣,整個課堂才會更加精緻。當然,這些都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經驗的`積累,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鑽研教材,用統籌全域性的意識去研究每一篇課文,在教材運用上有的放矢。同時,廣泛閱讀名家名著,認真聽老教師的課,多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爭取讓明年的自己再有新的突破。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7

  1、用和諧的課堂氛圍感染學生。

  《看雲識天氣》一文,由於是比較抽象的科普類文章,不如散文語言優美,情感動人,也不如小說情節曲折,人物鮮明,學生們往往對這類文體的學習興趣不大,如果一開始便介紹文體特徵及知識點,難免會使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的初一孩子對這一文體產生厭煩情緒。如何能讓學生們在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學習呢?我想輕鬆自然地匯入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於是我藉助大家一向關注的天氣匯入,果然同學們都有話可說,原本緊張的他們都漸漸放鬆了下來,為接下來的教學推進打下了基礎。可見課堂的匯入環節擔負著帶領學生走進課堂的重要責任。好的課堂教學的匯入,一定是看似平淡卻又精心設計的,能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的距離,促成學生情緒高漲。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緊湊有致的教學節奏、生動有趣的語言、自然親切的教態等都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條件。自由、寬鬆、和諧的空氣有利於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感染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2、藉助學生的體驗開展情境教學。

  講授說明文最怕用傳統的知識點灌輸法,課堂死水一潭,學生啟而不發。正如瑞伯雷斯所言:“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這就要求教師靈活運用教法,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緒、情感,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他們主動地、活潑地驅動自己。

  因此,在梳理課文內容的環節,我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愛的風格,繪製雲和天氣的關係圖,嘗試以學生對“圖表”的體驗形式,來理清文中眾多雲的形態、光彩與天氣的關係。用這種新的方式進行教學,起初我對學生的反響缺乏信心。沒想到,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回應。絕少有學生用大括號或方方正正的表格等死板形式。做事一向嚴謹的同學藉助座標,力求精確繪圖;生性活潑敏捷的同學參照氣象圖,力求科學繪圖;個性卓然、滿腹才情的同學,利用卡通形象、繽紛色彩,力求藝術繪圖……不僅如此,同學們手執自己的圖表,像解說員一般講解課文內容,更是頻頻博得大家的掌聲。可以說這個嘗試收到了情境教學的預期效果。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只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激發,就能充分展現出來。

  情境教學可以透過圖表或設計一些活動,以實現知識和技能、態度和方法、情感態度觀念的變化;也可以藉助語言工具來完成,例如讀一首詩、一篇散文或小說,主要的不是詩、散文、小說本身,而是對文章的理解和對文章之外的生活場景與思想感情的體驗。情境教學一定要採用靈活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貼近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共鳴。情境教學的策略需要藝術,貼近學生,適合學生的方式方法就是最好的情境教學藝術!

  3、當堂檢測,建立高效課堂

  當堂檢測,其目的是透過及時有效的練習促進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實“堂堂清”。我沒有安排枯燥的測試題,而是把檢測的內容定為語言的訓練——請學生對我給出的一段語言簡潔、平實的天氣預報進行生動性改寫。雖然這節課已接近尾聲,但學生仍熱情不減。大家展示朗讀,師生共評,肯定高水平的回答,幫助低水平的修改。同學們滔滔不絕的對話,層出不窮的看法讓我這個老師都深受其益。由於教學環節的環環相扣、教學問題的精細設計,我們水到渠成的解決了本次教學的重難點——體會課文藉助恰當的說明方法,寓準確於生動形象之中的語言特色。

  當堂檢測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可以及時準確的地檢查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達標測評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趨明朗,它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方面也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在它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達標測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達標測評目標多元、達標測評方法多樣的測評體系。

  透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充分體會到,四十五分鐘的課堂雖然是有限的,但是透過最佳化教學模式,是能夠將課內課外的知識聯絡起來,師生共同在課堂內充實和提高自我的。相信這樣的高效課堂一定會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讓學生盡享成長和發展的快樂。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8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介紹雲彩知識的科技小品。課文以雲的變化為線索,以怎樣看雲識天氣為重點說明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的變化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告訴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本案例是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運用部分中央遠端教育資源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後在課堂上透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一、收穫與亮點:

  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做)貫穿課堂始終。從情境匯入、出示學習目標,創設問題以引導學生自習、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到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總結延伸,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重要思想,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只是觀察和思考、發現和指導、激勵和監考,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自我堅持、發現、改正的過程。

  其次,本案例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即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即運用“互教”、“班教”、“導教”的方法,即以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有代表性和共性的問題教師設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在相互討論中掌握知識;對於個性的或透過以上環節仍然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透過啟發、引導,幫助學生回答。

  再次,在練習環節裡,本案例採用自練、互練、導練等方式,鞏固學習效果。

  總之,本案例體現了老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教學做得到了和諧統一的教育思想。

  二、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環節多,課堂容量過大。容量大導致個別環節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倉促,學生討論不夠,理解不深透。

  2、引用的遠端教育資源——圖片過多,導致情境匯入時間過長,時間分配不合理,且設定問題放置太散,不利於學生集體討論也是導致時間不夠的一個原因。

  3、對於學生的發言,沒有進行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三、改進方法。

  1、科學有效地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突破傳統教育的時空侷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2、結合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開展課堂教學,讓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合理安排每節課的內容、時間,從40分鐘裡要質量。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9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說明文,對初中生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體。為此,在授課之前,我具體介紹了什麼是說明文、說明文的順序、各種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和說明文語言特點。

  大體的介紹之後,學生對說明文就有了一定的瞭解,遂在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及語言特點時,他們不會像一隻迷途的羔羊,茫然不知所措;在分析說明文語言特點時,我結合中考題型來分析,具體講解答題思路,讓他們在往後的答題中“有法可依”。

  大體而言,說明文不似記敘文那般生動有趣,有點枯燥乏味。據此,講授本文時,我只圍繞說明文的中考題型來突破,重點突出,但知識點太強,故學生在接受方面有點吃力。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10

  在備課時,我力圖體現“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培養能力”的教學理念。為了以教材調動學生,使學生樂學,並將一定的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對於說明性文章進行一些探索。說明文的閱讀教學不能等同於地理生物或其他學科,其他學科側重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規律,而語文課中說明文教學,雖是以科普短文為文字,但教學的側重點應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即透過文字學習語言、培養細緻觀察的科學精神,而不是掌握科學知識——這是其他學科的任務,語文課堂不必包辦。毫無疑問,在這短暫一節課中,學生對雲與天氣的關係瞭解肯定是粗淺的,但這已無關緊要,學生可以在日後結合生活實際去認真觀察實踐。所以我緊扣教學目標,以培養髮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點,由淺入深,由易而難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瞭解內容,最終實現提高品味語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獲得整體發展的目的。

  在教學中,把學生朗讀、默讀、品味合為一體,在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充分感受文字的優美語句,並教會學生品味生動語言的方法,以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課後,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

  成功之處:

  1、不求知識點的全面,抓住語言訓練這一重難點,去除細枝末節。對說明性文章的閱讀教學作了一些探索。

  2、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避開以往教學中過多的強調修辭和語法知識,不作繁瑣分析,不是用定論的方式傳授,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的結論,而是進行了知識的生成過程,符合“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的發展的過程”的新要求。同時,教師以課文為藍本,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讓學生評析、加工,雖然稚嫩和粗糙,但卻是學生對文字真實的體驗和對話,並在對話中經歷類似於科學發現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過程。實踐證明,這樣的語言訓練,是有效的,也是學生樂於接受的。

  不足之處:

  1、教師在時間的控制上,不盡合理,顯得前松後緊,使得預定內容沒有結束。

  2、由於條件的限制,教師製作的課件無法形象生動的體現雲的特點,使得課堂使用不夠流暢。

  3、對於學生的發言,缺少有針對性的評價以及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11

  本文是七年級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說明文,教學的重點為感悟文章語言的特點以及初步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擬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本教案為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是感悟本文語言的形象生動以及說明文語言特有的準確性、嚴密性的特點。因此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完成導學案的內容,主要包括生字詞注音、找出文中最能概括雲和天氣關係的句子、雲和光彩的基本資訊的表格、以及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各一句,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然後在課堂上透過小組之間的討論校對,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體現自主學習。課上主要的是引導學生在課前找出修辭句子的前提下品味文章語言的第一個特點:生動性,其次重點讓學生掌握說明文語言的重要特點:準確性和嚴密性,透過詞語的刪除,讓學生了解所用詞語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從而感受說明文語言特有的特點,再透過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一、收穫與亮點:

  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做)貫穿課堂始終。從激趣匯入、小組合作校對學案內容,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掌握學習難點,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重要思想,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只是觀察和思考、發現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其次,本案例在常規的教學環節下做了創新,沒把了解雲和天氣的關係作為教學重點,而是著重在品味文章的語言,更能體現出語文味的教學。總之,本案例體現了老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教學做得到了和諧統一的教育思想。

  二、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環節多,課堂容量較大。容量大導致個別環節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倉促,學生討論不夠,理解不深透。

  2、對於學生的發言,沒有進行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總而來說,這節課在科組的幫助下,還是比較成功的完成了教學,我也很享受上課的整個過程,希望以後自己能多提升自我,在教學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12

  這節課是《看雲識天氣》的第二節課,相對於第一節課,效果要好的多。首先我讓學生回顧了上節課所學的內容,理清了各種雲之間及與天氣之間的關係。然後丟擲一個問題“從這一部分來看,文章在寫法上說明方法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特點?”。學生在短暫的思考後紛紛發言。我欣喜的看到就連平時舉手較少的同學也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大家的發言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寫作條理,寫作順序清晰;語言科學嚴密又生動形象。我分別抓住整體和區域性的寫作順序,抓住用詞的準確嚴密來進行細節講讀,讓學生體會兩點的妙處。學生一般都能抓住重點進行分析。

  總結這節課的優點:一是對前節課有了較好的銜接。發揮了前節課的鋪墊作用。二是問題的開放度比較大。學生的回答都能言之有理,納入到問題的範圍中來。三是講讀結合,思考與討論相結合。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

  缺點:一是調動學生的範圍還是不夠大。學生回答的積極性還是有待提高。要立足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有序的加以引導,加深對文字的解讀。二是教師的精講部分灌輸知識的嫌疑太大,沒有很好的辦法把所謂的說明文知識合理高效的傳授給學生。講授法機械,生硬,不是最好的選擇。總之在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即讀懂,與相機講授相關的文體知識上缺乏濃厚的語文味道,我所追求的情境性不能很好的落實,在調動學生的興趣上做的仍舊不夠好。

  一單元下來,對說明文如何去教,我還是沒有深刻的認識。關於說明物件,說明特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究竟該如何落實,究竟如何設計教學流程,把他們合理的結合起來,還是沒有深刻的體會。對自己的孤陋膚淺深感汗顏。總的來說,貼近學生沒有錯的,讀懂文章沒有錯的,立足文章在讀懂的過程中滲透文體知識是沒有錯的。其藝術性應該體現在如何設計結合點上,問題的設計上。好像還是兩點:寫的什麼,如何寫的。以《看雲識天氣》為例,如果再教,就把問題設計成這樣:出示各種雲的圖片,讓學生讀文章,然後根據讀出的特徵來判斷雲的名稱。這樣既抓住了文章說明物件的特徵,又理順了雲之間的關係,激發了興趣。然後丟擲問題討論思考——這莫多的雲,作者是怎樣把它們一一介紹出來的呢?按怎樣的順序條理的介紹的呢?並在其中相應的介紹說明方法。然後總結說明語言的特點。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13

  《看雲識天氣》上完了,感觸頗多。下面我談一談我的教後反思:

  1、語文課首先要解決教什麼。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精美的科普說明文,內容豐富翔實,貼近生活,說明方法科學適當,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雖是說明文,但文章通俗易懂。那麼,這節課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教氣象知識,還是按正常的說明文去教說明文的知識?好像都不大好,因為這是語文課,而不是地理課,而且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科普文),講一些枯燥的說明文的知識也許會不感興趣。那麼我究竟要培養學生的什麼語文能力呢?我的教學目標究竟應該設定為什麼?

  經過幾番思索和查閱資料,我確定了該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性、條理性、生動性幾個方面去設定。 另外,根據單元提示,我覺得應該訓練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提煉資訊的能力,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其科學精神。

  2、語文課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訓練。

  在教學雲的形狀、光彩與天氣的關係時我採用分組研究、填寫圖表、觀看圖片的形式來完成,我認為這樣可以使學生把雲的各種形狀、各種光彩與天氣的關係展現得一目瞭然,脈絡清晰,而且能提高學生提煉資訊、概括內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徵進行介紹的能力。在探究文章的條理性的環節,我提示學生一種概括內容的方法:提煉總領句,這些方法對學生學習語文應該是長期受益的。

  3、語文課應培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要重要。”可見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性。那麼如何培養?我想首先要讓學生敢問 ,然後是會問。比如《看雲識天氣》這一課,學生可以這樣提問:看雲的什麼可以識別天氣?看雲可識別怎樣的天氣?這兩個問題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結構梳理出來了。並且本文重要的說明方法—分類別也一目瞭然了。

  4、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別讓他們當“看客”和“聽眾”。

  總之,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問題多多,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思考、探索。

《看雲識天氣》教學反思14

  《看雲識天氣》上完了,感觸頗多。下面我談一談我的教後反思:

  1、語文課首先要解決教什麼。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精美的科普說明文,內容豐富翔實,貼近生活,說明方法科學適當,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雖是說明文,但文章通俗易懂。那麼,這節課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教氣象知識,還是按正常的說明文去教說明文的知識?好像都不大好,因為這是語文課,而不是地理課,而且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科普文),講一些枯燥的說明文的知識也許會不感興趣。並且,這一單元的教學要求和課後習題中都沒有提及說明文的知識,卻提到了比喻的修辭方法。那麼我究竟要培養學生的什麼語文能力呢?我的教學目標究竟應該設定為什麼?

  經過幾番思索和查閱資料,我確定了該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性、條理性、生動性幾個方面去設定。 另外,根據單元提示,我覺得應該訓練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提煉資訊的能力,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其科學精神。

  2、語文課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訓練。

  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重要的是掌握分析課文的方法。

  1.)在探究文章的條理性的環節,我提示學生一種概括內容的方法:提煉總領句,找段落中心句,相同內容的段落歸類,同學們很快理清了這篇文章總——分——總的說明順序和小的段落層次。並提示學生會舉一反三。這些方法對學生學習語文應該是長期受益的。

  2.)在教學雲的形狀、光彩與天氣的關係時我採用前置自學的方法,學生在課下自己設計表格,填寫圖表,然後在課上觀看圖片的形式來完成,我認為這樣可以使學生把雲的各種形狀、各種光彩與天氣的關係展現得一目瞭然,脈絡清晰,而且能提高學生提煉資訊、概括內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徵進行介紹的能力。還明確了畫圖表的好處,對於其他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3.)在找比喻句時,因為所有學生都能很容易找到,所以也採取課下作業的形式完成,課上交流。然後和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結合起來,對照學習,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兩種知識。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在完成了比喻句的賞析這一環節之後,我設計了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雲的活動,要求用上比喻句,全班同學興趣大增,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表達能力。然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我是“小小預報員”的活動,要求學生像電視中天氣預報員那樣預報天氣,學生的興趣更濃,全班參與,效果極好。

  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教學設計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更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總之,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問題多多,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