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1
教師明確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與整數的近似數相似。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小數位數。要注意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這節課是掌握知識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主觀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後,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這裡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整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後面鞏固練習和課小結的環節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透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裡,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2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四捨五入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從上學期學生的各個專案反饋來看,掌握得還是比較樂觀。而小數的知識剛剛習得,為此本堂課對於大部分學生新知識的理解,我個人覺得難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課,我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生對於理解求小數近似數的三種表述,如何根據要求表述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以及在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隨便改動。
課堂上,將1.666……怎樣表示更恰當。學生呈現了2元,1.7元,因為在之前的練習中我們已經接觸了給物體正確標價.當學生提出這樣的觀點的時候,立刻引起其他學生意見,這樣的表示不夠合理,當以元為單位時,應該是兩位小數.故,馬上有學生想到改為1.70元.我順勢板書1.70元.看者這個數字底下學生議論紛紛,心急的學生脫口而出:“這個1.70怎麼來的?”我們繼續傾聽學生自己的理解.在表達的過程,學生自己也 意識到了錯誤所在,同學們也明白了錯誤根源.此時我提出,“以元為單位,小數部分保留了幾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後面的尾數,”“是舍還是進,看哪一位?”這連續的三個問題,幫助學生整理思考的過程。同時也連線了“保留兩位小數”“省略百分位後面的尾數”二者之間的聯絡,以及回顧四捨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後,再引導學生區分在求近似數時1.0和1之間的不同之處。學生自己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生生交流中明確近似數中的0不能隨意去掉。
最後討論取值範圍。
整堂課前奏非常順利,學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順利完成任務。但是總感覺學生的上課熱情不高,時常觀察到學生懶散地坐著,思緒也肆意放飛,心不在焉。課堂節奏綿軟無力。可見課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3
學生對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掌握較好,基本能夠根據題目要求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然而對於把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就不樂觀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學生學過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而今天所學的是把一個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這就增加了難度,學生不知小數點後面的小數部分該如何處理。
2、前面剛學過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學生往往把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和把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相混淆,錯把改寫當成了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針對以上情況,解決辦法:一方面給學生講清把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和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方法相同,後者的改寫是移動小數點,其實前者也是移動小數點,只不過運用了我們後面所學的小數的基本性質,把小數點後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講清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和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單位的數有什麼區別:求近似數需要省略後面的尾數,所以求的是一個數的近似數;而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或八位,加一個單位就可以,沒有大小的改變數的大小;
3、多講多練,在不斷的重複練習過程中,讓學生自悟。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求整數的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的含義。教學難點是近似數的連續進位問題。
成功之處:
1.復舊引新,溝通前後知識間的聯絡。課始出示:把下面各數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減少學習中的盲目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聯絡生活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結合主題圖,創設了鄰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測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課,使學生看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鞏固環節,讓學生說出把4、85元精確到元、精確到角分別是多少錢,這樣把學習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知識還原與生活,應用與生活。
3.深刻體會保留保留幾位小數的含義。透過學習,使學生體會到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保留兩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百分位;保留整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
4.重點比較2.5和2.50的區別。透過在數軸上的取值範圍,使學生體會到2.5的取值範圍在2.45~2.54,2.50的取值範圍在2.495~2.504,雖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確度不一樣,2.5表示精確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確到百分位。
不足之處:
1.學生對於保留整數就是看十分位上的數是否滿5,但對於精確到十分位就是保留整數的逆向理解有些困難。
2.對於典型題中形如9.956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學生還是存在不知如何進位的問題。
再教設計:
1.加強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的含義的逆向理解,使學生深刻體會保留幾位小數的含義。
2.加強典型易錯題的練習,消除學習中易出錯、易混淆的問題。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反思5
教學從生活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的聯絡。在引入環節,在菜市場買菜時,總價是8.53元,而售貨員只收8元5角錢,這就是在求8.53這個小數的近似數。在創設情境環節,也結合生活實際,創設了鄰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測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的聯絡。這樣很自然地引入新課,使學生看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鞏固環節,再出題讓學生說出把7.85元精確到元、精確到角分別是多少錢,這樣把學習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知識還原與生活,應用與生活。在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保留幾位小數的含義。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後面的尾數;保留兩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後面的尾數。這個環節我是讓學生看書自學的,在講完第一個小題0.664≈0.66後,我讓學生比較了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與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使學生很快就明確了求小數的近似數要把尾數部分捨去;在教學完0.974≈1.0後,讓學生討論“0”能不能捨去,使學生明確了“0”如果捨去了,小數部分沒有數字就沒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學0.984保留整數時,也讓學生充分討論了小數部分要不要加“0”。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