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精選5篇)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

  本課作者抓住了秋天裡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體現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讚美了秋天。本人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讀與寫”並聯。

  一、閱讀感悟寫法,習作妙筆生花。

  本首詩歌透過秋天的聲音來體現秋天的景象,詩中寫了兩個方面的聲音,一種是能感覺到的聲音,如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需要心領社會而不可聞的無形的聲音,像文中最後兩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如何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是本人在教學中的難點,也是亮點。

  首先要留意秋天更多的事物的景,蒐集類似於詩中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吹稻穀“嘩啦啦”,梧桐樹葉飄落“嘩啦啦啦”,風吹枯枝“刷啦啦”……然後要選擇好自己所要描寫的聲音,按本文的詩歌形式組織語言進行續寫。(這環節本人在教學中,落到了實處,每個孩子都能寫了,有幾個孩子真寫的好“學生作品內容略”)。最後要仔細閱讀自己續寫的詩歌,是否做到了內容美,有韻味。(這環節儘量尊重學生的思維,不刪改,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快樂,語文的快樂。)

  二、“讀”是體現學習語文的快樂。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如何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呢?這是本人在本課的教學中重點,同時也是難點。針對本課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因為詩歌的特點所體現的就是節奏美,只有透過“讀”“悟”去想象詩歌所展示的畫面。從而體會秋天的美好。比如,詩的第5節,當讀到“在每一片葉子裡”可以想象落葉隨風飛舞的美;讀到“在每一朵小花上”可以想象在秋季開放的各種野花的鮮豔清香;讀到“在每一滴汗水裡”可以想象農民伯伯辛苦勞作及臉上所洋溢喜慶的笑容……所有這些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三、習作與仿寫。

  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出示第一節詩(內容略)。點撥,把秋天風颳黃葉的“刷刷聲擬人化為”黃葉道別的話音“一句話講出了樹葉與樹的情意,多像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出示要求仿寫,見前面學生作品為例。)

  總之,在語文教學上,根據教材的內容,文章的體裁選定自己的教學思想。根據話題定內容,根據內容定基調,有效實施閱讀與寫作的同步。語文課要有讀書聲,每篇課文要有習作練習,哪怕是一段仿寫,續寫、依據內容寫、日記等形式動筆練習方式,方能體現語文的快樂與實質。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2

  本單元都是以“秋天”為主題來組織的,包括秋天的古詩、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現代詩等。《聽聽,秋的聲音》是本單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關的現代詩,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再讀中展開想象,和同學交流讀後體會。

  3、 仿照課文,補寫幾句詩。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 ,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並陪以聲情並茂的課文範讀,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並鼓勵學生仔細傾聽,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朗讀欣賞,感受詩情

  這首試的前三小節結構一樣,老師重點指導第一小節。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在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大樹你準備怎麼同黃葉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在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度,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

  在學生朗讀了整首詩以後,學生理解了整首詩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老師以配樂朗讀表演的形式,激勵學生背誦整首詩,積累語言,再學生興趣高漲之即,輕鬆地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並加上自己人的動作,表情加以表現,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高層次的訓練,賞讀課文,內化語言。

  (三)想象創作,讀寫小詩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裝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圖片音像資料,並在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說:“秋風吹動樹葉,刷啦刷啦,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還有的說:“小河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總之,教完這課以後,我的收穫頗多。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感,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開闢各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3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聲……”陳一夫喊道,“秋的聲音!”

  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著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的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孩子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裡的童年……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著我講秋天……突然,張鵬很認真地問我:“老師,秋天為什麼不何我玩一下再走呢?”他大概還在想課上那個“秋天為何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的問題吧!我笑了一下說:“她已經和你玩過了,只是你沒注意……比如它‘呼’地摸了一下你的臉,‘唰’地一下又碰了你地耳朵。”張鵬開心地笑了。

  下課了,孩子們放下書本,跑到操場上,閉著眼,“哇!我聽到了風聲……”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4

  《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因為我在前兩面教學《秋天的雨》一顆時就讓孩子們收集了有關秋天的美,秋天的快樂,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身去體驗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課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們濃濃的秋情。而這也正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了秋天具體可感的聲音,所以我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們再一次體味秋天特有的風情,最後,我又啟發誘導:“同學們,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而你們的朗讀也讓我陶醉不已。再聽聽,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看詩中作者把秋天的聲音寫得那麼可愛,那麼富有韻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寫法,展開想象,抒發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聲音,”教室頓時安靜下來,看到孩子們沉思,我很高興,知道他們在組織語言,在回味自己曾經感受到的秋意。

  最後的續寫雖然大多數學生沒有完成,但也已經產生了幾篇佳作。我認為還是很成功的。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5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現代詩,這篇課文語言精練優美,且富有韻味,很適合學生閱讀,但由於是詩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了解詩歌的含義還有些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享受秋天,引入課題。

  2、讀讀秋的聲音,感受詩情。

  3、說一說,秋的聲音。

  4、寫寫,秋的聲音,積澱語言。

  5、佈置作業。

  抓住仿寫詩歌,積澱語言這一點,放開手腳,引導激發學生的體驗、感悟。但由於前面朗讀感悟的時間較多,學生的想象沒有放開手腳,所以仿寫詩歌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有效地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人文素養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詩歌的同時激發了作詩的興趣,發展了他們的聽、說、讀、思、演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略讀課文時,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幾點不足:

  一、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功夫,比如: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層次性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著讀著,只覺滿齒餘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遣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難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