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通用6篇)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肩肘倒立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1

  本節課教學的目標是:學生能初步瞭解肩肘倒立動作,知道肩肘倒立的動作過程,懂得動作的要點是“一撐、二挺、三繃直”,透過一節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做出動作。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節課無論從教學組織形式,還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都以學生為主,教師只做簡短的講解,示範動作也全部由學生完成,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場地佈置方面我作了精心的準備,考慮人數問題我選擇了籃球場,墊子之間的距離儘量的放大。但考慮不周全,導致學生在鋪滿墊子的場地中散點跑動的時候出現擁擠、停頓的現象,場面比較亂。這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注意,場地的選擇要合適不至於影響教學。

  另外,課堂上學生都很配合,一遍一遍的練習不厭其煩,我設計時候的想法是將動作細化,一步一步漸進,但真正練習時似乎每個動作都差不多,給學生的感覺是每次練習都是一樣的動作,也可能治這個動作本來就很單一,每一步的練習差別很小。

  再者,既然有墊子就充分的利用起來,所以遊戲部分我也設計了墊上的遊戲,遊戲的效果還不錯,但在講解時存在不足,部分學生沒有明白我的意思,尤其在多球遊戲時,有一組的學生就是沒有明白遊戲方法而影響了比賽成績。所以這也告誡我以後對遊戲方法的講解要詳細,最後還要多問一句“大家都聽明白了沒有?”。

  總體而言,教學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基本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還有待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總結和彌補。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2

  肩肘倒立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水平三《體育》教材中的教材內容。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肩肘倒立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的腰腹肌力量、靈活、協調等素質及平衡定向能力,提高學生自我鍛鍊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互幫互學的良好習慣,體驗取得成功的喜悅感,培養學生美感,陶冶學生情操。為了更好的體現用教學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課程理念,本節課無論從教學組織形式還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本堂課充分發揮了小組長的作用,在準備部分小組長帶領本組同學根據教師的要求創編了關節操和遊戲,不僅起到了熱身的效果,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於實踐的學習風氣。在基本部分我運用了肩肘倒立的四項輔助練習,遵循教學中的循序漸進原則。

  本堂課從整體情況來看,學生完成目標的人數比較多,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是教學手段問題,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透過更多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自己創編一些動作。例如在肩肘倒立教學時,引導學生們創編出用膝蓋夾繩解決倒立時分腿的難點,用背部貼板子來解決挺髖伸腰的問題,用腳尖鑽圈來把腳繃直,提高身體的伸展等技術等等,使學生更好學會肩肘倒立。第二個就是教學的語言問題,在輔助練習時說得太多,讓學生練得少了,要讓學生多練,教師精講就行,這個大概是我教學方法的問題。第三個問題就是在上課前一定要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第四個問題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應變能力。第五個問題就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儘量採用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課堂中必須注重學生學習和鍛鍊過程中積極的'情感體驗,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同時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總之,希望自己在今後嚴格要求自己,取長補短,認真地去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其他老師的建議,不斷完善自己。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3

  我上了一堂課《肩肘倒立》,本課的目標是:手掌撐腰使得髖關節伸起來。

  從整體的情況來看,學生完成目標的人數比較多,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是課堂常規問題,由於肩肘倒立學生接觸的比較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有些同學迫不及待地想學會,導致不按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有點混亂。

  第二個問題就是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多樣性,整節課下來,前面25分種學生的紀律是比較好的,非常樂於學習,到最後15分鐘左右學生開始自由散漫了,完全沒有把教師的話聽進去,我想這個大概是我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問題,因為20分鐘左右大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這個時候應該安排一些比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第三個問題就是場地的設計,我把墊子放成兩排,教師站在兩排墊子的中間,那麼做示範的時候必須要朝兩個方向做,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但是我只朝了一個方向做,示範做得不夠到位。第四個問題就是教學目標的問題,這堂課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手掌撐腰使得髖關節伸起來,那麼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練習,手掌撐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小朋友做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第五個問題就是隊伍的調動,在課的最後我安排了搬實心球比快,要求分8組進行,在搬實心球的時候要求進行曲線跑,那麼肯定要進行隊伍的調動以及墊子的排放,由於缺少經驗,浪費了很多時間,原本進行一次練習,兩次小組比賽的,結果比賽了一次之後就沒有時間了。

  總之,希望自己在今後嚴格要求自己,取長補短,認真地去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其他老師的課,爭取將來有所作為。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4

  《肩肘倒立》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四年級《體育》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進一步學習改進肩肘倒立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的腰腹肌力量、靈活、協調等素質及平衡定向能力,提高學生自我鍛鍊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互幫互學的良好習慣,體驗取得成功的喜悅感;培養學生美感與韻律感,陶冶學生情操。

  為了更好地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課程理念,這節課無論從教學組織形式,還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都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充分發揮了小組長的作用,由小組長帶領本組同學根據老師的要求,利用小墊子共同創編練習的形式,不僅鍛鍊了身體,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動手、動腦的學習風氣。

  從課堂效果看,每一個學生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不但動作編排新穎,而且積極主動、認真學習的態度以及優美的動作確實讓大家振奮,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我發展空間,所以才能有如此的效果。

  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小墊子儘量發揮“小場地多用途”的優勢,誘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和熱情。小墊子的擺設整潔、美觀。

  整節課圍繞小墊子進行練習。基本部分用小墊子進行肩肘倒立的教學。教師講解示範效果好,有利於組織教學;好組織,好調動,只要向學生交待清楚完成動作的方向、位置調換,學生很快配合,移動迅速,節約了時間,增加了練習的次數。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5

  20xx年xx月xx日下午兩點看到通知,第二天上午教育局領導來視導聽我的課,時間很緊。在以往的聽課中都要準備兩三天的,而這次這麼短的時間內要講好這節課,從選內容、寫教案、佈置器械上完全備好這節課確實讓我有了一點點壓力。

  這節課我上的是“肩肘倒立”,肩肘倒立,屬於一個平衡類技巧專案。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體會身體倒置的體位感覺和運動感覺,提高控制身體平衡能力,發展腕、臂、肩帶、腰腹和腿部的力量。

  本課我從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首先我透過一個熱身遊戲“傳球遊戲”調節本節課的學習氣氛,引匯出直角坐,後倒腳尖觸底的練習。

  方法:練習者直角坐在墊子一端,兩腳踝夾住球,後倒的同時兩手壓墊,翻臀,後伸球傳給下一個同學。目的是解決翻臀的問題,在練習時要注意體會後倒,兩臂壓墊,翻臀和積極後伸的協調配合,腳尖觸地後,要利用兩手臂壓墊,控制身體平衡。

  二是讓學生帶著疑問自己嘗試在上一個仰臥翻臀練習的基礎上能否做到兩腿上舉成倒立姿勢?然後做仰臥雙腳上舉觸高物的練習。

  方法:練習時兩人一組,練習者直坐,幫助者站其側面,練習者壓墊、翻臀、立腰後兩腿迅速上升觸及幫助者的手。目的是解決挺身的問題,練習時幫助者贏將手放置適當高度,使練習者充分伸展身體才能觸到。

  三是讓學生思考透過以上練習怎樣才能使雙腳上舉的更高?引匯出雙手撐腰練習。練習時讓學生掌握手撐的方法和手位,夾肘的原因。

  最後由在同學的幫助與保護下完成動作到自己獨立完成動作的練習。

  本節課從課堂效果看,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認真學習的態度以及優美的動作展示確實讓大家振奮。雖然整個教學過程完整流暢,環節相扣但運動強度和密度有所欠缺,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本節課應首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動作示範,能更好的讓學生對肩肘倒立有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

  2、語言組織能力是我最大的欠缺,不能很好的語言組織每個環節生動形象鼓動學生氣氛。

  3、短時間內準備這節課的熟練程度以及欠佳的語言組織能力使本節課的活動時間沒能很好控制好。

  透過這節課,我自己感受也很深,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多聽同組老師的課,認真上好每節課多上好課多磨課,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肩肘倒立教學反思6

  我在教學中,教授肩肘倒立動作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一、由直角坐開始,向後倒肩、舉腿、翻臀,當向後滾動至小腿超過頭部時,向上伸腿、展髖、挺直身體,同時兩手撐腰後側,夾肘,成肘、頸、肩支撐的倒立姿勢。

  二、兩腿伸直並腿坐,上體前屈,胸部靠近大腿,兩手觸腳面,然後上體滾動後倒,兩腿上舉,兩臂壓墊同時腿上伸,迅速屈肘內收,手撐腰的上部(拇指向腰,其餘四指託背),伸髖、挺腹、腳面繃直向上方蹬,成肩頸和上臂支撐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勢。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我發現,方法一適合身材偏瘦、靈敏性、協調性較好的同學,他們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較高,大多數同學可以輕鬆完成整個動作。存在的問題在於部分同學急於求成,認為動作太容易,向後滾動至小腿超過頭部時向上伸腿、展髖、挺直身體的速度太快,這樣容易導致身體側翻,扭傷頸椎,解決辦法就是告知學生練習時一定不要著急,並讓其明確動作出現失誤後的潛在危險性。

  方法二比較適合身體肥胖、靈敏性和身體控制能力較差的學生,此類學生體重較重,且在此年齡段的此類孩子手臂力量不夠,難以支撐他們雙腿的重量,教師應該強調循序漸進的過程,將完整的動作方法分步驟進行,先指導學生將上體滾動後倒,這個動作熟練之後再進行雙腿上舉的練習,雙腿上舉時一定要慢,同時上舉有困難時可以先上舉一條腿,等一條腿上舉成功並且可以固定時再進行第二條腿。至於後面的動作環節(兩臂壓墊同時腿上伸,迅速屈肘內收,手撐腰的上部(拇指向腰,其餘四指託背),伸髖、挺腹、腳面繃直向上方蹬,成肩頸和上臂支撐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勢。)其實多數情況下只要雙腿能夠上舉,並且伸髖、挺腹、腳面繃直向上方蹬,那麼基本上就完成了動作的大半。此外,頸和上臂支撐地面的時候要注意肘部夾緊,這樣支點才會更穩。

  肩肘倒立是水平三必須掌握的技巧性動作,根據上課的反饋,此動作一般情況下學生是可以完成的,主要注意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保護與幫助,保護能夠避免身體突然扭曲造成的扭傷,尤其要注意頸椎,但由於出現乏力導致腿部上舉時突然掉下來也是應該重點防範的現象之一。幫助中,首先學會的同學可以給還沒有學會的同學做示範,做指導。在整個過程中既能夠強化自己的動作,也能夠針對性的為同學提供幫助,效果較好。

  總體來講,認為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應該注意頸椎的保護,練習之前的準備活動一定要做頭部運動。而且,在練習一段時間後要注意休息,尤其是頸椎的保護。時刻注意將安全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