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1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感悟語言。

  1、讀讀、畫畫、說說,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課文第2小節時,我採用了創設了讀讀、畫畫的學習活動,抓住這節中的一些精言妙語——描寫荷花各種形態的句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荷花姿態的婀娜,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誦讀。當看到學生讀書目在紙上,心人書中時,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荷花的各種美姿,激發學生地的興趣,我讓學生選擇你喜歡的荷花的姿態畫一畫,說一說,透過動動手,動動口,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內化,使學生從文字的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體會作者的情,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2、拓展思維,激發想象,積累運用。

  在第2小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欣賞一池嬌豔多姿的荷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荷花的美,體會到小作者為何會陶醉在其中,從而達到讀者、作者、文字三者之間的共鳴。這樣,學生才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而後透過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說一說:蜻蜓和和小魚會對我說些什麼?讓學生用學到的課文語言來讚美荷花,並因此轉化為學生的語言背景,進入潛意識之中。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2

  語文是一種語言學習,具有工具性的特點;語文又是母語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緊相連,有著深廣的人文性特徵。而我們的教學應該是這兩者的和諧統一吧。這節課,我透過聽讀看想說做寫等多種方法與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期待與快樂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一開始的音樂放飛想象,激發了學生探知的慾望,然後引領著學生走入文字,產生獨特的體驗。在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時,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想象,也可邊聽邊做上動作,體會蜻蜓、小魚的快樂,感受荷花池邊如夢如仙的美。最後以給荷花姐姐和大自然寫信的形式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這一不常見的學習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上這一課體會最深的是學生把書讀得很好,因為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充分地預習,也利用早讀課指導過他們如何去讀這篇課文,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上這一課,感覺特別好,少了課堂上煩瑣的朗讀指導,荷花似乎更美了。蘇教版語文教材主編張慶先生多次強調指出:閱讀教學,應強化初讀,學生課文不讀熟不開講。我不知道我對此的理解是否確切,但我按我的理解去做了。我想,不管對與不對,只要學生高興學、學得也高興,那我這堂課就是有收穫的。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3

  《荷花》一課,作者把荷花寫活了,教者當然也應該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學本課時,就利用荷花課件力爭把《荷花》一課教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每個學生當作一朵荷花,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千方百計帶學生走進課文,讓他們也陶醉在荷花叢中。

  因為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透過學生的朗讀,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來欣賞課文,對於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穫。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當學生體會到作者是怎樣看荷花時,組織學生反覆誦讀相應的段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文第2段可組織學生抓住重點詞進行發散性誦讀,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不同的感情;課文第3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競賽性誦讀,鼓勵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課文第4段可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誦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在學生的誦讀過程中,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對極少數重點語句,教師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和必要的調控。

  我們在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精讀細賞之後,學生對課文內容也爛熟於心了。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4

  《荷花》這篇課文以“我”的感受力為線索,寫出了荷花的美。文章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裡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我在教學時圍繞“初聞花香──再賞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導學生品讀、感悟。為了不破壞它的整體韻味和美感,我設計的第一課時重點是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第二課時重點是理解、積累和運用。

  我在課中,力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裡,怎麼讀出荷葉的美來,寫荷葉與寫荷花之間的關係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雖然也調動了起來,可就是不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現在有了一點收穫,學生的積累顯得貧乏,因而課堂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貧乏。而且學生的.積累有了,但是學生的遷移不夠。因而要將閱讀充盈於整個語文教學,加強學生的積累和學會運用。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5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課文中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風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看”的部分,我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一理作者觀察荷花的順序,學生一看就瞭解了作者是先總的觀察,再細緻觀察,先觀察荷葉,再觀察荷花。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描寫荷葉和荷花的句子作了詳細分析。我讓他們說說荷葉有什麼特點?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相機板書:荷葉:多(挨挨擠擠、一個個)、美(“碧綠”是寫顏色美、“大圓盤”是寫形狀美。接著,又讓學生看看課文中寫了荷花的幾種姿態,相機板書:荷花:半開或蓓蕾初綻(才展開兩三篇花瓣兒)、全開或含苞怒放(全展開了)、將開或含苞欲放(花骨朵兒)

  教學“想”的部分,我讓學生透過朗讀體會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的原因和過程,交流作者是如何放慢鏡頭表達自己的想象過程的,以此體會到寫作過程中也應放慢鏡頭細緻描寫。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6

  以“荷花”入文,應該說古今詩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愛“蓮”之人多如牛毛。蘇教版國標版十二冊中,關於“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幾篇。比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二下)、《荷花》(三下)、《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愛蓮,世人也愛蓮。而葉聖陶的《荷花》應該說是名篇了,短短三百餘字,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荷花之美。葉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冷戰。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雨點來了,在荷葉上唱歌……”,也不是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給人一種獨特的陶醉。

  《荷花》應該說是傳統篇目,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而這篇文章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裡。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想到這裡,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學生學習這課,這一段也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永恆?我又問自己,為什麼這一段在我的頭腦中留下這麼年沒有忘記?

  思考之中,我感覺到這是因為“陶醉”會讓人終身難忘。何為陶醉?詞典中說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葉先生的確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則寫不出這麼美的文章。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如何讓他們也陶醉呢?記得教我的老師是這樣做的:

  大聲讀,反覆讀,人人都能夠高聲背誦。老師彈著琴,讓我們輕聲背,反覆練,並且參加學校朗誦比賽。看來,我以前的語文老師是花了代價的,從內心上也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美文走進了我的世界。現在看到荷花,我還會吟誦,因為童年的記憶沒有消失。

  今天,也應該讓學生這樣享受式的讀,因為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

  繼續思考著這一課,我個人認為還應該把陶醉這個詞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經歷的事一定不少,讓自己陶醉與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對於一個人來說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憶的。陶醉的故事對於他人來說,其實同樣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獻給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筆記下來,寫成文章。所以說,透過這一課的教學,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明白寫作的價值,對於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穫。

  因為收穫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為收穫著陶醉,所以最美!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7

  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預設了這幾個問題:為什麼說這是一大幅活的畫?誰是畫家?為什麼說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根據預設的教學流程,我正準備引導學生學習下文,小明忽然舉手發言:“老師,作者由美麗的荷花想到了畫。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生如此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言說吧。於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發言了,應佳玉說:“老師,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詩說:“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高波平說:“我想到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孩子們各抒己見,眾說紛紜。其他學生有的說課後要去收集寫荷花的詩歌,有的說要用彩筆畫荷花,還有的說要查詢其他作家寫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說得多好啊!實在令人欣喜。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8

  《荷花》這篇課文以“我”的感受力為線索,寫出了荷花的美。怎樣引導學生透過課文的閱讀來欣賞這種美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指導學生理清了課文記敘的順序,接著,指導學生理解“看荷花”這節課文是怎樣寫出荷花的美的。透過範讀,引導學生把在“看荷花”這節課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勢美、顏色美、動態美,充實到“贊荷花”這節課文中去,再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這樣,學生在讀到“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時候,那讚美之情就溢於言表,把這一池花讀“活”了。最後,我啟發學生想象,化為課文中的“我”,化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歷其境,一陣風吹來怎麼樣,風停了又怎麼樣,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怎麼快樂,小魚告訴我昨夜做的是什麼好夢。

  下課了,學生意猶未盡,還沉浸在課文中,我也真切地認識到豐富的想象必須以鮮明的表象為前提,必須以深切的感受為基礎,有感情地朗讀是把學生匯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鳴,過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後此類課文我還遵循這一模式。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9

  本節課後,我反思了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幾點啟發。

  一,如果說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畫意”,而學生們感悟到的既有“畫意”,又有“詩情”。這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傳遞給我們的不正是詩情畫意嗎?學生的聯想彷彿偏離了教師的預設。簡直成了自由發言。其實,這自由發言正是學生獨特感受的流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是來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視的課程資源……如果說這是一個“教學意外”。那也稱得上是個“喜出望外”,因為,這是學生“潛心會文字”的直接體現。

  二,語文教學的“預設”是必須的,但要有彈性和留白;“生成”則更為重要,它是語文課程的活力所在。教師應該接納和珍視教學中的“意外”,並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出發去拓深、拓寬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這樣教學就不會侷限在“認知維度”一隅了。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意外”建構生成為“高效的教學環節”,語文教學就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10

  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態美。為後面作者展開想象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依據。在教學中,我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學習,著力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的美,並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的總起句和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

  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

  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拿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樣的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在教完這三句話後,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透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教師在圖上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理解“冒”的意思,在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緊接著又抓住“冒”練習有感情朗讀。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的畫面。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11

  今天,我教學了葉聖陶寫的一篇文章《荷花》。這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描寫了公園裡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描寫荷花美的各種姿態的句子,開始反饋學習情況了,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說出了正確答案,看來同學們自學情況還真不錯,我心中暗自想到。一位同學說:“老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是什麼意思?”我一聽這個問題問的好啊,我就說:“同學們,你們說這個‘冒’字用的好嗎?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班裡頓時嘰嘰喳喳的說開了,有的說可以換成長,有的說可以換成伸、鑽、探。我覺得同學們的思維此時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看著同學們意猶未盡,我又問道:“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想幹什麼呢?”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她想看看我們這個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給我帶來驚喜,這時另一位同學好像也理解了課文說:“她想出來透透氣。”在他們倆的激發下,同學們都踴躍的舉起了手,“她想出來展示自己美麗的舞姿”,“荷花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荷花想出來看看美麗的大自然”。瞧他們說的多好,我不由得為他們鼓起了掌,我拿起了書,讀起了課文,同學們也紛紛拿起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此時,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已被葉聖陶筆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12

  《荷花》是一篇形式優美語言生動的文章。課前,我先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形容以前所見到的荷花的樣子,之後用課件呈現荷花圖,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接著便走進課文,體會這篇課文描寫荷花的優美語言。

  在本課的執教中,我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年級學生要求能夠獨立自主地預習課文,而能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決定著學生的預習質量。在讀第一遍課文時,我要求學生讀通課文,並圈出生字。讀第二遍時,要求學生注意不理解的詞語。當學生髮現問題時,我並沒有立即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他們透過一些方法自己解決,例如查工具書,看插圖,同桌交流,聯絡上下文等等。當學生讀第三遍時,他們已經能夠很熟練了。這時我便請學生展示他們讀的最好的一段或幾段,並請其他同學評價,孩子們沉浸在閱讀的喜悅中。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對這篇課文有了整體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如何學習語文,同時將這種方法延伸到平時的課外閱讀中。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13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達到審美的目的。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然後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句子,邊找出相對應的圖,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態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多元解讀,讓他們說說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鑽、衝、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有的說說“長”太平常了,讓人感覺不到荷花競相開放、亭亭玉立的姿態。有的說“衝”字少合適,感覺花兒開得太快了。也有的說“鑽”字一般用在比較結實、堅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讓人感覺白荷花生機勃勃、喜氣洋洋、亭亭玉立的樣子。透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展開想像,對文中的省略號進行補充,讓自己與花共舞,與蟲共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生活情趣。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14

  下午一節課,本想抓住這個時間,敲幾個字,可是當開啟電腦,望著螢幕,卻一直在發呆,不知要說些什麼,寫些什麼。是的,很久沒敲字了,手也懶了,頭腦也遲鈍了,整個人也變的懶散起來。寫些什麼呢?就說上節課吧,課前我把課件做好,上課時,不巧投影儀的展示臺壞了,只好藉助電腦來連線。

  當出示滿池塘的荷花時,孩子們立刻尖叫起來“哇,好漂亮啊!”“同學們知道它的名字嗎?”“荷花!”“荷花長在哪兒?”“水裡。”“瞧,這麼美麗的荷花把蝴蝶都吸引來了!”當一隻動態的蝴蝶飛來時,一直上課是睡覺的李金茹今天也顯得很是激動,隨著一段音樂的響起,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整個課堂很快都跳了起來。“看,這是誰?”“青蛙!”同學們有見過嗎?有誰知道青蛙是怎麼跳的嗎?…….問題剛落,一雙雙小手早已舉得老高,“老師,我會!”李想舉手了,一手指著自己,信心十足。“好,我們先請李想給我們表演一下,我們鼓勵一下他好不好?”在我提議下,孩子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李想。看著李想可愛的樣子,真得難以想象他平時的“惡作劇”——一個聾啞智力障礙孩子的行為。一節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作為一名和孩子們整天在一起的年輕老師,我很快樂,也很幸福。上帝是公平的,他關了這扇門,還會敞開一扇窗。其實我們的聾啞孩子真得很是聰明,可愛。希望他們在這裡快樂每一天!

《荷花》教學思考_語文教學反思15

  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活動的設計不僅要合理,活動中幼兒的配合十分重要。每次公開教學活動的時候,我會很自然的想到和幼兒透過多種途徑進行課前滲透,儘量使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配合,達到理想的效果。而平時,在滲透這一方面做的不夠。

  今天語言活動《荷花荷花幾月開》中,遊戲的部分需要幼兒透過問答的形式說出一年四季的花卉,當我問幼兒:“什麼花兒春天開?”時,幼兒說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蘭、杜鵑花等,而這些都是幼兒園裡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題活動中帶幼兒出去看到的,幼兒對於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卻瞭解的比較少。雖然我已經透過家校路路通讓家長告訴幼兒一些相關的知識,瞭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遊戲活動中幼兒的回答卻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課前滲透也需要講究方式,最好是透過實物、圖片等直觀的東西引導幼兒,讓幼兒親身感受則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別深刻。我想,對於今天的這個活動可以利用晨間談話,一方面先了解幼兒在這方面的知識或是家長對其的豐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教師本身也可以豐富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