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山奇松》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1

  《黃山奇松》一課,就是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透過對三大名松的具體描寫和對黃山松“千姿百態”的概括描述表現了黃山奇松的“奇”。

  一、以畫想象進入情境

  學生在閱讀文字時往往忽略文字中語言傳達出的資訊,看似把課文讀懂了,實則未懂。我通過出示圖組,教師配樂範讀,便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內心產生強大的學習驅動力,使學生自主閱讀文字時,積極探索,尋找答案。輕鬆的使學生進入了再讀文字的情境。

  二、真情體驗激勵想象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影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文中“飽經風霜”一詞容易被忽視,我時這樣引導的:先時讓學生說“飽經風霜”的意思,字面意思枯燥,接著引學生猜一猜迎客松的年齡,讓學生進一步得到詞語表示時間的長期性,然後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迎客松經歷了哪些艱苦,而迎客松又是怎樣的表現,透過巧妙的問題牽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想象迎客松可能遭遇哪些困境。使“飽經風霜”一詞變得立體飽滿。最後學生體會詞語的內涵,指導學生朗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深刻地體驗到了迎客松頑強的生命力,勃勃的生機。在教學“送客松”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態勢,還能培養學生不受制約、縱橫思考的習慣。想象送客松會對遊人說些什麼呢?激起了學生暢所欲言的願望。

  三、教學目標的達成

  本次課按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基本上達成目標,在重難點上沒有做到深化。

  存在的不足:

  一、詞語理解不夠形象

  學生理解某個詞語的意思往往是透過預習環節中查字典得知。對於不理解的詞語只是機械的把字典中的解釋寫到書的空白處,並沒有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要是教學中先讓學生觀察圖畫,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再與課文中描寫的詞語進行對照,學生理解會更深刻。如:“盤曲”“天然盆景”這個詞語,對於詞語的體驗好比蜻蜓點水,膚淺不深。

  二、環節顛倒

  本計劃出示字詞的環節,由於一時緊張,環節顛倒,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再回過頭教學字詞,使得後面亮點的引出受到印象,這節課最大的敗筆就在這。

  三、教師個人經驗

  作為教齡不算短的我來說上課不難,難就難在心態沒有調整好,給自己的壓力比較大。因為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課堂的反應靈活,但是處理的機智就有待加強。如:時間還剩的情況下,因對應本次課的教學重難點來靈活教學。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2

  一、自主閱讀,感悟如魚得水

  著名小語專家張慶先生說:“堵不住繁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讀”要貫穿全過程,為確保“讀”不走過場,片段一留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讀”的有目的,有層次,有方法。引導學生直接面對文字,充分地讀,用心地讀,用心去“感悟”,學生打開了記憶的倉庫,調動背景知識,促進與文字的聯絡,喚醒、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語言文字相關的表象、體驗和情感,體悟出“迎客松”的熱情好客、飽經風霜而充滿生機的美好形象,對文中的語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學生已從朗讀中體悟到了;又透過朗讀,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個性體驗。“自主閱讀”使課堂充滿了鮮活的、張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東西,學生學的主動、積極。

  二、引導探究,體驗精彩紛呈

  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就要引導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後的意思。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片段二的設計充分利用優秀文字所存在的很大的張力空間,將學生置身於文字整體中,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思考和品悟。學生對“山頂上、陡崖邊”的多元理解,正是思維火花的碰撞所閃耀的迷人光芒,讀出了文字所深刻的內涵和精彩的外延。

  三、訓練思維,課堂充滿智慧

  目前的語文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傳授輕智慧培育的問題,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現代閱讀教學論認為,閱讀是一個吸收和轉換資訊的心理過程,必須採取主動的閱讀心態才能完成。兩個片段所提的問題,都富有思維價值,有是本課教學目標所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猶如一塊磁鐵,吸引學生的探求之心,在閱讀課文中學生便會自主研究,體會語言文字蘊涵的“意義”和“情味”,產生許多充滿智慧的發現和感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訓練了思維能力。學生也由此興趣盎然,在朗讀課文時充分得到了體現。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3

  現代資訊科技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它使傳統教學變多元化、立體化,並使教學內容圖、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體現,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各種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意識,並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培養他們動手動腦的主動性、創造性。

  (一)、以畫想象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拓展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的學習物件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促其思考。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利用課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影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激情體驗激勵想象

  針對課文的重點,用多媒體著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在教學“陪客松”時,創設情境,驅譴學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態勢,還能培養學生不受制約、縱橫思考的習慣。錄影中迷人的黃山風光,優美動聽的旋律,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學生暢所欲言的願望。學生彷彿成了黃山上的“陪客松”,聲情並茂地為人們介紹著迷人的黃山風光。同學們在侃侃而談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壯麗。

  (三)、以實引虛放飛想象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這一處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腦中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再用語言激勵學生放飛想象,補充在省略號處。此時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昂。課堂教學達到了“任情感激盪,任思維湧動,任想象飛翔”的高潮。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4

  《黃山奇松》是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黃山奇松的“奇”讓學生來理解課文,教學目標定位好後,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奇松的美和奇,成為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那麼,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呢?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以讀書為主線。

  小語教材特別注重“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讀作為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我要求學生自由讀,然後讓學生深入學習迎客松,透過課文插圖感悟文中“枝幹遒勁”的意思,利用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飽經風霜”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細讀品味,讀出感情,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接著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這樣,透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

  二、重檢視文結合。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插圖的內容都和課文有一定聯絡,是一種很好的資源。在《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中有三張插圖,我從網上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黃山奇松的圖片,將之放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巧用插圖的:1、讓學生看迎客松圖和送客松,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幹,理解詞語“遒勁”、“蟠曲”等詞語的意思。2、讓學生看圖展開豐富的聯想,出示自己蒐集到的黃山奇松的集錦圖,讓學生模仿書中的句式,看圖說話、寫話。這一系列環節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透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松的奇。

  三、注重遷移運用。

  由模仿到創造,由完成老師設計的“形成性”作業,到主動運用於說、寫實踐,並積極向課外語文活動延伸,這是課標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課上還安排了“小導遊”和“廣告詞”兩個環節,進行寫的訓練。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

  1、在朗讀的教學環節教師只是在一味地指導學生朗讀,並沒有進行示範的朗讀或錄音帶朗讀,沒有起到示範的作用。

  2、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是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展開的,在教學三大名松的環節,我在想能不能分組來學習三大名松,然後小組選成員來彙報,給學生以更大的討論交流的空間。

  3、教師說的有點多,沒有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課堂。(我認為:講和繁瑣分析並不是一回事,以學生為主並不排斥教師的必要分析。)

  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5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寫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寫獨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黃山松使黃山更加秀美。

  (一)重點抓住“文眼”的“奇”來作為理解文字內容的切入點,從奇入手。

  (二)根據文字的特點,以“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黃山松的奇?”這個問題為統領整篇文章的問題,然後再像剝開竹筍一樣的引導學生體會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這樣一步一步地深層體會奇,奇貫穿始終。

  (三)能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如:“姿態優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幹遒勁”藉助實物理解“遒勁”,體會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鬱郁蒼蒼,充滿生機”體會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頑強。“飽經風霜”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體會迎客松對遊人的熱情等等。還透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黃山松的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體會黃山松的“奇”。

  (四)教學中,我能緊緊圍繞“奇”,抓住“奇”,在黃山松的“奇”上尋找突破口,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方面,我透過讓學生對文字的閱讀、直觀形象的圖片等手段,激發學生品讀感悟,體會黃山松的“奇”。在教學中,我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學習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