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風娃娃教學反思15篇

風娃娃教學反思

風娃娃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娃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娃娃教學反思1

  整個活動分為四個部分:談話“心願”匯入;欣賞故事;利用生活經驗講述風和人類的關係;尋找別人的優點.

  反思: 談話“心願”做為匯入部分,而我確花了一些時間讓幼兒講述自己的心願,浪費了時間,沒有抓住時機直接引出故事;語言活動中,應該讓幼兒充分感受故事,完整的欣賞故事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我忽視了這一點,直接就看圖片分段欣賞,並且按照故事內容來提問,對幼兒的要求過高了,導致很多幼兒都失去了積極性。並且在第一遍就出示圖片,讓他們一會兒關注圖片,一會兒又傾聽老師的故事,干擾了幼兒的注意力。在理解故事這一部分,孩子們並沒有完整的感受到故事;利用生活經驗講述風和人類的關係,因為缺少前期經驗的準備,幼兒有點茫然,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說出一些常見的現象;最後延伸部分讓孩子們找找別人的優點,原先是想來個情感上的教育:讓孩子們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在相互說說優點中樹立自信心。但從實際效果上看,放在這一節課上並不合適,既佔時間,又脫離主題。

風娃娃教學反思2

  《風娃娃》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4課。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透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透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透過讓學生自學、小組交流互學、彙報展示,引導學生走進文字,學會在文字中尋找相關資訊,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風娃娃所到的地方及所做的事,分辨這些事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壞事。接著讓學生思考:風娃娃本意是想幫助人們,可為什麼卻做成了壞事?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風媽媽說的話:“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最後拓展:生活中風還能做些什麼?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風的作用,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風的作用很多很多,人們可以利用風幫助人類做很多事情,但是風如果來得太猛烈,就會給人類、給大自然帶來災難。

  透過學習《風娃娃》這篇課文,大部分學生能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自主在課文中找到相關資訊。但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對字詞的認識很少,對理解文章內容存在很大困難,還不會根據問題尋找相關資訊,需要加強輔導。

風娃娃教學反思3

  《風娃娃》是人教版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最後一課。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為他人的勞作中體會人生的快樂。這篇課文生動有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近,我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樂學,從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動腦子,掌握了風的好處和壞處。下面是我對這一課教學的點滴反思。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謎語引入本課:花兒見它點頭,禾苗見它彎腰,白雲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了。爭先恐後地說出謎底。隨後我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關於“風”的一篇課文,看看文中講了風娃娃怎樣呢?帶著問題,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認真地閱讀課文。

  請學生通讀課文,提出在閱讀時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學生提出了好多,如“斷斷續續、縴夫、船帆、無影無蹤、責怪、號子”。有些詞語其他同學知道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如:“斷斷續續、船帆、責怪、無影無蹤”,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如:“號子、縴夫”。經教師一講解,學生記憶就非常深刻了。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是成為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透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接著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這樣的教學設計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

  挖掘文字的空白處,進行想象說話。如大風車被風娃娃一吹後速度加快,風車會對風娃娃怎麼說?田裡的秧苗喝足了水也會對風娃娃說什麼?縴夫得到風娃娃的幫助又是怎麼說的呢?使得學生體驗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再讓學生說說人們會責怪些什麼?還讓學生想象風娃娃還會做哪些事。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都踴躍發言。如:風娃娃會給人們吹風帶來涼爽;春風吹得百花齊放;風可以吹乾衣服;風娃娃有時會把房子吹倒;風娃娃會吹起地上的沙子使人的眼睛很疼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最後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呢?”在教學的最後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對課文思想的昇華,是讓孩子來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同伴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在低年級就堅持讓孩子這麼感受、交流,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對將來孩子的學習是有益的。

風娃娃教學反思4

  《風娃娃》是新課程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教材是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安排了一些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課文中的風娃娃是怎樣的呢?欣賞一下課文的插圖,你就會看到風娃娃是一個可愛的孩子,胖乎乎的臉、圓溜溜的大眼睛,仔細讀課文覺得風娃娃其實就在孩子們的中間。他既可愛有時又有些可氣。

  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透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讓學生整體的瞭解課文。之後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

  之後又請學生讀課文,提出你在閱讀時,哪些地方你不懂?學生提出了好多問題,“斷斷續續、縴夫、船帆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有些問題其他同學明白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學生能自我提出問題,說明他在閱讀時動了一翻腦筋,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尋找答案,但還是不明白。就好象讓孩子摘桃子,沒摘到,就差跳起來這一步。教師在這時助學生一臂之力,學生主動地聽講,記憶就十分深刻。

  學習不能脫離實際生活,還應和生活相聯絡。風娃娃還做了哪些事,你明白嗎?聯絡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看。學生踴躍發言。風娃娃會給幹活乾得很累出汗的人們擦汗,帶來涼爽;風娃娃會關窗,有時把玻璃也打碎;大風有時會把房子吹倒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感情是細膩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其實風娃娃一心想做好事,為什麼會做壞事呢?我們小朋友中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狀況呢?其實也有,你好心幫別人,人家不領情。不但不感謝你,反而埋怨你。你能舉舉其中的例子嗎?透過事例,讓學生明白其實你有時候也像風娃娃好心辦了壞事,啟發學生做事是不能一廂情願,不能只從自我的角度出發,還要全面地思考問題,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認真動腦,少做傻事,快快長大。

風娃娃教學反思5

  《風娃娃》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裡的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他想為大家做好事,以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把風箏吹跑,把人們曬的衣服吹跑了,還折斷了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他還不知道為什麼呢。教學本課,我先出示了一則謎語匯入風,又出示了風娃娃寫給大家的一封求助信以引起學生興趣,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充分利用課件,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風娃娃做好事”的部分。課文結尾留給學生一個問題,要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思考後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他人有用。所以在課堂的結束部分我又設計了風娃娃給大家寫了一封感謝信,因此在課堂上收穫了更多精彩。這節課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語言兒童化,評價語準確豐富。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富有兒童化的語言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讓課堂活潑充滿童趣。課堂中的及時評價對調控教學、激勵學生起到調節與導向的作用,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評價當中受到啟發,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今天的語文課堂上,我能做到教學語言兒童化,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準確而豐富。

  二、理解詞語多樣化,在讀中積累詞句。

  在本課教學中,我的做法是:

  (1)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詞句,並有一定的積累,例如在講到“吸”字時,我先讓學生講出字的意思,又讓學生做出吸的動作,既讓學生對這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體現了友善課堂,讓學生調節了大腦。

  (2)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對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透過實物演示、結合圖片等方式,讓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詞語。如在教學“斷斷續續”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什麼是斷斷續續嗎?一名學生回答:“水有時有有時沒有的樣子。”“說得非常好,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斷斷續續地流。”我說完,就用一次性杯子將水倒出,時斷時續。透過這一演示,學生加深了理解,,在講到“秧苗大口大口地喝著水”

  時,我也讓學生開始大口喝課前準備好的清水,體現了友善用腦的課堂環境

  (3)對於現在的孩子,理解“縴夫”“纖繩”“號子”這些詞還是有難度的,很多學生在預習中就提出什麼是“縴夫”。於是我在課堂出示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感受縴夫工作的辛苦,感受風娃娃的善良。另外“號子”一詞,個別學生在預習時瞭解過一些,我對孩子們進行了講解。由於是第一課時教學,我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識字讀詞,也注意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堂課中重視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詞句。

  三、留白處巧用插圖,合理想象練說話

  形象生動的課文插圖,內涵豐富深邃,如果就圖講圖,學生的想象便會受到插圖內容的侷限。藉助插圖,誦讀語言文字,想象其所表現的情景畫面,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講到“縴夫們一邊收起纖繩,一邊感謝風娃娃”,這是課文的一個補白點:“縴夫們是怎麼感謝風娃娃的?”而插圖中縴夫們歡呼的樣子也畫得非常好。因此我就讓學生看看圖說一說,縴夫們是怎麼感謝風娃娃的?孩子們仔細觀察,有的說:“縴夫們在歡呼,在謝謝風娃娃。”有的說:“多謝你,這樣我們就輕鬆了。”也有的說:“非常感謝你,有你的幫助,我們的船可以準時到了。”……透過這一想象說話既讓學生體會風娃娃給縴夫們幫了很大的忙,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和說話能力。

  這節課能做到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設計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能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朗讀,重視學生的大腦調節,在指導讀正確流利的同時,讓學生感情朗讀,收效較好。

風娃娃教學反思6

  今天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風娃娃》,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我意圖採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變換不同的教學手段,抓住字詞學習和句子訓練來努力完成這堂課的教學,達到學習目的,希望讓學生學有所得。但是透過教學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雖有做的較好的地方也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較好的方面:

  1、紮實地教好字詞。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逐段朗讀課文來檢查字詞,在檢查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是否把字音都讀準確了,把句子讀通順了,反覆地讓學生練習,爭取把字詞學到位,為後面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做好鋪墊。我發現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的字詞學得還是比較紮實的,在讀課文時基本沒有出現重大的字音錯誤,而且學生即使讀錯了也能自我糾正,有了讀準的意識。在教學個別難理解的詞語時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理解,時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詞語,讀懂句子。

  2、讓學生有個整體感知的過程。雖然這節課只教學做好事的部分,但是在研讀之前我讓學生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進行板書,區分好事和壞事,這樣讓學生能瞭解課文大概的內容。

  3、變換不同的教學手段,保持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注重句子訓練。因為課文中的2、3兩段是相同句式的,我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至於感到厭煩。同時注重句子的訓練,透過劃一劃、讀一讀、說一說等方法,讓學生讀懂句子,讀好句子。學生基本都能讀懂句子,讀出不同的感受。

  不足之處:

  1、學習要求不夠明確。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我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每句話的句意。為了降低難度,我說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再進行讀。但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沒有接觸過,我又沒有把要求說明白,剛開始時學生有些茫然。而且在我說句子意思時採用的方法也不太對,我都是用“哪句話是寫……”這種句式,給人的感覺就是在一個個地問問題,與原來的教學意圖不相符合。

  2、朗讀訓練沒有進一步深入,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品讀感悟。

風娃娃教學反思7

  《風娃娃》是新課程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教材是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安排了一些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課文中的風娃娃是怎樣的呢?欣賞一下課文的插圖,你就會看到風娃娃是一個可愛的孩子,胖乎乎的臉、圓溜溜的`大眼睛,仔細讀課文覺得風娃娃其實就在孩子們的中間。他既可愛有時又有些可氣。

  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瀆課文,找出課文中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透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讓學生整體的瞭解課文。接著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己鑽研課文,學懂知識,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應突出體現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訊,成為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而且學生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興的心情是不言而喻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接著又請學生讀課文,提出你在閱讀時,哪些地方你不懂?學生提出了好多問題,“斷斷續續、縴夫、船帆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有些問題其他同學知道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說明他在閱讀時動了一翻腦筋,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尋找答案,但還是不明白。就好象讓孩子摘桃子,沒摘到,就差跳起來這一步。教師在這時助學生一臂之力,學生主動地聽講,記憶就非常深刻。

  學習不能脫離實際生活,還應和生活相聯絡。風娃娃還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嗎?聯絡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看。學生踴躍發言。風娃娃會給幹活乾得很累出汗的人們擦汗,帶來涼爽;風娃娃會關窗,有時把玻璃也打碎;大風有時會把房子吹倒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感情是細膩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其實風娃娃一心想做好事,為什麼會做壞事呢?我們小朋友中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呢?其實也有,你好心幫別人,人家不領情。不但不感謝你,反而埋怨你。你能舉舉其中的例子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班的柴羅燕同學幫助別人,把小班的一位小朋友抱到單槓上後,只顧自己玩,由另外的一位同學去抱,結果不小心,小班的小朋友從單槓上摔下來,把額頭摔破了,縫了兩針。透過這個例子,讓學生明白其實你有時候也像風娃娃好心辦了壞事,啟發學生做事是不能一廂情願,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全面地考慮問題,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認真動腦,少做傻事,快快長大。

風娃娃教學反思8

  本節課教師能有效地組織學生識字、讀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課堂上還有效的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沒有流於形式。

  在課堂上,能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抓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一定的指導,並結合學習內容進行了讀寫的結合訓練,做到了以讀促寫。

  但是,在由於沒有組織學生充分的預習,因此在識記生字時耽誤了一定的時候,致使最後的寫話訓練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當然,這也與老師的觀念有關係。受低年級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還是把識字生字、瞭解識字方法做為了重點內容,如果老師能在課前做好生字的識記工作,課堂上把精力放在學文、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等真正訓練性的教學內容上,教學的效果會更好一點。所以,要學習小組合作,就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和研討時間,再按照以前識字和學文各佔一半時間來分配的話,就會有個別地方處理不到位。所以,需要教師針對平時課堂和公開課堂科學地調整思路。

  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進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學習,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風娃娃教學反思9

  課文利用風娃娃這一學生喜愛的形象幫助人們做好事,來教育學生風對人類的利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是比較快的就能夠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風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與不好的事,也能夠初步的知道風娃娃做事情的時候沒有動腦筋,如果風娃娃能夠在幫別人之前先想一想該怎樣幫,就不會做出那些不好的事。

  但教完這一課,在看教學雜誌時,突然發現我的確忘了對學生介紹風的種類,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明白,不同的風力對我們人類的利弊是不一樣的。比如教材中的風娃娃就應該是兩個不同的娃娃,一個是和風,能夠幫助人們幹活;而另一個幹壞事則是大風。

  假如能夠在這裡讓學生討論一下,沒有了風風箏還會飛走,衣服還會吹走嗎?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判斷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風娃娃教學反思10

  《風娃娃》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安排了一些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針對學生喜愛動畫故事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的慾望,引導他們正確評價課文中的人和事,從而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透過表演,動作,想像等方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讓學生感悟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挖掘文字的空白之處,在課文學習中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說話能力;把課文中的故事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這堂課中,我自己認為還是挺成功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課堂上滲透了新課程的理念。

  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的作用。

  1、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我透過猜謎語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介紹新朋友風娃娃,讓學生一起喊出風娃娃的名字,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讓學生喜歡上風娃娃,從而主動地想學課文。

  2、在學習風娃娃做好事部分時,我先提出問題:風娃娃去了哪裡,做了哪些好事?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1-3自然段。這樣做讓學生明確了要學習的內容,許多閱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出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堂上注重閱讀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新課程指出:閱讀應達到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讀要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流利”“有感情”。在教學時,我設計了複習生字詞這個環節,讓學生透過指名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的方式鞏固字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課堂上學生讀音有誤的時候,我不是急於完成課堂任務,而是耐心的糾正學生髮音。為後面學生的朗讀打下了基礎。

  2、閱讀形式多種多樣。

  閱讀不僅僅限於朗讀,還應該有體驗,想像。教學時,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指名讀、引讀、分組讀等,在此基礎上我還透過讓學生表演(風娃娃吹風車的樣子和縴夫們拉船的樣子)、想象說話(秧苗們喝足了水會怎麼樣?縴夫們會對風娃娃說什麼?)使學生在朗讀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並且體會到幫助別人令人快樂的事。

  三、在教學中注重朗讀的同時注重創設情境。

  1、採用多種方式朗讀。

  在重點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上,我設計了許多朗讀指導。例如:“風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使勁向風車吹去。”“他們彎著腰,流著汗,喊著號子,船卻走得很慢。”在指導這兩個句子朗讀時,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男女讀,分組讀,齊讀等等。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學生都能讀出感情,並且十分投入。

  2、巧設引讀,突破難點。

  在教學《風娃娃》時,我精心設計了幾處引讀,學習關鍵段落“風娃娃想:幫助人們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這個句子其實就是理解課文重點,也就是風娃娃為什麼會好心做壞事的原因。我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引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正是因為風娃娃又了這樣的想法,才會做壞事。為後面學生回答,風娃娃錯在哪裡做了很好的鋪墊。這個部分引導好了,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故事包含的道理。

  四、注重架設生活情景與教材相互聯絡的橋樑

  對於重點句子和段落的理解,除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之外,我注重創設情境,使文字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我問學生:如果你是縴夫,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孩子們都能很好的感受縴夫們的喜悅,朗讀起來也特別生動,特別美。 在學習做壞事部分,我問學生: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孩子們都把風娃娃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都說得特別好。

  當然,這節課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沒有給學生多一些課外閱讀,開闊他們的視野。但是人們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只有透過不斷的反思,才會在下一次取得更大的進步。我會繼續努力的。

風娃娃教學反思11

  《風娃娃》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層次清楚。回想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教學環節中有令人滿意之處。下面是我對這一課教學的點滴反思。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興趣是是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入的前提,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謎語引入本課:來無影去無蹤,來時樹動花搖,去時水平浪靜。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趣,爭先恐後的說出謎底。然後我說:你們還知道那些關於“風”的迷語?這下學生的思維更活躍了。他們不約而同地說:“花兒見它點頭,禾苗見它彎腰,白雲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隨後我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關於“風”的一篇課文,看看文中講了風娃娃怎樣呢?帶著問題,學生興致勃勃的投入到學習中,認真的閱讀課文,並很快總結出文中“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那些做的好,那些做的不好。

  二.聯絡學生實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質。

  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絡,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學生理解語文的基礎上,我設計這樣的問題進行拓展:風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除了文中講到的事情,它還可以幫人們做那些好事呢?先讓學生分組交流,然後總結。學生的答案還真不少:春風吹的百花齊放,風可以吹乾衣服,風還可以揚麥子……

  這節課結束了,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使我久久難忘,這也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今後我會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更好地投身到教育教學中去。

風娃娃教學反思12

  《風娃娃》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16課。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為他人的勞作中體會人生的快樂。這篇課文生動搞笑,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近,我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樂學,從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動腦子,掌握了風的好處和壞處。回想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教學環節中有令人滿意之處。下方是我對這一課教學的點滴反思。

  1、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謎語引入本課:花兒見它點頭,禾苗見它彎腰,白雲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了。爭先恐後地說出謎底。隨後我匯入新課:這天我們學習關於“風”的一篇課文,看看文中講了風娃娃怎樣呢?帶著問題,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認真地閱讀課文。

  2、請學生通讀課文,提出在閱讀時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學生提出了好多,如“斷斷續續、縴夫、船帆、無影無蹤、責怪、號子”。有些詞語其他同學明白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如:“斷斷續續、船帆、責怪、無影無蹤”,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如:“號子、縴夫”。經教師一講解,學生記憶就十分深刻了。

  3、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我鑽研課文,學懂知識,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是成為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用自我喜歡的符號畫出來。透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之後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這樣的教學設計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

  4、挖掘文字的空白處,進行想象說話。如大風車被風娃娃一吹後速度加快,風車會對風娃娃怎樣說?田裡的秧苗喝足了水也會對風娃娃說什麼?縴夫得到風娃娃的幫忙又是怎樣說的呢?使得學生體驗到幫忙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再讓學生說說人們會責怪些什麼?還讓學生想象風娃娃還會做哪些事。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都踴躍發言。如:風娃娃會給人們吹風帶來涼爽;春風吹得百花齊放;風能夠吹乾衣服;風娃娃有時會把房子吹倒;風娃娃會吹起地上的沙子使人的眼睛很疼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最後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呢?”在教學的最後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對課文思想的昇華,是讓孩子來說說自我對課文的感受,與同伴交流自我的閱讀感受。在低年級就堅持讓孩子這麼感受這麼交流,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對將來孩子的學習是有益的。

風娃娃教學反思13

  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新課程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教材是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安排了一些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風娃娃這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透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學生懂得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與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貼近,使他們藉此來明辨美醜,懂得什麼事該做,應該怎樣做。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二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絡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自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對“風”這種自然現象給人類造成的影響有一定的瞭解。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的道理。

  重點難點:

  透過理解課文,懂得“做事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你們幫助過別人嗎?在得到你的幫助後,別人會對你說些什麼?對,當我們幫助了別人後,總會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感謝。今天,有一個小娃娃熱心幫助人們做了許多事,得到了人們的感謝,同時也有一些責怪,讓他感到很委屈。(課件:卡通風娃娃傷心地說:“我一番好心幫人們做事,可他們為什麼還責怪我呢?”)你們想幫他找到答案嗎?那我們就得先走進他的故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熱心的他們總愛幫助別人。所以,當他們踴躍地說出自己自己幫助別人做的事後,巧妙地透過“幫風娃娃解決疑問”這個環節引入課題,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同時,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二、創設情境,遊戲識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和身邊的同學,弄清讀音後,要多讀幾遍。

  2、風娃娃帶著大家來到“字寶寶樂園”,這裡有著許多可愛的字寶寶,看看你最喜歡哪個字寶寶,就上來把它帶回家。(出示“字寶寶樂園圖”)

  3、學生上臺摘字寶寶,摘下後帶讀字卡上生字的讀音。

  4、生字寶寶的拼音帽子取下後,你還認識他嗎?(搶讀課件上的生字)

  5、頑皮的生字寶寶躲到了句子裡,你還認識他嗎?(課件出示帶生字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多種形式讀,把句子讀通)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要掃清字詞障礙。讓孩子在“字寶寶樂園”這樣特殊的識字環境中來識字,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同時為提高讀書的效率做了很好的鋪墊,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要幫助風娃娃弄明白為什麼幫助人們做了事,還被人們責怪,我們就要再讀讀課文,想想風娃娃分別做了哪幾件事情?(學生彙報,老師板書:吹轉了大風車,吹動了帆船,吹跑了風箏,吹跑了衣服、折斷了小樹。)

  2、再讀課文,看看在這些事中,哪些事得到了被幫助者的感謝?哪些事卻受到人們的責怪?

  四、分塊研讀,合作探究

  1、探究:“風娃娃做了什麼事情,得到被幫助者的感謝?”

  (1)小組討論:風娃娃做了什麼事情,得到被幫助者的感謝?它是怎樣地做這些事情的?

  (2)小組彙報:

  風娃娃做了什麼事情,得到被幫助者的感謝?”

  教師板書:吹轉了風車 吹動了帆船

  (3)他是怎麼做這些事情的?

  抓住“風娃娃來到??看見??慢慢、斷斷續續、他深深??飛快、奔跑著、不住地、高興極了。風娃娃又來到??看見??他急忙??彎著、流著、喊著、一邊??一邊”這些重點詞句促進學生感悟,指導學生朗讀。

  (4)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得到了幫助的小秧苗和縴夫們 ,你們想對幫助了你的風娃娃說些什麼?

  (課件出示說話1)

  田野裡,秧苗喝足了水,挺直了腰桿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邊,縴夫們收起了纖繩,看著鼓起風帆的帆船,笑著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當別人有困難時,風娃娃就急忙去幫助他們,風娃娃是多麼熱心和善良啊!讓我們一起來誇誇風娃娃吧。齊讀課文二,三自然段。

  2、探究:“風娃娃熱心幫助人們做事,為什麼受到人們的責怪呢?”

  (1)自由讀,從文中找找理由,劃出重點詞句。

  學生彙報時,引導他們抓住“狽繽尥蘅醇??趕緊??搖搖擺擺、翻起了跟頭、無影無蹤、傷心極了。他仍然??吹跑了??折斷了??”這些重點詞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好心辦壞事的結果,並在朗讀中體會風娃娃的心情。

  (2)透過賽讀,齊讀等多形式,指導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再次體會風娃娃的好心以及好心辦壞事的結果。

  (3)風娃娃一片好心,卻辦了壞事。假如你就是那被吹走了風箏的孩子和責怪風娃娃東吹西吹的人們,你又會說些什麼呢?

  (課件出示說話練習2)

  廣場上,孩子們看著手中斷了的風箏線,再抬起頭看到天空中漸漸遠去的風箏,傷心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著傷心哭泣的孩子,看著被吹跑了的衣服,看著被折斷了腰的小樹,人們紛紛皺起眉頭,責怪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現在你知道風娃娃為什麼高興又為什麼傷心了嗎?誰來說說。

  4、看到傷心難過的風娃娃,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

  (課件出示說話練習3)

  我想對風娃娃說:”風娃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像風娃娃一樣出於好心卻辦了壞事的情況?誰來說一說?現在,你明白應該怎麼做了吧?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來體會、感受和思考,啟發學生做事是不能一廂情願,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全面地考慮問題,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認真動腦,少做傻事,快快長大。)

  五、課外延伸

  現在,風娃娃已經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得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熱

  心的風娃娃還會去到哪裡?還會幫助人們做一些什麼事?(設計意圖:此環節在於透過對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訓練,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再次對學生進行明理教育。)

  板書設計: 16 風娃娃

  好事壞事

  吹動風車 吹跑風箏

  吹動帆船 吹跑衣服

  吹斷小樹

  (做事光有好的願望是不夠的,還要看是否對別人有好處)

  《風娃娃》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二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這堂課重點段的學習中,我先向學生們提了一些問題:(1)風娃娃來到哪裡,看見什麼?(2)他怎麼做?(3)結果怎麼樣?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學這個段落,這樣做效果不錯,許多閱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的上來。接下來對於重點詞句的理解,我注重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我讓他們說說從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起,使勁向風車吹去。”中體會到了什麼?又是從哪一個詞語體會到的?你們平常用力吹是怎麼吹的呀?孩子們都能很形象的表演出來,然後我再結合觀察插圖讓學生說說是從圖上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風娃娃吹的很用力?孩子們觀察的可仔細拉,分別從周圍的景物和風娃娃的神態兩個方面去說。最後,我讓學生透過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的朗讀指導沒有出彩,導致學生越讀越沒有興趣,而且在學法指導上也沒有運用到好的方法,沒有體現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今後在課堂還是紮紮實實的訓練學生,一點一滴的積累學習方法。

風娃娃教學反思14

  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風娃娃》,文章語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我意圖採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變換不同的教學手段,抓住重點字詞和句子訓練來努力完成這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有所得。但是透過教學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雖然有很滿意的地方,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一、滿意之處:

  1、紮實做好字詞鞏固,為讀好課文打好基礎。

  學習課文內容之前,我設計了鞏固字詞這一環節,把學生容易讀錯和難讀的字詞製成卡片,透過“帶讀”的方式在全班進行識記,同學們表現得很積極紛紛舉手,不但讀音準確,聲音也很宏亮,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己鑽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那幾件事,透過閱讀課文,學生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並能用三個字準確的概括每一件事,接著用“風娃娃為什麼吹,是怎樣吹的”這一問題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每一部分都有章可循。

  挖掘文字的空白處,進行想想說話。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圍繞“風娃娃幫人們做事,人們為什麼要責怪他?”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接著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麼呢?”目的是讓孩子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不足之處:

  1、朗讀指導還要多一點。

  由於第一課時麼偶有處理好,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學生總有丟字、添字的現象,為了使學生讀好這一段,我採取了分句指導。抓住“慢慢轉動、斷斷續續”和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使勁向風車吹去。”中的“深深吸、使勁吹”這些關鍵詞進行指導,為了使學生體會“吸”和“吹”,我採用了師範讀生表演的手段讓學生能邊聽邊體會風是怎樣吹得,可是在找學生讀這句話時卻平淡無味,似乎前面的範讀一點作用也沒起,會讀這一段時,我採用了指名讀和齊讀兩種方式,學生好像沒聽清要求,在齊讀時各讀各的,效果很不好,見此情景我立即讓學生停了下來,因為怕耽誤後面的學習,所以沒讓學生在讀這段。學生就這樣沒讀完就進入了下一段的學習,回想此情景我覺得自己課前預設還不夠充分,應在讀的指導上再下點功夫。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讀出應有的語氣。再來感悟讀。本想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因為二三兩段的句式是相同的,在學生自讀時要求學生邊讀邊畫相關句子,可能學生沒有接觸過這種學習方法,巡視一週只有一個學生畫對了,致使課堂氣氛變的冷清了,不論怎麼引,學生也讀不上去。這兩個精彩的段落就這樣平淡的讀了過去。

  2、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寫字。因為教學中沒有很好的把握時間,在教學二三段時時間過長,致使後三段匆匆而過,在寫字時只寫了一個,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寫字指導效果。

  3、學習不能脫離實際生活,應和生活相聯絡。教學中沒有充分利用省略號這一說話契機而是一帶而過,錯過了這精彩的一幕。

  4、語言過於羅嗦,因為怕學生聽不清自己的要求,總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還有一些過渡語不夠精煉,一些問題缺乏準確度,致使課堂生成沒有把握住。

  講課如寫詩,功夫在詩外。在今後的課堂上,我會不斷的學習,勤於反思,爭取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效率。

風娃娃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帶小朋友學習了《風娃娃》的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讀通課文和識字。這節課的識字任務較重,需要認讀的有“抽、續、極、吸、夫、汗、駛、示、箏、蹤、傷、責”等十二個字。在匯入新課、聽老師範讀課文後,我利用課件,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優美、活潑的音樂聲中,銀屏上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可愛的風娃娃來到了明亮的教室裡,手裡舉著一疊生字卡片,對孩子們說:“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學習夥伴——風娃娃,今天來到你們班上做客,我要考考你們,看看你們能不能在最快的時間裡記住生字寶寶的名字。”孩子們都爭著回答:“我能!”“我能!”“那就請同學們先讀讀風娃娃手中的生字卡片。”於是,我讓螢幕一個一個地出示帶了拼音的“抽、續”等十二個生字。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紛紛興致勃勃地讀起生字來。俗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好教師。課件創設的生動、有趣的情境,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識字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接著,我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生字新詞,我在行間巡視,相機點撥。一時間,孩子們議論紛紛,都很認真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五分鐘後,我讓孩子們自由彙報自己記憶生字的方法。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是引導孩子們自編順口溜、字謎、兒歌識字、記字,大家的積極參與性很高。今天的課堂上,孩子們同樣發言踴躍,搶著說出自己獨特的識字、記字方法。如一個孩子編順口溜記“汗”字:口乾喝水就流汗;一個孩子編順口溜記“傷”字;人人出力也受傷;一個孩子編順口溜記“駛”字:馬兒也愛學歷史。一個孩子編了個字謎記“夫”字:二人頂破天。還有一個孩子編兒歌記字:口及吸,吸氣的吸;木及極,極好的極;二人夫,大夫的夫;二小示,表示的示。這樣的獨到的記憶方法,屬於愛動腦子的孩子們,屬於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的孩子們。我對愛動腦筋的孩子們給予了熱情的讚揚和充分的肯定。

  在孩子們說到記“吸、箏”兩個字的時候,我馬上追問:“你在哪裡見到這兩個字。”“我在電影院裡看到過一塊標語,上面寫著:請勿吸菸。”“我看到學校大門旁邊的樓房上有‘箏愛藝生’的廣告牌。”我對發言的孩子投去滿意的目光,同時對全班孩子說:“你們應該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像剛才兩位同學一樣,隨時到生活中去識字。”

  接下來,我讓孩子們給“續、蹤、責”三個生字找朋友,鼓勵他們多擴詞。孩子們想出了“無影無蹤”“斷斷續續”“責任感”等詞,我又讓他們用這幾個詞說句子,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然後,我讓風娃娃出示了三個句子,鞏固所學的生字:

  1、風娃娃看到抽水機抽水時斷斷續續的,馬上跑過去,用極大的力吹了一口氣,清清的水立刻嘩嘩地唱起歌來。

  2、滿頭大汗的農夫吸完了煙,駕駛著馬車繼續前進。

  3、風箏被吹得沒有了蹤影,小朋友傷心地哭了,媽媽卻責備他不應該哭。

  最後,我讓孩子們開火車讀課文,孩子們都讀得很流利。我想,今天的識字教學是比較成功的,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又在識字過程中發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培養了創新能力,同時還鍛鍊了說話能力。正因為掃清了生字的障礙,孩子們才能讀得這樣投入,這樣流暢,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課程標準指出: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要想達到這個目標並非易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採用多種方法和渠道,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爭取達到較好的識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