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件好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1

  這是由我執教的一節校內公開課,本節課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解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讀懂不同方式陳述的對話。

  3、體會“快樂”的含義,教育孩子做一個有愛心、同情心的人,激發他們做好事的願望。

  教學重點:

  1、體會“快樂”的含義。

  2、能夠讀懂不同方式陳述的對話。

  透過我自己課後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本課中多媒體的輔助使課堂增色不少,除了直觀、鮮活的圖片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本課中始終貫穿著幾個重點的文句,這文句不僅帶出了文章的主題思想,而且,在句式上也有不同。透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透過直觀的對比了解一般疑問句和反問句的不同,滲透反問句的學習。

  2、課上,能夠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默讀、個別讀、賽讀、小組讀、自由讀、齊讀,生生對話等,指導學生透過朗讀理解課文,讀懂不同方式陳述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

  3、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還學生一個真正領會、自主的學習空間,使其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主學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4 、對“快樂”這個詞能較充分地進行拓展,如生活中還有哪些人也是幫助別人快樂了自己?(醫生、警察、教師),這樣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幫助別人,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

  5、注意語彙的積累,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如:說說描寫“快樂”的詞。

  本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但在內容及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以至於時間不夠,最後一個教學環節顯得較為倉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多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2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課文中的對話

  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分清楚人物間的對話,在分角色朗讀的時候能夠弄清楚。首先,在熟讀課文之後先讓孩子們上臺來表演,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體會之後,再回到文字,先自讀、再抽讀,這樣就會對於各種人物的語言把握得比較清晰。二課時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時候,我們能夠讓學生清楚的朗讀到位,以便體會人物的內心——爸爸的著急、姐姐的善良等等。課後問題,爸爸為什麼搖頭、笑了笑,先請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表演,再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麼,這樣對於揭示文章的中心是有很大幫助的。

  《一件好事》教學心得與感想

  《一件好事》是北師大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快樂的生活”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是由德國作家莫柯奧夫寫的。課文主要講“我”和姐姐克拉拉給窮人送衣服的一件事。

  這是由我執教的一節校內公開課,本節課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練習默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愛心,同情心,激發做好事的願望;2、能夠讀懂用不同方式陳述的對話。教學重難點定為: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關心他人。

  透過我自己課後的.反思及教研組老師們的評課之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上教師的言語清晰,朗讀能力強,指導朗讀時能夠注意糾正學生的發音及朗讀能力的指導;

  2、課上,教師能夠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默讀、個別讀、賽讀、小組讀、師範讀、自由讀、齊讀,生生對話等,指導學生透過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心情;

  3、本節課教學目標有達到,重難點亦有突破;

  4、教師的新課匯入太過倉促,若能激趣匯入,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會更高;

  5、在結尾時,教師若能結合“玉樹地震”,既能進行德育教育,又能突破文章的重點,一舉兩得。

  綜合以上教研組老師給我的意見,我覺得,作為一位從教兩年的老師來說,在教學環節的處理上,我還不夠成熟。今後,我將會多借鑑其他老師的優秀教案,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3

  一、複習回顧

  1.聽寫生字:姐 克 單 袋 鞋 深

  2.同桌互批,發現的寫錯的字及時糾正過來。

  3.每個人認真檢查自己的聽寫情況,把別人幫你糾正過來的字再寫兩遍。

  【設計意圖】透過聽寫、糾錯,鞏固落實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二、專項訓練——認識問句

  (一)學習語言

  1.用筆畫出文章中的問句。

  2.讀所畫出的問句,體會這些問句的不同之處。

  3.教師點拔:“做什麼好事呢?”、“可我連一個窮人都不認識,你認識嗎?”、“我的黑鞋子在哪裡?” 特指問要求針對疑問詞所提的問題作具體的回答。

  “為什麼窮人就該老穿舊的東西呢?”表示出很強烈的語氣,不需回答。

  4.品讀這些問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5.聯絡文章上下句的提示讀問句,說說這些問句的不同。

  【設計意圖】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還學生一個真正領會、自主的學習空間,使其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主學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二)嘗試運用

  1.出示要求:根據生活中遇到過的事情、情景,寫幾句問句,要求寫出用回答的和不用回答的問句。

  2.學生根據要求,完成練寫任務,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學以至用,有利作鞏固新知。

  三、展示檢測

  1.透過這兩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說說學習這課後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收穫,即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又訓練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件好事》教學反思4

  《一件好事》是“快樂的生活”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本課要幫孩子理解“快樂”,要讓學生懂得快樂的含義是很大很廣的,如同課文中的克拉拉那對姐弟一樣從一件平常的好事中得到了快樂,他們這樣做完全出於善良的願望。透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透過幫助別人,透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快樂。

  透過談話使生活再現,讓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中看到更多的東西,理解更深層次的快樂。在教學實踐中,朗讀指導比較到位,能夠透過多形式的讀使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詞句。能夠利用學生的生活資源、已有生活經驗、生字練習冊等輔助教學,使整個課堂的隨文識字教學比較紮實。但是由於個人經驗不足,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學生在朗讀得非常激烈的時候,不要強制讓學生停下來,而是巡視一番,先詢問學生完成朗讀情況如何,如已讀一遍就可先停下來先繼續下面的教學內容。

  在有感情地朗讀詞語時要區別對待,有些詞語不能體現感情的就另外放一起,以免沒辦法達到有感情教學朗讀詞語的效果。也可以把這些詞語放在具體語境中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更能體會。課堂中不能只是老師忙碌,而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動起來,忙起來,讓學生更融入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面不夠廣,提問的主要集中在舉手的同學,缺乏關注其他同學,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需要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