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大班音樂教案:司馬光砸缸

大班音樂教案:司馬光砸缸

大班音樂教案:司馬光砸缸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教案:司馬光砸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樂教案:司馬光砸缸1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玩音樂遊戲《司馬光砸缸》。

  2、能在沙包的幫助以及教師語言、動作的提示下,合樂地做出砸缸救人和交換舞伴的動作。

  3、體驗與不同夥伴舞蹈和躲藏追跑遊戲帶來的快樂。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碟片、錄音機、沙包一個。

  2、幼兒會玩“切西瓜”的遊戲。

  3、15名幼兒圍坐成圓圈。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複習律動“司馬光砸缸”。

  在古代,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名叫司馬光。有一天,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忽然有人掉到大水缸裡去了。正在大家著急的時候啊,司馬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什麼辦法?

  (二)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司馬光砸缸》遊戲的玩法。

  1、教師示範“砸缸救人”的遊戲玩法。

  下面呢,我來當那個司馬光,我還帶來了砸缸的工具:一塊大石頭。待會兒,被救出來的人,誰先跑回來,搬起大石頭誰就是?好,聽好音樂。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反覆遊戲。

  好,下一位司馬光是誰?司馬光選出來了,可以繼續玩遊戲了嗎?缸裡又沒人了怎麼辦?

  司馬光砸了缸之後,缸的什麼位置破了?那水流出來了,砸破的缸片到哪兒去了呢?

  裡面被救的小朋友要出來,他們兩個要進去,如果他們四個人同時跑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那誰先跑呢?為什麼?

  現在誰是下一個司馬光?那原來的司馬光站哪兒呢?對了,站在缸的缺口處。看懂了嗎?

  3、幼兒嘗試反覆遊戲。(唱譜練習——隨樂練習)我們跟著音樂來試一試,可不可以?出處我先來當第一個司馬光。

  4、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學習被淹小朋友的動作。

  你們覺得掉進缸裡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5、幼兒完整遊戲。

  那我們再來玩一次,請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加上剛剛我們討論的這些動作,好嗎?

  (三)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司馬光砸缸》遊戲中的集體舞。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兩人結伴玩遊戲的方法。

  下面啊,我們站起來和好朋友面對面來玩這個遊戲,好不好?歌裡有一個搖手的動作,現在和好朋友面對面可以怎麼搖呢?我們聽著音樂來試一試。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找朋友”的遊戲經驗,學習交換舞伴的方法。

  剛剛,我們只是和對面的好朋友來玩遊戲的,那我怎樣才能和更多的朋友來玩這個遊戲呢?

  誰來說一說,矇眼睛、開啟的動作和以前哪裡不一樣?我們跟著音樂來試一試。誰來說說看,剛才你一共和幾個小朋友玩了遊戲?

  那怎樣才能讓我們每次換的朋友都不一樣呢?

  我要來考考你們了,我是把原來的哪個動作換成了“交換位置”?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3、遊戲結尾增加“砸缸”——“慶祝”環節,再次遊戲。

  我們在哪一句歌的時候要手拉手圍成一個大缸?這個時候,誰就準備要出場啦?記住哦!當遊戲最後結束的時候,還是有兩個小朋友沒有被救出來哎,怎麼辦?

  小朋友被救出來了,你們高不高興啊?那等裡面的小朋友跑出來之後,我們可以一起做一個表示勝利的手勢,什麼手勢“耶!”

  活動反思:

  《司馬光砸缸》是一個經典的歷史人物故事,影響了很多輩人,主要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事。課文雖簡單,但是,為了引領孩子們體會司馬光的品質,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行為對比

  當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時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馬光的行為有明顯的反差,文中是這樣寫的:

  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透過讓孩子們反覆讀句子,認真觀察圖上幾個孩子的表情、動作,並設身處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現場,心裡是如何想的,讓孩子們明白當時孩子們心裡很慌,不知所措。再透過讀寫司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著與機智。

  透過對比,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當時的情況和司馬光的沉著行為,同時也讓孩子們明白了對比手法的重要性。

  二、抓關鍵詞語

  寫司馬光的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描寫司馬光的行為中有兩個關鍵的動作:搬、使勁砸,透過提問,讓孩子們找描寫他動作的詞,並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學著司馬光的樣子一起來演一演,更深刻體會司馬光當時的.沉著、穩重、機智。

大班音樂教案:司馬光砸缸2

  設計思路:

  歌曲選自我國傳統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音樂也再現了這一故事。透過音樂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說說、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增強孩子們對故事的瞭解,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當遇到意外的時候要冷靜、機智、勇敢。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理解歌詞內容。

  2、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嘗試根據不同的角色,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感受音樂遊戲的趣味性。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重點:

  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

  活動難點:

  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能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司馬光砸缸》完整的音樂、自制大石頭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欣賞前奏,引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師: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來讀書,司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夥伴一樣也很早就起來讀書,讀書讀累的時候,他們還會做遊戲呢!我們一起聽一聽他們在做什麼遊戲?

  二、分段分析和欣賞音樂,嘗試用動作和表情表現音樂情境

  情節一:快樂遊戲

  1、 圍著水缸嘗試玩遊戲。小椅子來當我們的大水缸。

  2、我們一起捉迷藏。看誰又輕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節二:夥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裡了,夥伴們快出來吧。

  2、他該怎麼辦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嚇壞了,嚇壞了是什麼樣子?

  情節三:砸缸救人

  1、司馬光是怎麼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馬光你會怎麼砸缸?

  3、剛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點鑽出來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開心!看來和好朋友玩遊戲,可不能做危險的事,你們記住了嗎?

  情節四:向司馬光學習

  司馬光可真聰明,我們要向司馬光學習。遇事不慌張動腦筋。

  三、完整欣賞表演歌曲,並表演遊戲

  1、完整欣賞歌曲,集體表演

  師:我們來完整地聽一聽歌曲,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麼玩遊戲的。

  2、集體完整表演遊戲

  請把椅子移到教室旁邊,和好朋友找個空地方圍成圈,做一個結實的大水缸。請兩個小朋友當落水的小朋友,老師當司馬光,玩遊戲。

  教師總結:

  玩了這麼久我們也該休息了,回去後,可以把這個遊戲帶給你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活動反思:

  本節課以幼兒自己感受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為主,透過遊戲的情景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再分段欣賞歌曲,讓幼兒充分理解歌曲內容,表現自己的情緒體驗,最後以遊戲結束。幼兒能在遊戲中表現故事情節,也能增強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能透過自己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整節課幼兒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動時我的一些語言引導不夠明確,還有上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