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資訊世界》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進資訊世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進資訊世界》教學反思1
五年級開始,綜合性學習以整組單元的形式呈現。本次綜合性學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資訊在我們生活的存在及其價值,瞭解古今的主要資訊傳遞方式,有初步的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能自主策劃學習活動並開展活動。
談到資訊,孩子們總是興致很高。但是他們的認識僅僅是遊戲、QQ,並不能真正理解資訊的涵義。在組織活動時,我要求孩子們自主收集資訊,並根據收集的資訊開展小型課題研究。
首先讓學生自由結合分成6個小組,利用週末進行活動。孩子做慣了寫寫算算的作業,對這樣的作業很感興趣。在彙報時,我發現他們選擇的課題內容豐富,收集資訊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接頭採訪“你對創文鞏衛有什麼看法”;家庭調查“獲取資訊的方式”;校園訪問“學習中的煩惱”……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克服了膽怯的心理障礙,還得到了大人們的熱情幫助,這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並不主動,收集資訊能力不強。這多數是受各自的內向性格的影響造成的。雖然這樣,但對他們來講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看得出,他們內心很有成就感。
本次活動在撰寫研究報告上還有很大欠缺,表現在步驟簡單,研究性不強,需要教師悉心的輔導。
《走進資訊世界》教學反思2
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次《綜合性學習:走進資訊世界》,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小組實踐活動來完成學習。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有分工、合作、討論、研究,表現出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個個受益匪淺。
學生從本單元中系統地瞭解了資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也明白了我們應正確地運用現代資訊工具。把握好自己,讓現代資訊工具為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服務。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新課改在教材編排上的一次創新設計,也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
本組綜合性學習教材,指導學生們開展了多種實踐,學生在這個單元中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語文學習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較高。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孩子們的學習不是結束了而是真正開始了。
透過這次綜合性學習,老師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資訊世界,感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資訊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資訊,初步學會利用資訊,培養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合理使用各種資訊的習慣。“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資訊的有關知識。另外學生還可以自己去搜集。我個人認為“聽”是獲取資訊的一種重要途徑,作為教師可以嘗試從課堂入手,讓學生透過傾聽來獲取資訊,比如:可以透過傾聽別人的述說後再用語言反饋出獲取的資訊,還可以透過一小段材料的閱讀讓學生快速勾畫出其中的重要資訊。
從本次的綜合實踐學習中,我深刻感受到我們的孩子能力也不弱,可是就是沒有充足的時間。如果老師只是走過程,那麼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很難得到快速提高。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老師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程。
《走進資訊世界》教學反思3
本節課理論性比較強,比如什麼是資訊?什麼是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包括哪些具體技術?教師如果採取填鴨式或灌輸式的方式要求學生記住這些理論知識,課堂教學勢必單調、枯燥,這就會壓抑學生的興趣、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何把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就成為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其實,人就生活在資訊的海洋之中。我們每天透過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等各種感官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訊。透過這些資訊,我們得以瞭解外面的世界,透過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分析我們得以提高認識,得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當今的資訊時代,我們正利用各種各樣的資訊科技為學習、生活服務,比如書籍、報紙、計算機、廣播、電視、數碼相機、攝像機、印表機等等。可見,學生身邊並不缺乏資訊、資訊科技的例項,而缺乏的是觀察、思考的習慣與能力,缺乏的是對生活的熱情。這不由得讓人想起羅丹那句著名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生活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教授“什麼是資訊科技”這一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玩幾個小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透過分析遊戲,讓學生體會到人獲取資訊、傳遞交流資訊、加工處理資訊、作出準確判斷的完整過程。在講解“資訊對人的重要性”這一重點環節中,筆者先讓學生瀏覽圖片,以開啟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思考,然後,筆者引導學生從人的五種感官角度列舉出大量的資訊例項。從這些圖片、例項中學生很容易體會到人就生活中資訊海洋中,人一刻也離不開資訊。在講解“資訊科技”相關內容時,筆者先讓學生瀏覽大量的圖片,然後以設定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與教師互動,逐步梳理出獲取資訊的技術、傳遞資訊的技術、儲存加工處理資訊的技術落後、輸出資訊的技術。這樣,學生就在教師的`引導下重新審視、思考生活,從而水道渠成地獲得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提升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
《走進資訊世界》教學反思4
五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整組是以“走進資訊世界”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材料。面對新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我們如何有效進行教學呢?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編排意圖,本單元教學應實現:透過本單元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資訊在我們生活的存在及其價值,瞭解古今的主要資訊傳遞方式,有初步的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能自主策劃學習活動並開展活動。如何在整合中實現這些目標呢?就是要敢於放手,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讓他們的才能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鍊提高,活力得到更多的釋放張揚,當然教學就會更加精彩。
我參考了一些教學參考,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放手自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要實現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我們必須鼓勵學生自主。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是學生搞高綜合性學習的前提。
1、自主選擇主題。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相當的語文知識與綜合能力,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學生。只有信任學生,才能放手;只有放手,學生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和發展。我們放手信任學生,應從選擇活動主題開始,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利。這個單元的兩個板塊“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生活”和“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共7則閱讀材料,這些材料並不等同於課文,我們教師不一定都要依序教學,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實際打破教材順序,整合重組兩個以上的材料,並確定某個主題來研討,如“因特網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師”與“網上呼救”可以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學生可以用“神奇的因特網”為探究題目,進行相關自主探究活動。
2、自主策劃活動並制定計劃。
五年級學生也具備一定的組織策劃能力。《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第三學段學生要“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活動進行討論和分析,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我們在專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當然應該去實現這個目標,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主題,自主去策劃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對於網路利弊的認識,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可以開展辯論比賽,可以開展演講活動,也可以仿照電視開展訪談等活動。
3、自主開展活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是綜合性學習不一定都必須由教師來當主持人,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去完成綜合性學習的各項活動,包括學生自己主持活動,自己做活動準備工作,自己做活動總結反思。教師不必擔心學生策劃的活動質量不高,其實學生自主策劃的活動,他們真正參與了,收穫和體驗是不同的,在其中,他的能力更能得到提升。
4、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係。
雖然強調學生自主,但教師的引導作用不能忽略。鼓勵學生自主,並不是教師撒手不管。教師要善於引導,善於幫助,善於當好參謀,如個別學生不會選擇主題時,我們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參考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在獨立策劃活動方案時,可能經驗不足,有些因素考慮不到,制定的方案存在不盡完善,不夠恰當,不夠深入等問題,這時,我們教師可以進行指導,提出建議,讓學生再修改,幫助學生擬訂更切合實際的活動方案;對於簡單調查報告的撰寫,有的學生可能在教材範例中不能發現調查分析的方法,總結不出恰當的調查報告的寫法,這時,也需要教師點撥提示。
二、放手合作,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比較寬泛,本單元就有“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生活”和“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兩大主題。這些主題的探究任務,要由一個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肯定不現實,因此我們必須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綜合性學習的合作,不能簡單地讓學生分個小組隨便說說了事,應該注意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合作交流互補。
一個班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認識能力有高有低,透過交流,學生可以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互相提升。比如,要了解資訊傳遞對生活的影響作用,學生各自去了解,往往從各自生活圈子去尋找,思路難免狹窄,透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彼此互補,相互啟發,最後形成比較完善的結論。
2、合作論辯爭鳴。
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生可能在討論過程中形成完全不同或者部分不同的觀點,透過組內或班內的爭論,可以彼此啟發,加深認識理解,最後也許彼此融合調整,也許一方被另一方說服後修改等,這都是一種提升。如對於因特網利弊的認識,多數學生可能只看到好處,部分學生能看到弊端,透過爭辯學生會修正自己的看法,從而對因特網有更科學更全面的認識。
3、合作完成任務。
綜合性學習的探究任務較重,往往需要多個學生共同承擔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整個計劃,如為了瞭解“資訊”的價值及傳播途徑,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4、處理好合作與分工的關係。
合作學習要有明確的任務分解,同時要將這些任務進行明確分工。沒有明確的分工,稍複雜的任務便不能完成。但只強調分工不注重合作也不行。小組成員完成任務時,會遇到困難與問題,假如不合作,某個任務卡了殼,整個活動計劃就得擱淺,因此分工也要合作,也需要互相幫助。在合作中分工,在分工中合作,綜合性學習活動才能保證質量。
三、放手探究,提升探究的水平
五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應該有別於中段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本組教材圍繞一個主題,安排整組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內容,編者期待著透過教學提升學生綜合探究的水平。
本組教材涉及“資訊”話題,我們教材呈現的閱讀材料都包含豐富的資訊,學生課外閱讀的資料還有更多的資訊。如何培養學生的處理資訊能力,提升探究水平呢?我們建議多開展分析與綜合的思維訓練,並根據分析和綜合的不同運用,進一步開展“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等思維訓練活動。
1、在分析與綜合中探究。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部分,或從整體中區分出個別特徵、個別方面的思維方法。“綜合”與分析相反,是在思想中把事物的各個方面、各個部分、各種因素聯結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以便從總體上把握事物。比如讓學生通讀第一板塊的五則材料後提問:“你閱讀後發現本板塊主要說了什麼觀點?”,學生的這個思維過程就是綜合。“閱讀《烽火戲諸侯》這則閱讀材料後,你知道了多少有關‘資訊’的資訊?”,這個過程就是在進行“分析”的思維訓練。“學了第一板塊的五則材料,你知道了古今有哪些資訊傳遞的方式?”這個過程既有綜合又有分析。
2、處理好探究的結果俞過程的關係。
學生探究活動能得出什麼樣結論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探究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學習探究方法,鍛鍊思維能力,提升綜合探究水平。
總之,教師要明確目標,要敢於整合,要敢於放手,大膽鼓勵自主、合作、探究,這樣,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便能得到不斷髮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