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捆小棒》教學反思範文

《捆小棒》教學反思

《捆小棒》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捆小棒》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捆小棒》教學反思1

  一年級數學《捆小棒》這節課是認識20以內數的一個嶄新的開始,而認識11至20的各數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從本課時起,學生對數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獨的一個個數,而是以十個為一群進行數數,這是建立十進位制數位概念的重要階段,所以說是相對比較重要的。

  這節課我先透過學生數小棒,然後動手擺、捆小棒、理解10個一就是一個十,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建立11至20各數的表象,同時還應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數位,讓學生在撥一撥,說一說(同桌互助進行),想一想中進一步理解數位,把影象與計數器表示數結合起來,這也是學生過渡到抽象符號的重要環節。教材中呈現的計數器是學生第一次認識,特別是十位上每個珠子所代表的含義與學生原有的經驗有較大的不同。因此我在學生建立10根一捆的`概念後,仍安排學生再擺一擺小棒,即按一捆與幾根的形式擺,在學生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先介紹計數器的個位珠子,然後介紹十位上的珠子,並與擺小棒的影象對應起來讓學生清晰地看到1捆的1放在十位上,1根的1放在個位上,所以十位上與個位上同樣放1個珠子其意義是不同的。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擺小棒的影象,在計數器上撥珠子,加深了印象。本課的內容中又呈現了數的組合,讓學生知道十幾的數分別由哪些數組合成的,我就讓學生按教師的要求,變換小棒數量,理解十幾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由於內容比較多,調動起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之後還需要用充足的時間去練習,所以我就把這節課單獨抽出來上,學生基本上掌握的比較好。在學習方式上,由扶到引到放,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循序漸進地掌握新知。本節課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積極思考的狀態和成果,令人欣慰。從這個方面來說,我想教學的本質就是一種溝通合作。

  《捆小棒》教學反思2

  《捆小棒》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於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孩子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於建立數位概念卻不清楚。因此,這節課的教學,我首先從學生數喜歡的東西入手,力求體現師生間的雙向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數一數”“捆一捆”“撥一撥”“說一說”“畫一畫”,初步體驗10個一是1個十,以及11~20各數的順序及大小。教師提出“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關於這些數你還知道些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幫助學生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建立 11--20各數的表象。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學數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透過有目的操作、交流、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成功之處:

  1. 激趣引入: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便於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

  2. 教學形式多樣,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運用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畫面,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學生的回答立即獲得反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設計:目的明確,有趣味性,符合兒童年齡特點,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滲透了美育、體育、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