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電阻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電阻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電阻教學反思1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種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變數法,深刻地理會了方法的實質,在探究的過程中鍛鍊了學生的依據問題設計電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搭建了舞臺。從學生的檢測和調查反饋情況來看,就學生的學習這一塊的目標基本達到,應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從學生反饋的資訊來分析:喜愛這樣課堂的人達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師講的少,自己動手機會多;課堂比較輕鬆;具有挑戰性;但也有同學反映部分同學沒有積極性,玩了兩節課,什麼也沒學到;同組的同學太霸道沒有別人動手的機會;這些跡象表明在探究課中如何調動全組同學的積極性?組內成員間如何協調?教師如何有效監控各個組的動向?怎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於多媒體技術在探究課中的應用學生普遍反映:在猜想階段,電壓的作用和電阻的性質的動畫對他們正確的猜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電阻一定時的電流和電壓關係的電腦動態畫圖在他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這說明多媒體技術在探究性課堂中的提出假設時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有助於學生形成假設;在形成結論階段,由於學生的歸納能力的侷限,多媒體技術的動態、抽象功能對學生的知識的深度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多媒體的大容量高速度在提高課堂效率上的作用也是無庸置疑的。
物理電阻教學反思2
物理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物理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學活動中,瞭解物理的價值,增強物理的應用意識,獲得物理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
綜合上述觀點,我在《電阻》這堂課中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新課標中指出:“物理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在一節物理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於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定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於“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電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個知識,直接用教材知識下定義學生很難明白,不利於後面相關知識的學習。因為在引入電阻概念上,本人引用生活中車輛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礙導致速度不同來作類比,並透過實拍的影片來說明。
利用生活情景來作教學內容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透過精心設定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衝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的建構。
物理電阻教學反思3
本節內容一是讓學生知道電阻是表徵導體對點流阻礙作用的物理量以及電阻的單位;二是讓學生了解不同物體的導電能力和絕緣能力;三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知道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本節教材以電阻概念的定義、電阻的大小和單位、常見的電阻器為核心展開,直接給出了電阻單位的名稱、簡稱、符號。在講授新課時,我採用導學案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識點。
首先,我透過知識連結環節,回顧導體和絕緣體、電流和電壓以及電流表的使用,以備課堂新授所用。然後在學習新課環節,我採用學校所倡導的“問題導學、交流合作、展示提高、當堂達標”四個教學環節展開。問題導學部分,我提出問題:導線多用銅、鋁製成,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為什麼不用它來做導線呢?隨後透過演示實驗:將甲、乙兩段導體分別連入電路,閉合開關,觀察燈的亮度,引入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再透過自主學習,掌握電阻部分的基礎知識點。透過對常溫下導體和絕緣體的排列順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導電或絕緣效能不同,進而引導學生展開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學生透過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評價得出結論。最後再通過當堂達標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種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變數法,深刻地理會了方法的實質,在探究的過程中鍛鍊了學生的依據問題設計電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搭建了舞臺。但縱觀整節課的實施,我仍感到很是失敗。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沒有放開手,而是讓學生在一個老師有所限定的範圍內,根據老師的意願來猜想;在進行實驗環節,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導,學生對導學案的使用有些脫節,只是盲目的去連線電路,而對於為什麼連?怎樣連?都有些盲目。由於在探究實驗環節花費時間較長,最後的當堂達標未來得及完成。
在評課環節,各位老師給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1.問題導學環節設想不夠全面,致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學生為什麼要學電阻?電阻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可以從輸電線、電爐、電燈等對電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電源,而所連線的小燈泡只需2伏的電壓,那應怎麼解決呢?2.猜想環節可讓學生對著導線猜想,交流設計方案,並且為學生解釋為什麼要用鎳鉻合金線做實驗?3.在總結實驗結論環節,應引導學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學生活動時間,增大練習量。怎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