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萬以內數的認識既是學習多位數讀、寫法的基礎,也是學習萬以內數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概念不清,讀寫數不熟練,將直接影響對萬以內數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為了使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概念,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注意下面三個問題。

  一、藉助直觀,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小學生數學概念、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藉助操作活動,透過對感性材料的觀察、比較、分析而獲取的。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藉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麼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透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

  又如,教學讀寫法時,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個三位數,並說出這個數的組成,然後指導學生對著計數器的數位寫出這個數。再在千位上撥上3,該怎樣讀與寫?對照計數器上的數和下面的阿拉伯數字寫成的數讀出這個數。在教學完讀寫法後,引導學生小結並比較與三位數的讀寫的聯絡與區別。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小學數學中,有許多知識前後聯絡緊密,對於與舊知識聯絡緊密的新知識,可以啟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匯出來。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並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於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後,先說出它的組成,然後試著讀數,對於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引導,最後啟發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這樣讓學生透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三、聯絡生活例項,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這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之一。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例項,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1、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教學片斷一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

  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讓學生逐漸理解10個10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2、小組合作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透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陣列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

  從生活中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長江大橋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大橋的長度,激起對祖國的勤勞人民的熱愛,讓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大數,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作用,從而體驗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因此,本節課多處創設了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品嚐了求知的愉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用課件動態展示:從一個小正方體到十個小正方體,再到一百個小正方體,最後到一個大立方體,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然後有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學具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在一千一千地數數的過程中建立“萬”的概念,在個位到千位的順序表再新增萬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認識計數單位“萬”,體會十進位制計數的原理,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然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我又設計了一個感受一萬有多大,讓他們想像比劃一萬張紙有多厚,一萬米有多長等。不但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

  在接下去的數的讀寫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在計數器上試著畫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在教學中,組織了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加強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透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如:看一看,數一數,撥一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等形成數的表象。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的方法,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陣列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經歷數數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使學生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3、瞭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進一步理解十進位制的計數方法。教學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數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的教學以及體會相鄰數位之間數為的十進位制關係的教學。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實踐操作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現反思如下:

  1、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並以此作為認數的基礎。由於比一千大的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上課之前,我先佈置學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見到的大數,上課時讓學生彙報,並由此引出萬以內數的認識。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啟用學生生活中認數的感性經驗,為學好本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新知學習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使體會數位的意義,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形象的支撐,在數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實物做引導,所以在教學一萬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數小方塊,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地數讓學生複習千以內數各計數單位再次體會到十進位制關係的變化。課件演示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用圖示的方法板書千以內各計數單位的十進位制關係,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緊接著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猜測,一千一千的數,10個一千是多少?然後用數黃豆,數方塊來驗證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里有10個一千。這是體驗的最形象階段,最後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千一千地數,體會數的轉換,這樣也就很順利地建立起了計數單位和數位概念。

  在接下去的數讀寫的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學生動手在計數器把數撥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數萬以內的數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數字大了,特別進1之後滿十的情況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所以也有必要藉助具體形象的支撐,在教學中我利用計數器,每當在關鍵的地方就讓學生思考再加一顆珠,會有什麼變化,接下去應該是一個什麼數,為什麼?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後數為順序表的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3、組織不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掌握知識。如數數大PK、同桌互相撥數讀數寫數、記錄資料等,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學生理解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後,我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認讀商場中電器的價錢,記錄大自然中有趣的資料。這樣學生即再次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又增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感悟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總之,本節課注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構建的過程,透過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緊張愉快中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5

  “萬以內數的認識”既是學習多位數讀、寫的基礎,也是學習萬以內數計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概念不清,讀寫數不熟練,將直接影響對萬以內數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時,教師藉助直觀感受,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數方塊、撥計數器、圈圈畫畫。關注知識的前後聯絡,對於與舊知識聯絡緊密的新知識,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的認知建構。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如:從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類推到十個一千是一萬。

  教師還聯絡生活例項,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教師注意捕捉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例項,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這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