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精選5篇)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1

  這一次我參賽的題目是《我自己會整理》,參賽過後有一些感想,總結出來一些經驗,把這些好的東西及時反思,及時記錄下來,為以後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一、特色亮點:

  1、整個一堂課,圍繞著幫明明同學整理物品進行的,利用學生喜歡幫助同學的特點,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活動安排有實效性,能夠解決學生的現實生活問題,適合兒童的特點進行有目的活動。

  2、在活動中,我關注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調整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3、我能夠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透過一系列的活動體驗深刻,有很大的收穫。

  4、在課堂教學中有練習,養成習慣的培養上有連續性,關注對學生的評價,生生評價、家長評價。

  二、問題:

  我在這節課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控制好,課堂上的生成問題,以為在學校試講時時間正好,就沒有想到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位學生的情況還是不一樣的,在學生整理書包時,沒有及時制止學生整理的時間長,總是想照顧到每位學生。因此,出現了超時的問題,這樣影響了學生的下課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下次再出現這種情況,我會協助學生加快他們的速度,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更快地完成整理工作,為下面的活動多留一些時間,調整好這堂課的時間安排。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2

  《我自己會整理》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的課文的內容,透過一課後的學習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動手整理物品和擺放整齊,並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不會做的學著做的道理,下面簡單地談談我自己對這節的認識和體會。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首先教學目標明確,突出重難點。根據教學大綱對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為要求,我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課堂上,能緊緊圍繞爭當“我自己會整理”展開教學,透過比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有效地保證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2、依據課標,設計合理。整堂課緊緊圍繞新課標提出的“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這一理念,同時遵循了本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徵。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體念,感悟整理的好處及方法,從而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沒有充分利用教材,注重了學生行為訓練卻忽略了生生、師生的交流,例如《我會整理》是一年級有關習慣養成教育的一課,教師採用了四人一小組學習方式,透過交流合作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面對一年級的新生,自我控制能力和交流能力比較欠缺,我採用了很多激勵學生的方法,但是孩子們課堂上總是不能控制自己,不能很好的傾聽同伴的意見,所以教學目標也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總之,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虛心聽取同行教師的意見、建議,刻苦磨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水平。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3

  我執教了一節品德與生活課《我自己會整理》,感覺收穫很大。

  我雖然已參加工作11年了,但對於品德與生活課我還是新手。在備課時開始是毫無思路,後來周老師給我們培訓讓我漸漸的學習,一點一點的入門,到後來喜歡上了品生課。原來品生課這麼的有趣,與低年級孩子的`生活聯絡這麼的緊密。後來一次次備課研課,到今天的講課,可以說我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

  1、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

  本節課我設計了豐富的課堂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兩次整理書包的過程,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整理的便捷,充分體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妙處。

  2、注重課堂生成,以孩子為主

  課堂上,我注重了課堂生成,如第一次孩子在整理書包的過程中有一個孩子說:“老師書包太重了,你能幫幫我嗎?”因為孩子書包的重,我自然引出第二個體驗活動,為書包減肥。

  3、融入課堂練習,向生活引申

  課堂上不僅僅解決整理書包的問題,還讓學生幫助老師整理玩具,讓學生在說一說中引申到生活,整理書桌、整理傢俱、整理衣服等等。

  不足:

  1、課堂的廣度和深度不夠

  課堂上如果能再動起手來整理書桌、整理教室、整理衣服會讓學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進一步延伸,擴寬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更加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

  2、沒有關注生生間的評價

  課堂上,我沒有及時關注學生間的互評,沒有關注學生間的傾聽,調動低年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3、設計的問題要有價值、有利於學生的思考。

  4、沒有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4

  《我自己會整理》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的一天》第十個主題。依據新課程標準與學生的現有能力,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直接匯入

  出示一個書包,直接引入主題,透過聽故事激發學生自己整理書包的願望。

  二、看課程表整理書包

  1、展示第一次整理的書包。

  2、為書包減肥,看課程表整理書包。

  3、比一比,評一評。

  三、獎勵自己,朗誦詩歌

  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己的事情要學著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

  四、拓展延伸

  本節課按預想落實了各目標,學生從活動中學會了整理的方法,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也要學著去做,體諒家人的辛苦。

  存在的不足:

  1、書包展示還應再展開些,讓學生說一說說自己是怎樣整理的,就能更好達到學習效果。

  2、兩次整理學具,對比沒有想到孩子們還小,應該顧及一下內心的感受,以免學生自尊心受傷害。以後在教學中類似的對比活動應該換一種方法,相信效果會更好。

  《我自己會整理》教學反思5

  《我自己會整理》是人教版教材《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個單元的第四個主題。這一單元的目標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一課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能表現整理自己東西的願望。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則。根據這樣的教學目標,結合一年級學生喜歡玩喜歡動的特點,我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

  一、賽一賽,想一想。

  二、比一比,做一做。

  三、看一看,學一學。

  四,找一找,整一整。

  五、誇一誇,說一說。

  五個教學活動一個緊扣一個,由激發願望到鍛鍊能力再到落實到生活中去,層層遞進,逐漸達成目標。

  一、遊戲引入,故事動情,再現生活,學會生活。

  “源於兒童的生活、貼近兒童的生活、引導兒童的生活”——這是《品德與生活》課的主旨。在教學中,我利用孩子愛動的特性,以遊戲引入新課,使學生滿腔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接著利用孩子樂於助人的這一優點,創設貼近兒童生活的富有兒童情趣的故事情景,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其輕鬆地進入思考狀態,幫助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激發了學生要自己整理的感情。整理本來就是孩子們應該學習的一種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也是在學生生活中細心捕捉了有價值的活動,(如:整理學具盒,整理書包,疊衣服等),透過再現生活,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中,生活得到充實完善,幫助學生提升生活,薰陶情感,發展品德。

  二、競賽激情,榜樣激勵,活動貫穿,互助合作。

  品德與生活課需要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落實活動性。因此在這節課中,我首先設計了一個競賽活動——《找書本》,讓孩子們徹底放鬆自己,在這種趣味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對以下的教學活動充滿期待,同時也初步感受到自己會整理的好處。在教學中,我首先請會整理書包的孩子上臺來整理書包,並適時的給予獎勵,為學生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孩子身過的榜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輕鬆、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來。接著進行了一個兩人合作整理書包的比賽,讓孩子個個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在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以確保每個孩子都有所發展。還設計了整理學具盒、整理教室、疊衣服等貼近兒童生活的活動,從兒童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開發課程資源,讓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並利用群體優勢,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整理。為兒童創設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情景,讓孩子們自由地快樂地在活動中學習,引導孩子們明白整理的重要,培養孩子們整理的能力和習慣。

  三、教師激勵,學生互評,課內學習,課外延伸。

  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評價要更加關注學生在教育教學訓練不能只滿足於課堂上,而應引向家庭、生活等更廣闊的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孩子學會疊衣服之後去整理自己的衣櫃,填寫“我會做”的表格,學期結束後再評比,意在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學完這課後去整理自己的小房間等等,利用課後的機會對兒童繼續進行行為訓練,並讓家長參與進來(遇到問題還可以向爸爸媽媽學習,尋求幫助),以促進兒童行為養成,鞏固訓練成果。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還有許多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整節課的趣味性還顯得有點不夠。關於這些還期待著老師們給我提出來,以幫助我進步。歡迎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