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認識角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認識角教學反思

認識角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角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角教學反思1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有以下幾個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 聯絡生活實際,激發探索的動機。

  課的開始,教師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尋找角開始,接著,透過摸一摸、說一說,尋找三角板的角,逐步抽象出角的形狀。密切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可以使學生有親切感,自然地就會產生了一種樂於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巧設數學活動,激勵積極參與。

  這節課中,我為學生的探索設計了一系列活動。首先,尋找生活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認識角的特徵;其次,畫角,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然後從形式多樣的圖形中標出角,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最後,透過玩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形狀,激發學生尋找角的秘密互相交流。整個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興趣濃厚,學生一直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這樣獲得的概念,理解是深刻的,有助於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體現了課改中數學“活動化”的要求。

  三、巧用多媒體,變抽象為直觀。

  在初步認識角時,我運用多媒體,先在實物上描出角,再去除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總是教然後才知不足,經過思考,總結如下:

  1、畫角和比角前應給出操作的要求

  在本節課對畫角的處理中,只是讓學生透過觀察出的角的特點來自己畫角,如果在畫之前有要求,比如,比誰畫得快,畫得多,在畫的過程中挑選畫的好的和畫的不對的,這樣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就會更積極,對角的認識就會更深刻。比角大小時應該給學生多加點思考性,比如,比誰做的角最大,比誰做的角最小,這樣既為後面學習比較角的大小做了鋪墊,還讓學生在活動中鍛鍊了思維。

  2、應該強調課堂教學的效率

  本節課總體的課堂教學效率比較高,但是在一些細節上有欠考慮的地方,比如,在學生找角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先集體找,再單獨彙報,這樣學生就全員參與了,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更高。

  認識角教學反思2

  星期一匆匆從湖州趕回來,一堆棘手的事情等待去完成,包括星期四的公開課,這也是本學期數學組第一次教研活動。此次湖州執行學習了幾何畫板,因此此次開課選擇了《角的初步認識》,一節幾何課,也讓自己嚐嚐鮮。首次嘗試用幾何畫板上幾何課,也是很值得回憶的。

  一、由熟悉的圖形引入

  備課前翻閱各版本教材,多是由操場情境引出角,這樣安排確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形象。但我的這幫孩子們,這個學期才見到素未謀面的操場,且生活經驗缺乏,能按老師的要求乖乖地、準確地找出角嗎?既然數學教學要摸清學生已有基礎,於是,我基於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三角形、長方形、五角星等有角的圖形的基礎,選擇以“露出角,猜出背後的圖形”為切入口引題,並從圖形中抽象出角。

  二、運用口訣,簡化難題

  朗朗上口的口訣,有時可以將複雜的步驟簡單化,學生也喜歡。在本課中,我想了兩個口訣:①當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後,我出示“角有一個尖尖點,它的名字叫頂點;角有兩條直直線,它的名字叫做邊”,突出角的尖尖點和直直邊;②在畫角時,也出示了一個口訣,簡化步驟。平時在教學中我也常用口訣,比如在算進位加、退位減時,編出了一個順口溜,學生學得很開心。

  三、巧用畫板,變不可能為可能

  以前在執教《角的分類》時,一直糾結於在PPT中如何讓邊旋轉起來,而今運用幾何畫板,一切都顯得輕鬆了。①兩條不相交的線,想要變成角,直接拖動來得更簡單,就不需要PPT的動作路徑;②利用不同角度旋轉,讓角不斷改變朝向,但始終是角,透過直觀對比感知,深化角的本質特徵;③設定旋轉,讓角隨意變大變小。透過兩角比賽,讓大小比較富有生命力,在幾何畫板的依託下,能讓學生大腦中建立角的.大小觀念。

  當然,遺憾總存在於課堂中,由於準備匆忙,課堂必備的語言沒有用心思考,思路也有些混亂。

  ①內容安排過密,學生學起來並不輕鬆。

  ②忽視學生獨立參與活動的細節。

  ③練習有些難,可能想讓練習設計的出彩,卻忽略了學生的能力。

  反思也點到即止,匆匆而過,此次開課有歡喜亦有汗水。

  首嘗畫板之喜悅,意猶未盡;

  首見學生之配合,難能可貴;

  首當其衝之課堂,猶為珍貴!

  認識角教學反思3

  認識角這一課,聽說是很經典的老課例,作為二上,其實有著不小的壓力,現在就這一節課的反思做一個梳理。

  1,經過了仔細研讀教參,教材以及從賈老師的一上中學到的亮點。

  特別是課研討。最終經過整理確定了上課思路和流程。較滿意的地方是思路還算清晰明瞭,有層次感。但是本節課學生操作活動較多,如何能讓學生的操作變得更有意義和有層次?充分發揮操作的意義,尤其是折角的部分,我就一直讓學生折,沒有實際意義。這部分的處理不夠好。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對這部分沒有真正分析透徹,他想傳達給學生的思想和知識我沒有理解。

  2,教材的重點部分如何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學生掌握的還算紮實,揭示角的特徵也是引導學生看,摸,總結,在學生說到角都有兩條線時我畫了兩條彎曲的線,由此學生意識到這不是角了,從而探究出角的兩條線是直的。這兩部分教學都還算滿意。但是在難點部分,節奏沒有掌握好,難點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開程度有關這個知識點教學還有待加強。由這點處理的失敗我想到一,我預設的不到位。我沒有很好的瞭解二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過好的卻不現實的預設了他們的學習和語言表達能力,以致於在備課時這部分我沒有花費很多的時間,沒有預設到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開程度有關我該怎麼引導或者怎麼揭示。果然課堂上學生只是意會卻表達不出來,我手足無措。所以預設和了解學生很重要。同時教師的課堂靈敏性也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