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心情教學反思(精選5篇)

心情教學反思

心情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情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情教學反思1

  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伴隨著富有動感、節奏輕快的音樂,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這正是新課標提倡的“體驗”式學習方法。《天天好心情》這首歌歌詞涉及到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學習生活——家庭生活。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注重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創編關於自己的歌詞,告訴學生每一件事都可以讓人擁有一份好心情,每一天都可以懷著好心情迎接陽光的到來,每一個人都可以讓好心情充滿整個生命,所以只要有好心情就可以讓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困難變得容易,生活才會更精彩。就比如自己積極創編,大膽的表演。都是快樂的。這節課學生熱情高漲,參與性強,能夠流利的演唱《天天好心情》,並能為歌曲準確的伴奏。

  心情教學反思2

  《擁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中的一個主題。教學中,我力求貼近學生實際,從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中選取學習材料、引發真情實感,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正確對待煩惱。針對書上的案例,讓學生為來噹噹醫生,為李萌解除煩惱開個“藥方”,透過故事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反思: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因此,我力圖在課堂中體現本課程具有三個基本特徵: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我在這節課中主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開展各種體驗活動,讓學生嘗試心理調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我消除煩惱和給別人帶去快樂的行為習慣。

  《擁有好心情》是孩子們和我非常喜歡的一節課,透過真正和學生“零距離”的交流,體驗到了新教材給我帶來的歡樂,它不僅讓我轉變觀念,而且品德與生活與心理輔導進行整合後,更感到其內容上的魅力。課堂來源於前期大量的調查,使我們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中說真話,達到對孩子生活有真正幫助的效果。我認為這堂課應該成為學生生活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成為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成為指導學生生活的過程。

  一、轉變教師角色,創設對話氛圍。

  在這節課裡面,我努力倡導一種尊重學生意見,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情感的課堂氛圍。我以學校“知心哥哥”的身份,走進學生中間,和他們交心談心,整堂課被和諧安全、真誠信任的氣氛所包圍。這樣學生才敢於傾訴,敢於說真心話。

  發展性德育理論認為,德育是一種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學應該成為一種對話,包括:一、學生與現實生活的對話,二、學生與教師的對話,三、學生與同伴的對話,四、學生與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的對話。對話,作為一種新型的師生交往方式,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而且遵循了教育的最基本原則──尊重每一個人。

  二、分層遞進活動,關注過程。

  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把新教材提供的內容當素材和資源,我設計了下面的活動:說說自己的煩心事,走出煩惱——我的反思,面對煩惱笑一笑。課前我調查了每一位同學的快樂事和煩惱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用真心話誘發了學生的真實體驗,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不快;以“心願箱”的來信過渡,由煩惱轉變到積極行動,尋找快樂!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其中變煩惱為快樂又分為兩個遞進的層次,自助和尋求互助。在內容上涉及到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交往、家庭生活等方面,體現開放性。

  我想,本課中真實的生活情境,真誠的活動交流,都充分地體現和尊重了以人為本,也希望能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幫助。追求真實有效的品德課堂!達到來源於生活,同時也能指導生活,真正讓孩子受益的目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絕不應是一種“告訴”,不能讓教師的“告訴”去扼殺學生的思考與體察,更不能讓教師的“知性”去扼殺學生的“感性”;不是我告訴孩子們,遇到煩惱你要怎麼去做,而是給他們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究、去建構,去盡情活動,去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鮮活的體悟與認知。

  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對學生生成問題的預設以及評價還要進一步努力。對真情互助環節的形式還可以再改進和豐富,面對孩子瞭解了這麼多變煩惱為快樂的辦法,應教給孩子學會選擇!當學生興奮、主動地參與活動時,講臺屬於孩子,交流屬於孩子,收穫屬於孩子!

  心情教學反思3

  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伴隨著富有動感、節奏輕快的音樂,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這正是新課標提倡的`“體驗”式學習方法。

  因此,在教學《天天好心情》時,一開始,我就讓學生隨著《快樂小舞曲》的旋律,用身體動作自主表現歌曲的風格,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喚起學生快樂的心情。並問學生你在開心的時候會怎麼樣?孩子們回答是“大聲笑”、“大聲唱”等等,以此來體會歌曲的情感。透過前面一系列的教學鋪墊,孩子們基本會唱了,我再啟發學生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本首歌曲。

  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創編關於自己的歌詞,告訴學生每一件事都可以讓人擁有一份好心情,每一天都可以懷著好心情迎接陽光的到來,每一個人都可以讓好心情充滿整個生命,所以只要有好心情就可以讓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困難變得容易,生活才會更精彩。“愛動、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完孩子唱歌后,我教孩子們學習跑跳步,透過形體動作來表達快樂的心情,將愉悅、歡樂的氣氛貫穿於學習《天天好心情》這首歌的過程中。

  本堂課的閃光點:

  師生以相互談話、交流為主要形式、參與表演,自主學習新歌,使學生感受到愛同學、愛朋友、愛家人、愛學校的情感;體會生活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熱愛生命與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與品質。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

  學生在學跳的過程當中,也許是太激動的緣故,紀律方面顯得很混亂,以後在組織教學方面我還要加強訓練。

  心情教學反思4

  今天,對大班情緒識別活動《我的心情》進行了執教,主要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1.能夠在觀察、感知中,瞭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徵。

  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知道好心情的重要性。我設計的環節是這樣的:

  一、出示表情圖片,瞭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徵——喜怒哀愁。

  二、體驗情緒特徵——情緒配對。

  三、內化遷移情緒特徵——幼兒分享與表情圖相對應的事情。

  在設計此次活動的時候,我主要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小細節:

  1.看錶情猜心情。我讓孩子們看四個表情,然後根據這四個表情來猜測不同的四種心情,當孩子們不能根據表情猜測心情的時候,我透過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讓孩子們能夠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對。我細心尋找了4張有具體事件的,分別代表4種心情的圖片請孩子們進行觀察、講述,然後進行情緒配對,並在孩子們回答正確後出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並且讓他們將情緒和具體事件進行了聯絡,明確了發生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並且能夠將事件和情緒進行較好地配對,遷移了經驗,有了初步的情緒體驗。

  3.繪畫分享情緒。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四種情緒的圖畫紙,每一種情緒都用一種彩色紙:粉色代表喜、紅色代表怒、藍色代表哀、綠色代表愁,還在每張紙上貼上了相應的表情圖,並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並繪畫相應的事情。每組分別投放了4種表情的情緒圖畫紙,主要是為了杜絕同組孩子進行相互間的模仿;每組只投放了5張圖畫紙,主要是為了幼兒人手一張,拿到什麼畫什麼,避免選擇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們一味地選擇“喜”這種他們比較熟悉的情緒進行講述。

  4.情緒巧轉移。當孩子們講述了自己的心情故事後,我用一個問題巧妙地轉移了孩子們的情緒:那你最喜歡哪種心情呢?為什麼?孩子們的經驗告訴他們,“喜”是他們最喜歡的事情。而且這時候我也巧妙地說了一句:“剛才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想畫自己開心的事情,看來,開心的事情最令你們難忘啊!”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情緒馬上就轉移到了“喜”。

  5.巧編心情故事書。最後,我自己設計了一本心情故事書,尊重每個孩子的描述,將每個孩子的心情故事都放進了故事書裡面,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也為整個活動進行了梳理。最後一句:“我們還會有很多其它的心情,下次,我們也把它畫到我們的心情故事中裡去。”很好地為此次活動進行了延伸,也讓孩子們明確到除了喜怒哀樂,我們還有其餘的情緒,為下一個活動做好了鋪墊。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自己設計的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小結清楚,並且能夠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提升。教學重點把握較好,並且能夠耐心地等待孩子,幫助孩子主動學習。不過由於時間倉促,“心情故事書”製作不夠精細,以至於插入故事圖片的時候不是很順利,需要改進。

  我覺得這個活動適合大班初期的孩子,隨著孩子年齡地增長,在大班下學期,可以加入情緒調節這一塊,讓孩子們在進行情緒識別的基礎上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繼而調節他人的情緒,讓整個活動更加飽滿。

  心情教學反思5

  《天天好心情》是湘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第一課,本課一開始透過感受《快樂小舞曲》的旋律,讓學生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自主表現歌曲的風格,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本課以“快樂”為主線,分為四個環節進行了教學:

  一、體驗音樂。透過律動激趣,喚起學生快樂的心情。

  二、體會歌曲的情感。教師提問學生你在開心的時候會怎麼樣?孩子們回答是“大聲笑”、“大聲唱”等等。

  三、學唱歌曲《天天好心情》。教師透過前面一系列的教學鋪墊,這時候孩子們已經基本會唱了。教師再啟發學生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本首歌曲。

  四、學習跑跳步。“愛動、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抓住這一特點,我教孩子們學習跑跳步,透過形體動作來表達快樂的心情,將愉悅、歡樂的氣氛貫穿於學習《天天好心情》這首歌的過程中。

  本堂課的閃光點:師生以相互談話、交流為主要形式、參與表演,自主學習新歌,使學生感受到愛同學、愛朋友、愛家人、愛學校的情感;體會生活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熱愛生命與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與品質。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在學跳的過程當中,由於沒有完全領會了老師的精神,或由於太激動的緣故,紀律方面顯得混亂,這是值得我以後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