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範文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範文

  《淺水窪裡的小魚》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看到沙灘上成百上千面臨死亡的小魚,將它們一條一條扔回大海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1

  《淺水窪裡的小魚》課文內容平實自然,貼近兒童生活實際,但感人至深,發人深省。小男海的行動令人肅然起敬。透過語言和動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質。在設計時,我著重在美美的言語和濃濃的情感二方面給學生打下終身發展的基礎

  語文課程首先要有語文味,這就是要給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技能技巧,語文課程究竟幹什麼?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本能,重點是學習動態言語的技能技巧,紮紮實實地讓學生理解語言、品嚐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領悟語言規律。給學生美美的言語,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識字,服務言語。如編兒歌識字、猜字謎,搞識字競賽,抓規律識字等等。字義是識字的中心環節,在設計中,對“在乎”一詞的理解,先讓學生讀讀說說議議,充分理解了小男孩這樣說這樣做的原因後,自然而然地體會到這是小男孩對自己的在乎,對自己的愛。“過不了多久”的理解也是注重“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進行教學,同時注重複習鞏固,減少遺忘,抓好書寫,力求美觀。只有抓好識字教學,學生掌握言語才有一定的基礎。

  2、抓想象,還原言語。“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地整合課程資源,透過角色互換,把自己當作淺水窪裡的一條小魚,平等對話。想象小男孩在撿魚、扔魚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想象自己被困在淺水窪裡的心情?會想些什麼?被救後會對小男孩說什麼?引導學生透過感受結合文字進行大膽想象,並用個性的言語外化出來。

  3、抓多讀,豐富言語。語文課要有琅琅的書聲,古人把學習稱為“讀書”、“唸書”,實在是抓住了語言學習的關鍵,只有“熟讀”,才能“精思”。“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些是古人讀書的經驗之談,至今仍有著一定的意義。語文課不能沒有琅琅的書聲,應該以讀為主,透過讀來解決語感的問題,透過讀,讀出我們想要講的'東西,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品評感悟及體味領會語言文字之美,用心靈和作者直接對話。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音、意外之境。在本課中,我緊緊抓住小男孩言行的句子,做到讀從整體入手,有層次,讀出個性化,讀的形式多,角度多,最終使學生言語得到豐富,言語能力得到發展。

  小男孩善良、執著、可親可敬的形象,走進孩子的心中,讓他們去感悟、去思索。當然,教師的情感投入是至關重要的。請看設計:

  1、創設情景,鋪墊情感。

  師匯入:小朋友,嘩嘩漲潮了,小魚兒隨著海浪媽媽向著海灘跑,前面有很多小坑,躲在裡面捉迷藏吧,“石頭剪子布”大家玩得真高興。退潮了,都記了回家,伸出腦袋找媽媽,呀,不好了,媽媽不見了,小魚落在水窪裡。……情景的創設激發起學生對被困小魚的擔心,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情感上的鋪墊,使學生產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動力。

  2、想象補白,強化情感

  這是情理交融的訓練,它不僅包含著能力的訓練、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指向學生的內心世界,並使情感的浪潮得到更大的推動。它和情景創設相得益彰,使明理悟情交融,是感情朗讀真情激盪。看下面的設計:

  現在大家就是被困在淺水窪裡的小魚,你們的心情怎樣?(擔心、著急、傷心等)不同的心情讀出不同的感受。

  下面的沙子要吸,上面的太陽要蒸,本來就只有一點點的水,很快就要乾了!時間緊迫,情況危急,這危難時刻,小魚們,你們在想些什麼呢?

  現在你就是那條被男孩救起,送回大海的幸運的小魚,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通過幾次想象補白,學生與小魚的情感已融為一體,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強化感受,使學生對文字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從而產生共鳴,在共鳴中入情,在共鳴中動情,在共鳴中生情。

  3、延伸拓展,昇華情感。

  在學生領悟中心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小鳥受了傷、頑皮的小兔子撞傷了自己的腳等,你會怎麼說,怎麼做?

  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愛心的機會,最後教師小結要保護動物、植物,送給學生一句話:“珍愛動物,就是珍愛我們人類自己。”這樣又一次昇華了學生的情感,也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使他們從小樹立要保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2

  《淺水窪裡的小魚》是人教版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故事。本課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條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裡,儘管沒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卻在乎每一條小魚的感受,他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透過這個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到當小動物受傷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來幫助它們。透過思想品質的教育,從而美化孩子們稚嫩的心靈。教學中本課時,我針對低年級的年齡特徵,結合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加強學生的隨文識字和語言文字的訓練,轉變教與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紮實語言文字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是一種語言性溝通或者語言性活動,其重要的特點就是“對話”。作為語文課堂教學,在進行“對話”過程中,必須重視語言文字訓練。我深知: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結合,讓學生憑藉語言材料理解詞義,並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教學中,我精心設計用“又……又……”句式描述淺水窪裡的水;用“也許……甚至……”說話,體會數量多的情境,再由此引導學生體會“成百上千”,由於有了前面的理解和鋪墊,對後一個詞語的意思一下子就明白了。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能從語言文字入手,抓住重點詞句,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義,引導、點撥學生把握詞句意思,提升感悟內涵,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語文課,就要帶領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體會,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只有透過紮實的訓練,才能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轉變教與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設計時,努力體現這一理念,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設計由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為什麼救小魚?在文中找一找相關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再由學生彙報,教師相機引導、點撥體會作者對小魚的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這樣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併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本環節以培養自學能力的教學原則出發,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體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