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語文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

語文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

語文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

  《西遊記》的故事,學生已經透過不同途徑看過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這樣的經典每個學生都能流暢地講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1

  《三打白骨精》故事中,白骨精的三變是故事的起因,在感悟這一人物形象時,我力圖透過原著中對“村姑”和“老公公”的描述,引導學生感悟村姑的“美”和老公公的“善”,更進一層挖掘出美的背後是心靈的醜,善的背後是心靈的惡。而對於老婆婆的形象感悟,我則換用對比的手法,扣住一個“閃”字展開教學,從而學生產生外表“可憐”,實則“可恨”。

  讀完“三變”,白骨精的反面形象就顯露無遺了。學生評價的詞語很豐富,有陰險,狡詐,貪婪,蛇蠍心腸,詭計多端等。我順勢引導:那麼在這三變中,白骨精分別是的是哪些計策呢?我當時預設的答案其實只有三個:美人計,離間計和連環計。誰知,學生生成的答案卻大大超越我的預設,而且十分在理。如:化作一縷輕煙,那是金蟬脫殼之計;扮作哭啼尋女的老婦,那是苦肉計;迫使唐僧念緊箍咒和逐回花果山,那是借刀殺人之計。學生的答案讓課堂變得更美麗,更有生趣,同是也讓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課堂進行到第30分鐘左右,是學生的思維出現疲憊,如何讓學生跳過這一“盲區”,將認真聽課進行到底?我根據教材內容,插播“聖僧恨逐美猴王”的影片,直觀、熟悉的西遊記電視片段牢牢地吸引了學生,唐僧的迂腐,糊塗,不分青紅皂白,孫悟空的冤屈,痛苦,但有情有義深深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影片播放結束,每個學生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話要說,或者是對唐僧的埋怨,批評,或者是對悟空的同情,安慰。此時此刻,安排學生寫話應該是水到渠成的。果然,學生都能靜心寫,表達自己的心聲。

  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2

  《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屬於敘事性課文。課文選自我國古典小說名著《西遊記》,根據《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改編。課文透過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讚揚了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於識別敵人詭計的鬥爭精神。課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又是學生所熟悉的故事題材,適合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進行簡要的複述訓練。課文的主要特點是:

  (一)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課文總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講述了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

  (二)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孫悟空機智聰明,“三次”識破白骨精的詭計;又疾惡如仇、堅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過。白骨精的貪婪狡猾,詭計多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為了吃唐僧肉,先變村姑,再變老婆子,最後變成老頭兒。唐僧膽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語句不同,用詞準確生動。“一打”是“劈臉一棒”;“二打”是“當頭一棒”;“三打”是“掄起一棒”。還有課後練習3中的帶點字詞同樣生動準確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1)“奪”字表現了豬八戒迫不及待、嘴饞的樣子;

  (2)“閃”字代表了一個很突然、很敏捷的動作。一個八旬的老婦人能作出這樣的動作,說明她的行為與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現了唐僧的膽小。

  (4)“笑”字表現了孫悟空的自信與樂觀。

  優點:本節課是一節讀書交流課,在上節課學生自主填寫讀書報告單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整體感知全文,然後走進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徵。我認為整節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緊緊圍繞“三變”“三打”“三責”,其間透過課文與原著的對比學習,採用“找句讀句---抓詞品詞---感悟交流”的方法,師生同品“三變”,學生自品“三打”與“三責”,不僅深入分析了人物鮮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語言,感受到名著帶給我們的魅力。課堂上師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學生對教材的解讀大大超出教師的預期,遠遠高出課文的要求,能夠聯絡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發言更是精彩紛呈,妙語連珠。不僅如此,學生們還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出並自主解決了“為什麼孫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難問題,從而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將文章的難點突破。不但懂得了孫悟空降魔除妖的艱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說的“反覆敘事”的寫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節生動,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不足

  1.課上教師對學生的“扶”有餘,“放”不足,不經意間對學生的還是干預過多。

  2.在交流“三打”“三責”環節時與“三變”的方式過於雷同,如果能夠讓學生在此環節中像同桌交流在自由發言,可能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