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明的一天》數學教學反思

《小明的一天》數學教學反思

《小明的一天》數學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學得輕鬆、愉悅、有滿足感,重要原因是:教師始終關注學生的需要,一切教學活動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根據學習內容的自身特點,根據課標精神,我在設計教學時力求體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聯絡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參與。具體的有以下幾個特點。

  1.精心設計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只有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學生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他們才能主動探索,進而獲取知識。

  課一開始,把準備的`小鬧鐘的時間調好,上課起立後班裡十分安靜,這個時候傳來了小鬧鐘的聲音!老師很驚訝的問:“什麼聲音,”順著聲音尋找到原來是個小鬧鐘。透過無意注意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與鐘錶有關係,用鬧鐘的話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人人參與。

  學生已經習慣了用“長針、”“短針”來描述某一時刻,在認讀整時之初,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及時加上一個簡單的鐘面介紹,明確時針、分針的名稱,為學生用規範、科學的語言描述某一時刻打下基礎。

  3.重視動手操作實踐。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課標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根據學習知識的性質特點,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來學習。如摸一摸鐘面觀察;在人手一個的學具鐘上操作;小組互撥互說;轉動畫面撥時刻;找朋友—畫時針或分針。在這些活動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數學”,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絡起來,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

  綜上所述,整堂課體現了關注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需要的主題,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處處為學生著想,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得到了滿足,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