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4》教學反思
本課也屬於形近偏旁的比較識字。教材分別用圖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根據字形的結構規律和每組詞語之間的相互關係,將12個詞語分為四組。與識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圖生活氣息較濃,有充分的'想象空間,為識字、誦讀、練習說話提供了憑藉。
教學中,我引導孩子明白四種偏旁部首的演變同時,聯絡自身生活體驗,感受“晴空 溫暖 晾曬”、“寒冷 凍結 冰雪”兩組詞語所傳達的意境,做到讀詞語、想意境、悟感受,真正做到切己體察。藉助圖畫感受“東海 黃河 長江”等詞語所傳達的意象,透過誦讀再現意象,感受東海、黃河、長江的壯美。
當然課堂上也不能一味的講解,孩子的興趣必須調動起來,因此,在課中,我在黑板上畫上太陽、流水、眼睛、冰塊的簡筆畫,再引導孩子說說這些古文字像什麼?這樣激起了孩子探究的興趣,並透過觀察比較,引導孩子從太陽、流水等的形狀試著說具體,這樣適當地進行語言訓練,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併為識字教學增添了情趣。
所以我想,我們的識字教學,應跳出為識字而識字的圈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漢字的神奇、感受漢字的魅力,達到孩子自主識字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