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冷的大衣教學反思範文
這是一首有情景的兒歌,對於中班的幼兒而言是比較適合的,但是,在教學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單調,以免孩子的興趣只能維持極短的時間。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遊戲入手——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做一做——藉此熟悉內容;再出示頭飾——進一步吸引孩子;最後在學習時借用誇張的身體動作引發孩子的激情——很好的吸引全部孩子的注意力。這樣,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動嘴、動手、動腦……綜觀整個活動過程,孩子能始終趣味盎然的投入到活動中,和老師的配合十分默契。分析原因,我覺得有值得自己珍藏的東西:
1.選擇孩子熟悉和喜歡的遊戲來切入活動主題,輕鬆、不著痕跡的集中了幼兒注意力,創設了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
2.透過自己的分析、結合教材特點,運用教具、遊戲、自身的形體語言等豐富的手段和方法,使材料本身更具吸引力,使活動過程更豐富。
3.各種手段和方法不僅要使活動更豐富,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對教材本身起到完善、補充或者促進的作用。在這個活動中,由於教材本身簡單重複,如果不尋求外在手段的變化很容易讓人感覺單調,所以要透過不斷變換的形式來彌補。但如果換做另外一個本身內容豐富的教材,那麼方法和手段就應該有新的、不同的要求。
所思所悟:
在準備活動“不怕冷的大衣”的時候,我感得要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冬天的寒冷以及運動所帶來的熱量、並能隨兒歌變化簡單的動作。所以,我覺得在這首兒歌最突出的點是“變”。而這個活動最可以把握的點也是這個“變”字。因此,結合對在這個字的理解,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和誇張的動作,引導孩子一起投入活動。在實際的活動中,老師能始終保持一種喜歡和欣賞的狀態,開開心心的講、做、念,這很好的感染和吸引了孩子,孩子們也跟著老師一起感受因為運動所帶來的熱量,使孩子知道在冬天我們應該透過運動來驅趕嚴寒。。
本次活動,我感悟最深的,是一個活動中老師的狀態。對於中班的孩子而言這一點顯得特別重要。固然圖片、頭飾、木偶等都是吸引孩子的外在手段,可是如果一箇中班教師沒有發自內心的激情,那是無法感染所有的幼兒,也不能讓孩子在整整一個活動的始末都全神貫注的。能讓剛進小班的孩子這樣投入的參與一個活動,並且是全部的孩子、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我覺得很高興。於是,我決定把本次活動的一條經驗寫給自己,那就是——面對中班的孩子,你要充滿激情,對孩子的激情、對教材的激情、對活動每一個環節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