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統計》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統計》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統計》教學反思

  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於教師自身的反思、教師自身對自身的評價和教師自身的自我改造”。如今,倡導教師應該成為研究者和反思者。那麼,教師只有把教學與反思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行為時,教師的教學才具有教育哲學的意義,其行為也才有了更富理性的內涵。

  基於對以上文字的理解,我對自己所上《統計》一課,做一個反思性的分析,從中得到啟發,以反思促進步。

  一、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仍持堅定可行的態度。

  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主要圍繞課標精神、教學目標、課題研究進行教學設計的。

  1、《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課本在學生學習內容的選擇上遵循著這一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數學化,並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節課中,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只要求學生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分類,而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較低的,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進一步豐富學生活動的經驗。例如:調查一個小組中的同學最喜歡一類電視節目和一類球類活動的情況。

  2、在這節課中的教學目標,我抓住:經歷統計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會用統計表來表示資料整理的結果、提出並解決與資料資訊有關的問題、組織學生參與合作。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到以上的幾個方面,讓學生在教師的“導”下,進行有條理地、輕鬆地學習新知的。

  3、課題源於教學中的'困惑,並在困惑中不斷研究、發現,為進一步搞好教學服務。課題為:《課堂中學生傾聽、表達、合作能力的培養與評價》。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強調參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注重評價過程,關注個體差異,評價民主化,多元化。這節課教學《統計》,並且是: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在一堂課中對學生進行“傾聽、表達、合作”三個方面的得星情況的統計,不僅能讓學生之間產生積極的競爭作用,同時可以利用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對自己班的情況,在這些方面進行一個瞭解,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統計的意義與本質作用(資料資訊的處理)。

  二、評價應做到:點到為止,不可氾濫。

  這節課中,我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並對四個小組進行競賽式的評價,其效果較好,但在評價的多元化上做得不夠好。一節課中,我是這麼做的:1)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進行傾聽、表達、合作三方面的評價,途中也讓個別學生說一說自己意見,儘量做到評價的民主性。2)在場聽課教師的評價,主要理念:互動式評價。人們常說:畫龍點睛。在這節課中,我對這四個字的理解不夠到位。如果只讓一位教師或兩位教師參與評價,那麼,教學時間和效果會恰到好處。在這個環節中,我做得有點主次不分:這節課是評價為主呢?還是統計呢?而我讓5位在場聽課教師參與評價,多了,而且得星數呈平均分配狀態,起不到“心理不平衡、失望、看到不足……”的效果。

  三、應充分利用本節課的課堂評價,體現:在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課堂評價要體現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可主要是因為時間上不許可,也因為在場教師評價多了些,影響到了後面的教學。但在學具的統計表中,準備讓學生統計本組得星總數,也讓學生從顏色上進行統計。如果有時間讓學生這麼去做了,則能更好地體現本節課統計知識的難點所在,也能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學習統計知識的意義。

  感想: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或這或那的不足,但“個性化”教學,讓教師不再感到壓力,而是一種展示與探討。而教學反思,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讓我意識到:學習不是以前要做的事,也不只是現在要補做的事,而是一直要堅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