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清澈的湖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課文記敘了小潔面對清澈的湖水,自己手裡的麵包紙從“想扔”到“攥著”的變化過程,景色美和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課文告訴孩子們,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
在備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採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選擇寫景的.內容學習,在充分領略到景色美后,再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潔的句子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由感受具體形象的景美,昇華到領悟抽象的人美。在開課時我首先提示學生,什麼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在講課中我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反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文字中體會景色美,心靈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薰陶。最終達到知與情的和諧統一。課文講完後,我啟發問學生“你想對小潔說什麼,對小男孩說什麼,對自己說什麼”
透過問題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課後,我覺得在對課文的閱讀指導方面做得還不夠。方法訓練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