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長亭送別的教學反思

長亭送別的教學反思

長亭送別的教學反思

  經過幾天辛苦的備課,在鄒老師的指導和各位同仁的幫助下,我終於完成了《長亭送別》的彙報課。下面是我簡要的教學反思。

  我自己較為滿意的:

  第一,整體思路清晰,從“意境美、人性美和語言美”三個方面來鑑賞文章;

  第二,對文字內容的把握準確、透徹(在上課之前,我對課文已進行過多遍的閱讀,首先要求自己讀準讀深讀透,再查閱大量的鑑賞資料,擴充套件視野,加深理解,最後化用為自己的'東西,唯一遺憾的是時間短促,沒有功夫閱讀《西廂記》一遍);

  第三,對曲詞鑑賞的知識,還是能分析到位,對曲詞的品味,還是能比較深透(因為自己平時喜歡讀古詩詞,積累不少這方面的閱讀鑑賞知識,在這方面上觸類旁通的悟性還是有一點點);

  第四,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把課堂的精彩留給學生;

  第五,在學法指導方面,注意培養學生的曲詞鑑賞的遷移能力;

  第六,學生的討論、發言還算熱烈、踴躍,因為是借班上課,能有這樣的效果基本滿意。

  但也存在不足:

  第一、佈局有不合理之處,如“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

  第二,在概括情節和崔鶯鶯叛逆性格方面,由於內容簡單,所以沒有較好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第三,由於課的內容安排多,沒有讓學生多幾次朗讀;

  第四,鑑賞時理性分析多些,感性東西少些,有高三教法的影子;

  第五,“人性美”和“語言美”兩部分之間沒有注意到過渡、銜接。

  對語文教學的思索:

  第一,曲詞鑑賞課應該怎樣教才算理想呢?多些美讀感悟,但實際上多是停留在皮毛、膚淺的東西上,品味不夠深入;多些理性分析,又過於呆板,影響到美感。以讀作前奏、鋪墊,整體感悟後,稍作分析,深入品味,可能是比較理想的設計方法。高三不能呆太久,這次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有高三的教法定性思維的影響,太明顯了。現在想起,種種困惑與干擾的癥結也許在此。

  第二,設計問題儘可能考慮周全、細緻,注意啟發過程的細針密線。我是一個做事細心的人,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很注重這一點。但這次真的大意、粗糙些。這是這堂課上我對自己最不滿意、最不能原諒的地方,也包括課堂語言的設計。細細思量,又覺得自己的教功不夠,鄒老師的遊刃有餘、黃勝老師的駕輕就熟,永遠是我追求、學習的目標。

  第三,自信與個性,很重要,也是語文老師應該擁有的。說課後,對原教案進行過多的改動,如思路,原來先講人物形象,後講意境美,我覺得這樣較合理,但後來採取了建議,作了錯誤的調整,把“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也許顧慮過多,對自己信心不足,個性的東西也少加入,從而影響到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