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五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五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49人,其中男22人,女27人。經過5年的努力學習,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學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有一定的認識,集體主義觀念在逐步加強。六年級了,大部分學生意識到自己面臨升初中的壓力,所以班級中湧現了一批積極分子,在行為習慣上都成為同學的好榜樣,比如:黃愛虹、李定輝等。另外一些學生學習興趣也逐漸濃厚,學習積極性慢慢提高,有了一定的競爭意識,比如:朱君鴻、李開揚等。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後10%的學生:陳陽卓學習很積極,可是今天會了明天又忘了;還有劉迪、何杞等他們都是求上進的孩子,但是他們成績不如人意。如何讓每個孩子在學習上都有進步?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接下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要因材施教,儘量從畢業班的實際出發,結合新課程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素質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共有課文二十八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十四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四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線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連結”兩次。“口語交際和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和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臺”“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臺”安排了一次。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2、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3、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透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5、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2、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四)口語交際:

  1、能根據交流的物件和場合,做簡單的發言。

  2、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策劃簡單的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2、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四、本學期的奮鬥目標:

  1、本學期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每次測驗、考試爭取無一人不及格。平時作業的佈置分層次進行,根據每個同學的不同水平,佈置合適的作業,做到因人而異,力爭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突破。

  2、作文方面也因人而異,要求有所不同。每週一篇週記。採用一週自寫,一週抄寫優秀作文,而且自己選擇題材。一學期完成大作8篇,使學生從心裡喜歡作文。為各類競賽作準備。

  3、認真做好“學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建立檔案,充分利用課內外的時間加以輔導,並與學生家長經常聯絡,爭取成績有所提高。

  4、讀好書,注重語文課內的閱讀指導,培養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面,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讀好幾本書;練好字。爭取全面豐收。

  5、形成一個好的班級集體是這學期最主要的奮鬥目標

  新學期中,定當更進一步,力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更大成績。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班況分析:

  本班學生40人,男生19人。語文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有:秦瑞雪、柯餘婷、付瑩瑩、陳軍等,後20%的學生有:蔣玲玉、王傑、袁海敏等。大部分學生需繼續加強雙基的訓練,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時由於學生閱讀的自覺性不夠,閱讀面不夠廣泛,因此將在訓練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爭在原有基礎上作進一步提高。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線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連結”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 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臺”“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臺”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學習到五年級下冊,學生累計認字3000個,提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前三學段識字量。故從本冊教材開始不再安排識字任務。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複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裡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裡的,有的是略讀課文裡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五年級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號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號標出。為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絡的整體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口語交際 習作” 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三、全冊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準確的落實。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絡起來,做到“瞻前顧後”──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複習、應用,後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

  2、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於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對於書寫練習,除閱讀課上指導寫字外,主要憑藉本冊配套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

  3、閱讀教學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

  繼續憑藉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要使學生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整冊教材的重、難點:

  1、詞句訓練始終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訓練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朗讀訓練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

  3、閱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注意讀中有悟,重視獨特感受。

  4、習作訓練既是小學階段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要切實培養學生寫文尤其是寫記敘文的能力。

  5、積累語言也是一個教學重點。本學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詩、成語、對聯、諺語,重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和積累語言,做到熟讀成誦。要充分利用好我的網站(琴夢樂園教師部落格)上的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積累運用的訓練。

  五、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組: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3、品味優美的語言,透過背誦、練筆等形式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

  第二組:

  1、讓學生在字裡行間感受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併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

  2、讓學生透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感悟、表達自己的愛國情,強調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和培養學生的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三組:

  1、讓學生閱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意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透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作方法。

  第四組:

  1、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絡,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2、引導學生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運用“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鼓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組:

  1、初識魯迅,瞭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2、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3、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4、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第六組:

  1、透過蒐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蒐集並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透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第七組:

  1、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學習作者將這種真摯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第八組:

  1、欣賞音樂、繪畫、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2、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事時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

  3、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4、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透過閱讀和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瞭解各種藝術。

  六、作文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班同學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選材、組織材料、完成習作。大部分同學也養成了看作文書,做摘抄積累語言的習慣。但從習作內容看,仍存在立意不新,選材不典型,層次不清晰,表達不具體,語句不通順,錯別字多等不足之處。

  (二)訓練內容:

  習作的編排注意兼顧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應用文。記實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組、第五組、第八組,分別是“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用一兩件事介紹小夥伴”“學習藝術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寫“一件藝術品”、“一次藝術欣賞活動”。想象作文有:第一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或聽音響講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組,藉助漫畫寫感受或編故事;第五組,根據材料擴寫;第七組,根據圖片報道寫故事。應用文分別安排了寫演講稿或讀後感,寫建議書以及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三)目標要求:

  1、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寫讀後感,要表達真情實感;

  2、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關注事情發生的環境,當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側重點不同;

  3、看圖作文,寫出理解和感受;

  4、續寫,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

  5、根據圖片報道習作,要求想象合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6、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訓練重點:

  1、注重激發興趣,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

  2、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3、重視習作以後的交流和感受。

  (五)訓練措施

  1、針對每次習作的訓練內容及要求,教師組織學生認真做好課前準備,使教師靈活教學,學生有感而發。

  2、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的自由表達。

  3、多寫多練,從多種形式上讓學生經常練筆。

  4、注重習作以後的修改、交流和展示。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簡析:

  本冊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3篇主體課文,2篇拓展閱讀,1個綜合活動,主體課文下設2個思考題(內容/形式)主體課文側面設“小資料/我的視角/日積月累”三個欄目,綜合活動包括“導語——活動過程——單元小結”三部分內容。語文學習是從多角度考慮學生的發展,以整體漸進的形式向前推進的。“整體”的含義有兩個:

  ①三個維度整體設計,每個環節都應體現三個維度的發展。

  ②聽、說、讀、寫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是綜合的。單元之間體現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序”,而不是知識體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體系。每個單元沒有明確的教學要點——沒有單元提示、預習提示、單元知識短文等,各單元之間,不能連成一條知識點和能力點的“線”。 各單元內容相對集中,借“題”組合在一起,為學生學習語文創設一個情境,便於教師和學生借“題”發揮主動精神和創造性。

  二、教學目標

  1、透過本冊課文的學習,要使學生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學生的愛美的情趣; 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會生字,複習查字典的方法,養成自覺運用字典的習慣。

  3、進一步提高聯絡上下文和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積累詞語,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4、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透過教材中“小資料”、”我的視角”、“日積月累”等欄目, 展示學生自學產生的問題、獨立的見解、改進的意見、延展開的思考、總結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等等。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創造精神。

  5、閱讀適合程度的課外讀物,瞭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本學期閱讀不少於20萬字。

  6、樂於參加討論或辯論,稍作準備,能講清楚自己的意思,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7、能抓住重點進行觀察事物,養成勤于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事情真實,有一定的條理。

  三、學情分析

  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本班學生透過中、高年級階段的訓練,基本接受了識字、詞、句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和理解、積累及運用詞句的能力,但還比較薄弱。本學期將根據新課標教材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並重視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把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語文能力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提高觀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全班有學生54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原始的班級的學生,還有40多人是新分來的學生,對於學生的狀況還不是很瞭解。但從成績上分析看普遍閱讀能力強,基礎知識牢固,寫作水平較高。但是優秀生之間也有差距,其中有些同學不止閱讀水平高,而且寫作也不差,而有些同學閱讀水平高,寫作也不差,但寫字差; 後進生7人。有不愛按時完成作業;有上課不認真聽講,閱讀寫作差,而智力並不差,需要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的教育,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而另一個則是智力和基礎都較差,需要老師多下功夫,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爭取在現有基礎有所進步。

  四、教學措施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詞句訓練始終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其訓練的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社會實踐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語,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方法。

  2、思考練習的教學要充分利用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練習朗讀,指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朗讀的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繼續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歸納、小結和講解。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透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5、繼續指導學生寫好學習計劃和總結。

  6、繼續加強對學生寫字的訓練,堅持每天讓學生寫60個鋼筆字,做到正確、規範、勻稱、美觀。

  7、加強作文的指導和評講,作文評改繼續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評論方式,本學期大作文5次。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六(1)班共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綜合看來,本班學生大部分學生熱愛學習,積極要求進步,但也有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較差,對學習語文缺乏一種熱情,特別在閱讀習作方面。本學期,針對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材簡析: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高年段閱讀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主題單元,放大空間,突出重點,關注銜接。”

  一、採用主題單元組合教材

  所謂主題單元,就是圍繞某個主題組織3---4篇課文成為一個單元,本單元的“習作”“練習”內容也儘量予以配合,凸顯這個主題。如六年級上冊的七個單元分別是:心中有祖國、人間真情、奮鬥與生存、民風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風采、讀書有方。其中第二單元圍繞人間真情這個主題,透過三篇課文,多角度、立體地歌頌了人情美、人性美。

  全冊課本安排了7個單元。每單元安排閱讀課文3-4篇,共25篇。全冊教材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二、放大語文學習的空間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特別重視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六年級教材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個特點:

  一是安排了閱讀指導文章--《養成讀報的好習慣》《讀書要有選擇》,交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儘快學會閱讀以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讀書我快樂”欄目,向學生推薦名著,六上是《魯濱遜漂流記》,六下是《西遊記》。

  三是單元練習採取活化訓練的思路,注意了語文課內和課外學習的結合,開闢了“語文與生活”“閱讀與積累(感悟、欣賞)”等。“語文與生活”“閱讀與積累(感悟、欣賞)”進一步拓寬了閱讀,擴大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四是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系列--‘學和做’”。每一冊安排一個“學和做”,而這個“學和做”就是一個實驗、探究的小專題,是集閱讀、寫作等語文能力訓練於一體語文實踐活動。六上安排的“讀報和剪報”,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長冊”。

  三、突出了重點學習習慣專案的培養

  教材每冊的開篇仍然安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學習習慣專案,雖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卻是貫穿於該冊語文學習之中的重點訓練專案。因此這些專案在該教材裡也反覆體現。如六年級上冊安排的“不懂就問”和“勤於蒐集資料”兩個重點專案,後面的課文《學與問》就呼應了“不懂就問”這個專案,在閱讀、習作及其單元練習中也都反覆凸現了“勤於蒐集資料”的訓練。而六年級下冊的兩個重點專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學會運用”,不但透過課文《讀書要有選擇》和“我讀書我快樂”“學和做”等重點訓練欄目有所體現,而且在閱讀課後練習、習作和單元練習中也反覆安排了訓練。

  四、關注與初中學習的銜接

  第三學段特別是六年級兩冊教材,在結構形式和選文的難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靠攏。比如名家、名篇的課文比重明顯增大;主題單元的編排結構,就是與初中階段主題單元的教材編排和教學理念一脈相承的;文學常識(作家卡片、名著便覽)、課外閱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欄目的開設等,都有利於小學閱讀教學和初中閱讀學習的銜接,有助於小學閱讀教學向初中閱讀學習的過渡。

  三、教學目標和具體措施:

  一)閱讀教學:

  1、朗讀、默讀並重,提高默讀速度“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學會瀏覽,並能“根據需要蒐集資訊”。不斷提高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豐富其知識積累。

  2、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引導學生辨析比較其感情色彩,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透過表情朗讀、繪聲繪色地講述課文等,讓學生接受情感的薰陶,領悟課文的寫法,內化課文的語言。

  3、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引領學生感悟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服務。

  4、學會閱讀敘事性作品、詩歌和說明性文章。

  二)口語交際:

  1.盡力創設良好的交際情境,激發學生表達、交流的慾望;

  2.注重實效演練,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中習得交際的技能;

  3.充分利用評價激勵的功能.進一步開發學生交際的潛能;

  4.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不斷拓寬口語交際訓練的渠道。

  三)習作:

  1、長短課結合,課內外聯絡,在活動實踐中成文;

  2、在主題單元中獲取資訊。借鑑寫作思路和方法;

  3、改進評價方式,提高習作修改能力,“評--改--評”相結合,使學生養成了自改、互改、討論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風氣、好習慣。

  四)單元練習:

  1、注重實踐,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注重整合,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3、注重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4、注重持久,單元練習訓練點與平時教學的融合,,充分挖掘利用各種資源,強化自主實踐意識,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課外活動計劃

  1、讀報剪報,其樂無窮。

  2、參觀訪問,收益匪淺。

  3、走進大自然,學看無字書。

  五、教學進度:

  第1---3周(9月1日-9月15日):

  檢查寒假作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二);1、我們愛你啊,中國;2、鄭成功;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4、古詩兩首;習作1;練習1。大作文1篇。

  第4----5周:

  5、負荊請罪;6、船長;習作2;練習2。大作文1篇。

  第6----8周:

  8、小草和大樹;9、輪椅上的霍金;10、生命的林子;1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我讀書我快樂;習作3;練習3。大作文1篇。

  第9----10周:

  12、姥姥的剪紙13、牛郎織女;14、安塞腰鼓;習作4;練習4。大作文1篇。

  第11----12周:

  15、青海高原一株柳16、草原;17、麋鹿;期中複習、考試,作文1篇。

  第1`3----14周:

  期中試卷分析、評講、個別輔導;18、給家鄉孩子的信;19、錢學森;20詹天佑;籌備家長會。大作文1篇。

  第15----16周:

  21、鞋匠的兒子;22、古詩兩首;習作6;練習6。大作文1篇。

  第17----18周:

  23、學與問;24、大自然的文字;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習作7;練習7;學和做(3)籌備家長會。大作文1篇。

  第19---20周(複習考試-寒假開始):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5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圓滿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使日常的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也為迎接明年的畢業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現結合本人所任班級的實際情況和語文教材的內容,制定出本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今年所擔任的六年級(1)班的學生,共有42學生人。這個班級是我從一年級一直帶到了今年六年級,是個師生都相互瞭解的班級,是個很有凝聚力的班級。經過前五年的學,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慣,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大部分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課前預和課後復,平時喜愛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

  但是,由於少部分學生因為基礎較差、沒有學興趣或是留守學生,還需要老師加強管理,培養興趣,爭取這部分學生成績能有所提高。新學期中,一方面要加強“雙基”訓練,一方面著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課文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慣(十一)”、“閱讀”、“作”、“練”和“學和做”組成。

  1、關於課文。本冊教材安排課文25篇。教材所編選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為學生學語文知識,練好語文基本功,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關於作。本冊課本共安排了7課。

  3、關於練。全冊教材共安排綜合練7個,每單元后面安排1個。單元練以綜合性為主,內容包括語文與生活、誦讀與欣賞、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及學寫毛筆字等內容,既相對獨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總的目的要求

  1、培養做讀書筆記和不懂就問的慣,透過多種渠道學語文,學會蒐集材料並養成慣。

  2、準確認讀206個生字。能夠按筆順正確默寫生字152個字.能把字寫端正、寫勻稱。繼續練用鋼筆寫字和寫毛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4、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5、學有順序、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文章;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修改自己的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課內作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作。

  四、教學措施

  1、始終用素質教育理論和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日常的教學工作,並且注意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使理論和實踐融合為一體。

  2、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情況,適當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

  3、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

  4、授課過程中,依照設計好的教案,靈活多樣地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電教裝置,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始終以學生為學主體,引導學生改變學方式,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以提高學效率。

  5、課後,注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及時復好所學的新知識。

  6、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和作文,並組織好單元測試。

  7、平時注重向別的老師學,積極參加教研組的各種教研活動,以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

  新學期中,本人將力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