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彙總6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供四年級下學期使用,全冊共有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收發電子郵件”。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電子郵箱和收發電子郵件。第二單元是“網上交流”,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和學會使用BBS、QQ和部落格。第三單元是“多媒體素材的採集”,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使用相應的工具進行圖片、文字、聲音、影片的採集。第四單元是“簡單的影象處理”,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並學會ACDsee8。0,並會進行簡單的影象處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共有兩個班,共有學生75人,他們分別來自校周圍所轄村,由於學校地處農村,學生對資訊科技陌生,多數學生對其知識及作用知道的太少,只是玩遊戲,看網路電視,因此,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網路,瞭解資訊科技給學習及工作帶來的更大方便與使用價值,還有,部分學生對資訊熱情不高,對應用程式更是缺乏瞭解。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認識電子郵箱,瞭解電子郵件的收發、管理等知識,知道電子郵箱的地址格式與組成。
2、學會申請免費電子郵箱,利用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能夠管理自己的電子郵箱。
3、形成正確、合理地利用網路資訊資源的意識,確立網路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念。
第二單元:
1、瞭解BBS、QQ部落格等幾種網上交流的形式。
2、學會在網上交流、寫作、讀書的方法,掌握網上交流操作技巧,學會篩選有效資訊。
3、明確網上交流的規則,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做一名文明的網上使用者。
第三單元:
1、瞭解採集多媒體素材的方法。
2、掌握獲取文字、圖片、聲音、影片素材的方法,提高利用不同工具獲取不同素材的能力。
3、感受各種資訊科技帶給人類的便利和危害,樹立合理使用資訊和資訊科技的觀念。
第四單元:
1、認識ACDsee8.0,瞭解ACDsee8.0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2、掌握使用ACDsee8.0新建資料夾、複製圖片、對檔案批次處理的方法。熟練掌握調整影象大小、裁剪、旋轉、曝光、新增文字和藝術處理的方法,掌握列印照片的方法。掌握製作電子相簿和播放電子相簿的方法。
3、熱愛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申請免費電子郵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郵箱;讓學生學會在網上交流、寫作、讀書的方法,掌握網上交流操作技巧;掌握獲取文字、圖片、聲音、影片素材的方法;掌握使用ACDSee新建資料夾、複製圖片、對檔案批次處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管理好自己的電子郵箱,學生能篩選有效資訊,提高學生利有不同工具獲取不同素材的能力,掌握製作電子相簿和播放電子相簿的方法。
五、教學方法、措施:
根據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及上機操作能力。一般採取的方法是:教師演示法、寓教於樂法、情境教學法等不同方法,提高學生的水平。
六、教學活動安排:
本學期根據學生的特點,初步計劃有以下活動:打字比賽、畫圖比賽、電子相簿製作比賽等。
七、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收發電子郵件
第一課免費郵箱網上尋—————————2課時
第二課神奇郵箱大揭密—————1課時
第二單元網上交流
第一課眾說紛紜話論壇——BBS———————1課時
第二課網路連著你我他——QQ————2課時
第三課記錄成長的足跡——部落格————1課時
第三單元多媒體素材的採集
第一課圖片和文字的採集———1課時
第二課聲音和影片的採集——————2課時
第四單元簡單的影象處理
第一課初識看圖的好幫手————1課時
第二課照片的管理———————1課時
第三課照片的處理(一)——————2課時
第四課照片的處理(二)————2課時
第五課製作電子相簿——————5課時
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四年級共三個教學班,每班學生都有70多人,機房只有電腦30臺,呈現人多機少的情況,所以教學中只能將學生進行分組,安排兩至三人一臺電腦。四年級學生接觸《微機》這門課程時間不長,由於學生對微機的認識大多數來自生活的感性認識,瞭解微機的用途是打遊戲、上網等感性認識,對於微機的基礎知識根本不瞭解,但多數同學由於認為其能打遊戲的功能,因此對“微機”還比較感興趣,積極性還比較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揮其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編版,內容包括:資訊科技與計算機,計算機的硬體和計算機的軟體,讓電腦開始工作——-開機和關機,認識windows視窗的組成等內容。四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瞭解計算機的用途及其組成,能夠正確地開機和關機,能夠輸入漢字等內容。
四、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上機習慣,形成良好的資訊素養。、
五、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開機、關機,認識計算機硬體及軟體的組成,認識windows視窗的組成。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六、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3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供四年級下學期使用,全冊共有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收發電子郵件”。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電子郵箱和收發電子郵件。第二單元是“網上交流”,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和學會使用BBS、QQ和部落格。第三單元是“多媒體素材的採集”,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使用相應的工具進行圖片、文字、聲音、影片的採集。第四單元是“簡單的影象處理”,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並學會ACDsee8。0,並會進行簡單的影象處理。
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認識電子郵箱,瞭解電子郵件的收發、管理等知識,知道電子郵箱的地址格式與組成。
2、學會申請免費電子郵箱,利用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能夠管理自己的電子郵箱。
3、形成正確、合理地利用網路資訊資源的意識,確立網路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念。
第二單元:
1、瞭解BBS、QQ部落格等幾種網上交流的形式。
2、學會在網上交流、寫作、讀書的方法,掌握網上交流操作技巧,學會篩選有效資訊。
3、明確網上交流的規則,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做一名文明的網上使用者。
第三單元:
1、瞭解採集多媒體素材的方法。
2、掌握獲取文字、圖片、聲音、影片素材的方法,提高利用不同工具獲取不同素材的能力。
3、感受各種資訊科技帶給人類的便利和危害,樹立合理使用資訊和資訊科技的觀念。
第四單元:
1、認識ACDsee8。0,瞭解ACDsee8。0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2、掌握使用ACDsee8。0新建資料夾、複製圖片、對檔案批次處理的方法。熟練掌握調整影象大小、裁剪、旋轉、曝光、新增文字和藝術處理的方法,掌握列印照片的方法。掌握製作電子相簿和播放電子相簿的方法。
3、熱愛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免費郵箱的註冊和收發電子郵件。
2、學習論壇、qq、部落格註冊方法,掌握網上交流的技巧。
3、掌握文字圖片素材採集方法。
4、掌握ACDSEE處理照片的常用技巧並初步學會製作電子相簿。
四、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收發電子郵件
第一課免費郵箱網上尋——————————1課時
第二課神奇郵箱大揭密——————————1課時
單元複習檢測合計2課時
第二單元網上交流
第一課眾說紛紜話論壇————BBS———1課時
第二課網路連著你我他————QQ————1課時
第三課記錄成長的足跡————部落格——1課時
單元複習檢測合計2課時
第三單元多媒體素材的採集
第一課圖片和文字的採集——————————1課時
第二課聲音和影片的採集——————————1課時
單元複習檢測合計2課時
第四單元簡單的影象處理
第一課初識看圖的好幫手——————————1課時
第二課照片的管理————1課時
第三課照片的處理(一)——————————1課時
第四課照片的處理(二)——————————1課時
五課製作電子相簿————1課時
單元複習檢測合計2課時
期末複習、綜合練習、期末檢測合計4課時
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
四年級共有3個教學班,學生一百多人。學生上資訊課的興趣比較高,在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基礎上,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參差不齊,另外由於教學裝置不足,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技能點掌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15課,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畫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對複雜圖形的畫法,檔案的儲存與開啟,圖形的簡單編輯作了講解。有以下特點:
(1)教材貼近學生,符合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學習需求;
(3)設定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課題。
三、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畫圖”程式以及視窗的組成及各種繪圖工具。
2.學會調整畫板的大小以及掌握“鉛筆”和“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學會運用“直線”和“曲線”工具畫圖。
4.掌握利用“橡皮”和“撤銷”命令來修改圖畫的操作技巧。
5.掌握“矩形”和“圓角矩形”的畫法和技巧。
6.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繪畫技巧。
7.掌握“用顏色工具填充”和“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8.掌握使用“噴槍”和“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9.掌握奇特的“文字”工具。
10.學會檔案的“儲存”和“開啟”的方法。
11.掌握奇妙的“放大”與“選定”工具的使用方法。
12.掌握複製圖形與組合圖形的方法。
13.掌握對多變的圖形的“翻轉”操作。
14.掌握圖形水平與垂直拉伸、扭曲的使用方法。‘
15.掌握設計賀卡的方法。
四、教學措施
1.基本要求要明確,著重強調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2.練習之前讓學生充分地圍繞主題談一談,說一說,讓主題在學習的頭腦中有深刻的印象。
3.注重作業評價,展示優秀作業。
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總共7個班,三百多名學生。人數多計算機太少,學與練不能很好的`結合。透過一年資訊科技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這一課程產生較大的興趣;並有了一點的資訊科技的操作基本技能、技巧。但是女生的動手能力比男生普遍要差一些。有電腦家庭的學生比沒有的同學要好的多,他們有時間去自學計算機的知識。在本學期將接觸一個新的學習內容,認識一個新的網路世界。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精神,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後進生的指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從中體會到資訊科技中的奧秘與樂趣。
二、教材分析
第一,滲透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結構,精心選取最實用、最前沿的內容,盡力克服以往“偏軟、偏微軟”的弊端,合理拓展了資訊科技學科的內涵。
第二,注重創設高度真實的學習情景,幫助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掌握使用的、易遷移的知識與技能。
第三,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分散到不同學年的實踐活動中,力求透過任務需求的提升引領學生螺旋上升式學習。
第四,鼓勵學生將學到的資訊科技技能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中,以推動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實現資訊科技作為學習物件與學習工具的雙重價值。
第五,注重對相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並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
3、認識WORD視窗組成,掌握在WORD中輸入文字、編輯文字、編排數學公式、製作封面、製件書籤、在Word中插入表格圖片等,培養學生運用WORD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的意識,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
1、文字的編輯。
2、儲存、開啟文件。
3、文章的修飾。
4、圖片的插入。
5、文字工具的使用。
6、複製、貼上的使用方法。
7、文章的美化。
8、製作課程表。
9、電子郵件的收發。
10、附件的新增。
11、郵箱的管理。
五、教學措施
1、以課改理念設計教學,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
2、發揮資訊科技的工具職能整合學科教學。
3、發揮“小能手”的幫學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
5、每課以主題鮮明的任務驅動,在實踐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操作技能。
6、組織“小擂臺”、“操作小能手”、“我能行”等多形式、多層次的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適應時代新潮的競爭意識。
7、加強學法指導,積極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8、注重對弱勢物件的幫扶救助。
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
四年級共有2個教學班,學生上資訊科技課的興趣比較高,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基礎上,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參差不齊,這對統一教學不利,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設計與各種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另外由於教學裝置不足,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著的小學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材行文流暢、圖文並茂、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教材有“任務引導”、“金鑰匙”、“小博士”、“知識窗”、“閱讀材料”等模組構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引導同學們在一個個具體任務的過程中,領悟資訊科技中蘊藏的科學思想和文化內涵,培養自己的資訊意識和資訊素養。
本冊教材共有3個單元,它將引導你從體驗網路的神奇作用開始、到你學會在網上自由“衝浪”。第1單元“採集多媒體素材”體驗計算機網路,介紹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學習採集多媒體素材的方法;第2單元“簡單的影象處理”第3單元“網上郵差E-mail”學習獲得免費電子郵箱的方法並利用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三、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網路的基礎知識,學會使用網路上的共享資源。
2、學會透過因特網瀏覽資訊,獲得學習、生活中需要的資訊資源。
3、營造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一步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習得技能,逐步形成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計算機操作中注意正確方法的指導,養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5、拓寬知識面,拓展視野,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
6、形成現階段學生應知的資訊科技理念,樹立學好資訊科技、用好資訊科技的信心。
7、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於動手、善於交流的能力。
8、進行愛護公共機房裝置的品德教育。
四、教學措施
1、任務驅動思想。《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對主體性教學,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創造效能力具有積極性作用。
2、課程整合思想。(1)與相鄰學科的課程整合(2)與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1)語言的趣味化(2)內容趣味化。
4、培養學生資訊素養。(1)結合例項進行應用介紹(2)貫穿網路知識。
5、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採用“因材施教”、“螺旋上升”的方式,設定了適合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6、透過演示和教授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本學期的教學內容。
7、課堂中穿插遊戲、競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8、課堂的主體交給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性強,應該多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9、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
10、教學以活動為重心,透過活動,呈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資訊科技應用的全過程。同時,在教學範例的選擇上,注意貼近生活,滲透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在資訊科技的學習與應用過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