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

  光陰如水,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

  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6個教學班,每班平均40人,整個四年級從整體來看,學習氛圍良好,學生的習慣養成優良,絕大部分學生家中都有電腦,學生具有一定的資訊科技水平。本人共負責四個班的教學任務,相對來說教學量不大。

  教材分析

  資訊科技第一冊,主要內容是有關於畫圖軟體的使用,其中稍微介紹了一點電腦的基礎知識,但不夠深,不夠全。從整套教材的編寫來看,這一冊中應該介紹一點電腦視窗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鍵盤的操作,對滑鼠的操作,畫圖的內容可適當縮減。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滑鼠的使用,畫圖軟體各種工具的使用以及相關技巧,難點是巧妙運用畫圖工具進行綜合創作。

  教學措施

  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上機操作實踐為主。第一節課對學生進行資訊科技基本習慣的灌輸與培養,初步養成良好的上資訊科技課的習慣,並提出相關明確要求;第二節課主要是安排座位,從表面初步認識電腦,學會正確的開機和關機,第三節可主要是認識滑鼠,熟練操作和使用滑鼠;以後就是逐步認識畫圖軟體。

  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採用教師演示法、任務驅動法以及小組合作學習法,從實物出發,從課本入手,逐步實施有效教學。

  課題研究

  注重培養學生有效傾聽的習慣,探究養成有效傾聽習慣的方法,注重與小課題研究的聯絡與實踐。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小學資訊科技》四年級上教材。此冊教材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電子作文”,第二單元“飛鴿傳書”,第三單元“小小編輯”。有以下特點:

  1、透過利用文字處理軟體Word,完成一些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聯的任務,進而掌握完成這些任務所需要的操作技能。

  2、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的廣泛用途,掌握web郵箱的申請、使用,讓學生養成使用電子郵件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資訊素質。

  3、重點學習應用Word軟體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透過資訊的蒐集、整理、加工,能夠完成一張比較完整的小報。

  4、認識網路的應用,從小培養良好的用機習慣,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5、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進行創新實踐。

  二、學生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來看,四年級學生以直接興趣為主,對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對這樣的有實物的觀察內容比較感興趣。對他們來說只有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任務和實現這些任務的具體方法時,他們的觀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比較全面第瞭解、掌握word的編輯、排版等的基礎知識,並能針對相關的練習進行上機操作,進而以點帶面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務,做到學以致用。

  2、學生能透過資訊的蒐集、整理、加工,能夠利用Word完成一張比較完整的小報。

  3、使用網路收發電子郵件,培養學生運用網路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及增強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4、透過任務的設定,知道應負責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培養學生透過自己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學會利用文字處理軟體Word,完成電子作文、名片、表格等的製作。

  2、透過web郵箱的申請、使用,培養學生網路學習活動的意識、習慣。

  3、透過資訊的獲取、處理、應用,學習應用Word軟體解決實際問題,製作一份完整的電腦小報。

  4、讓學生運用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分析資訊等知識來研究身邊存在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學過的資訊科技知識,形成初步的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五、課時安排

  (略)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經過一年多計算機的操作學習,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特別是上學年對word及網路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比較理想,但大部分學生對於windows系統的基本操作還不夠熟練或者不規範,少部分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還沒形成,考慮到四年級學生本學期的上課特點,所以,本學期將繼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外,著重繼續鞏固和加深對網路瀏覽器的學習,讓學生能儘量熟悉和使用IE,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下階段的計算機學習打下較紮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資訊科技的教學最終目標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住處素養,讓資訊科技成為學生終生學習與生活的工具。本冊教材就是以網路為重點為,提高學生在網路獲取資訊和加工處理資訊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使用IE到網上衝浪,感受網際網路帶給我的便捷,利用網路中的優秀資料為自己的生活學習服務,如何從網上獲取資訊,並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

  三、重難點分析

  1、培養學生網路學習活動的意識,習慣,以及對資訊的評價,理解和處理。

  2、透過多媒體資訊的獲取,處理,應用三方面的例項介紹,旨在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從而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方法。

  3、讓學生運用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分析資訊等知識來研究身邊存在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學過的資訊科技知識,形成初步的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內容課時

  第一週計算機的發展及種類1

  第二週整理自己的檔案和資料夾1

  第三週用藝術字美化標題1

  第四周奇妙靈活的文字框1

  第五週設計賀卡1

  第六週奇妙的WORD畫圖工具1

  第七週用WORD製作月曆1

  第八週準備進入網路世界1

  第九周初識網際網路1

  第十週巧用瀏覽器1

  第十一週收藏自己喜歡的網站1

  第十二週沒有網址能查到需要的資訊嗎1

  第十三週網頁內容的獲得和使用1

  第十四周利用網路製作你的旅遊行程路線圖1

  第十五週綜合實踐活動1

  第十六週複習1

  第十七週期末考試1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4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計劃針對四年級,透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指法,文字編輯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編版: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全部都是PowerPoint可見PowerPoint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基本的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難點:基本操作

  三、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下發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用PowerPoint。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6、做一個作品。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學進度具體安排如下表

  (略)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5

  一、情況分析

  1、資訊科技狀況

  資訊科技裝備的改善,促進了我校資訊科技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除低年級沒有開設資訊科技課外,中高年級已按要求開足開齊。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計算機的各部分裝置名稱、計算機的應用及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學會了如何開關機,認識了鍵盤,並學會了正確的鍵盤操作姿勢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鍵的作用,部分學生還學會了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練習畫畫。除此以外,所有學生都接受了計算機上機實習規則、計算機機房的清潔維護等教育,都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使我校資訊科技課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現特擬定資訊科技課學科教學實施計劃。

  2、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情: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同時對計算機充滿了無知和好奇。我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加強四、四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遊戲、活動為主,儘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四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範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於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資訊科技於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

  二、教學總目標:

  1、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3、學會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詢資料包括音樂、圖片,並整理成庫,學會利用WORD製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件。

  4、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學會初步的文字輸入方法,逐步提高文字的輸入速度。

  三、實施計劃的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採用放教學錄相,透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4、加強教師業務知識和上機能力的培訓

  四、具體內容安排:

  四年級主要學習內容:瞭解資訊和資訊處理工具,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詢資料包括音樂、圖片,瞭解檔案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製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件,中文版Win98基本操作。

  重點:利用IE瀏覽器上網查詢資料包括音樂、圖片,瞭解檔案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製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件

  難點:瞭解檔案的基本操作,學會利用WORD製作以及美化簡單的文件

  五、教學進度表

  小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6

  一、學生基本情況

  四年級共有2個教學班,學生上資訊科技課的興趣比較高,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基礎上,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參差不齊,這對統一教學不利,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設計與各種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另外由於教學裝置不足,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著的小學四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材行文流暢、圖文並茂、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教材有“任務引導”、“金鑰匙”、“小博士”、“知識窗”、“閱讀材料”等模組構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引導同學們在一個個具體任務的過程中,領悟資訊科技中蘊藏的科學思想和文化內涵,培養自己的資訊意識和資訊素養。

  本冊教材共有3個單元,它將引導你從體驗網路的神奇作用開始、到你學會在網上自由“衝浪”。第1單元“採集多媒體素材”體驗計算機網路,介紹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學習採集多媒體素材的方法;第2單元“簡單的影象處理”第3單元“網上郵差E-mail”學習獲得免費電子郵箱的方法並利用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三、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網路的基礎知識,學會使用網路上的共享資源。

  2、學會透過因特網瀏覽資訊,獲得學習、生活中需要的資訊資源。

  3、營造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一步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習得技能,逐步形成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計算機操作中注意正確方法的指導,養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5、拓寬知識面,拓展視野,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

  6、形成現階段學生應知的資訊科技理念,樹立學好資訊科技、用好資訊科技的信心。

  7、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於動手、善於交流的能力。

  8、進行愛護公共機房裝置的品德教育。

  四、教學措施

  1、任務驅動思想。《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對主體性教學,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創造效能力具有積極性作用。

  2、課程整合思想。

  (1)與相鄰學科的課程整合。

  (2)與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

  (1)語言的趣味化。

  (2)內容趣味化。

  4、培養學生資訊素養。

  (1)結合例項進行應用介紹。

  (2)貫穿網路知識。

  5、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採用“因材施教”、“螺旋上升”的方式,設定了適合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6、透過演示和教授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本學期的教學內容。

  7、課堂中穿插遊戲、競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8、課堂的主體交給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性強,應該多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9、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

  10、教學以活動為重心,透過活動,呈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資訊科技應用的全過程。同時,在教學範例的選擇上,注意貼近生活,滲透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在資訊科技的學習與應用過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