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1

  我們中華民族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從小做起,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為了把這一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好,特制定本學期文明禮儀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物件上看有尊敬父母禮儀、問候禮儀、餐桌禮儀、進校禮儀、升降國旗禮儀、上課禮儀、集會禮儀、旅遊與參觀禮儀、購物禮儀、電話禮儀等。

  二、學生分析

  這些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文明禮儀,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公共禮儀等方面做得很好,在校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學習認真刻苦,課上勇於舉手回答問題,作業認真按時完成,遵守校規校紀。在家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主動幫家人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聽從父母教導。

  三、教學目標

  1、學“規範”用“規範”,使“規範”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透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併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型的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透過評選“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動,在班內學生中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全班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範,爭做模範班級。

  四、教學措施

  1、建立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根據每日工作重點佈置有關牆飾、展牌、宣傳標語或警示語;

  2、將規範訓練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在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位,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4、開展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每月開張“文明小天使”和“文明小少年”評比活動,透過學生主體的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做好不定期的家訪工作,瞭解學生在家中的禮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共同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

  6、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密切聯絡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做好本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7、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

  8、進入車站、公園、社群等地,透過發放宣傳資料,制止不文明現象。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2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個培養道德素質的外在體現,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禮儀及其習慣的養成對兒童的終生髮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最關鍵的時期。然而當今一種現象卻令人擔憂,小學生文明禮儀缺失嚴重:一些孩子在學校裡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禮讓,不講禮貌,他們不知道文明禮儀的行為界定,存在對文明禮儀認識模糊的問題,認識上的模糊直接導致了他們行為上的不文明。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小學生的禮儀是在其社會性交往中養成的,可以透過多種途徑進行培養。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禮儀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展現。禮儀是我們每一個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門課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 指導思想

  小學階段是一個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裡很多習慣都逐漸養成,禮儀習慣也一樣,在這個時期形成,必將為人的成長有重大的影響,使小學生能成長為一個愛家庭、愛家鄉、愛祖國的,進一步促進我校學生自覺遵守小學生禮儀習慣有關規章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活動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方面來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⑾家長接送不進校園。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文明禮儀是素質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文明禮儀可以使人終身受益。面對六年級學生,更應該重視良好文明禮儀的培養。他們到底應該怎樣規範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學校的生活,確保學習任務的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目標: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來重視禮儀教育,講文明、重禮儀、守秩序、和善待人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透過學習文明禮儀,促進學生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修養。

  三、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2——5周學校禮儀

  第一課形象禮儀第二課課堂禮儀

  第三課活動禮儀第四課集會禮儀

  第五課交往禮儀第六課就餐禮儀

  第七課行走禮儀第八課複習檢測

  第六週學校禮儀知識競賽

  第七週學校禮儀徵文

  第八週學校禮儀演講

  第九周班級學校禮儀展示

  第十——十一週家庭禮儀

  第十二——十四周社會禮儀

  第十五週網路禮儀

  第十六週涉外禮儀

  第十七週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社會公德基本要求第十八週職業道德基本要求家庭美德基本要求諸城市民文明公約第十九周諸城市文明市民標準諸城市道德模範標準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

  四、具體措施:

  1.創設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學習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的含義和用法。透過學生聯想生活實際,創造性地模擬生活場景,學以致用。

  2、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透過討論明確不文明的.行為。

  3、採用知識問答的形式,記憶基本的禮儀。透過交流體驗卡,激發學生的文明表現慾望。

  4、在常規教育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要位置,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透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範》文明禮儀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鍊,養成習慣,從而提高。每週上一節文明禮儀課,堅持寫文明禮儀日記。

  5、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根據每月主題每週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透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範化。

  6.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透過家長會和平時與家長的交流,要家長了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並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規範。

  總之,培養孩子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學生,對我們將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培養他們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儀的好習慣。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4

  我們中華民族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教育學生從小做起,使禮儀修身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一種內心力量,一種人生追求,引導成為一個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現代公民。為了把這一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好,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學期的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個人禮儀、交往禮儀和公共禮儀三部分。教材透過名言匯入、走進現場、互動討論、專家引路、故事昇華以及我來體驗等幾大模組來訓練,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認識到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意義,並自覺遵守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每個班人數在60人左右,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在文明禮儀方面做得比較好,但不夠細化;一小部分學生對於文明行為的具體內涵不太清楚,在個人禮儀、交往禮儀和公共禮儀方面還需努力。

  三、教學目標

  1、學禮儀用禮儀,使文明意識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透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併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透過小活動來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發揮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帶動全體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規則,爭做文明少年。

  四、教學措施

  制定文明禮儀教學計劃,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文明行為常規教育,並透過多個層次、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方式來訓練,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文明禮儀的教育意義,並能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學校文明禮儀教學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透過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人人爭當“禮儀標兵”,形成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幫助的和諧關係,促使他們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全方位提高文明素養,也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目標措施

  透過晨會、(主題)班會、黑板報、教室環境佈置、同學榜樣等各種形式進行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目標如下:

  1.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

  首先要做到五個“不”,不隨手亂扔紙片,不隨處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牆壁留鞋印、球印,不向樓下潑汙水、髒水、拋紙團、飲料瓶等。其次在同不衛生習慣告別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地、隨時隨地地撿拾地上的垃圾,擦洗牆上、桌上的汙點、汙痕、汙跡,擦淨樓梯上(立面、檯面)、過道上、教室地面上的各種汙跡並保持教室桌椅和衛生角的整潔,為創造潔淨的校園環境做自己的貢獻。再次要在活動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

  不說汙言穢語,不給同學起汙辱性綽號,文明交往;上下樓梯、出入廁所不推搡擁擠;不在校園牆壁、走廊、桌面等處亂寫、亂畫、亂塗、亂刻、不損壞公物;不在升國旗與集會時講話。在告別陋習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1)升國旗時,嚴肅莊重,脫帽肅立,行注目禮。

  (2)著裝整潔得體,坐正立直,行走穩健,談吐舉止文明。

  (3)使用好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

  (4)使用好體態語言:微笑、問好、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

  (5)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上課時起立向老師問好;課堂發言先舉手;進老師辦公室報告或輕輕敲門,經允許後進入;當領導、老師問話時,能主動站起來回答。

  (6)家中吃飯請長輩先就座;離家或回家與家長打招呼。

  (7)碰見客人或外賓,主動問候,微笑致意,起立歡迎,招手送別。

  (8)對老、幼、病殘者有愛心,行走讓路,乘車讓座,購物讓先,尊重幫助殘疾人等。

  (9)遞送或接受物品時起立並用雙手。

  (10)參加集會守時肅靜,大會發言先向師長和聽眾致謝,觀看演出、比賽時適時、適度鼓掌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