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3篇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3篇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音樂教學,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各種律動,並能夠在聽賞樂曲中感受音樂的情緒,能夠正確地表達音樂的情緒,對音樂的欣賞能夠有自己的認識和見解,能夠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理解樂曲所包含的思想,樹立基本的價值觀。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認識十六分音符、切分節奏、切分音、漸強、漸弱、附點八分音符。

  (2)能夠熟練地用有彈性的聲音並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夠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齊唱、領唱和合唱等形式熟練地表現歌曲。能夠背唱部分歌曲。

  (3)能夠對歌曲進行編創動作和表演,並能夠用簡單的樂器為歌曲伴奏,編創伴奏節奏。

  (4)能夠在音樂聆聽中感受樂曲的情緒,能夠對音樂的結構做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分析簡單的歌曲曲式形式。

  3、過程與方法

  (1)透過模仿建立學生的音樂認知感受,讓學生對音樂有感性的認識。

  (2)透過聽賞、動作、律動等不同形式體驗音樂,在體驗中感受愉悅的審美享受。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完成音樂作品的表演、演奏等等,創造合作的氛圍和意識。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探究音樂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探索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

  (5)注重音樂教學方法的實踐,特別是對音樂欣賞中對比欣賞的使用,引導學生對比欣賞,從對比中感受音樂的不同特點。

  二、學情分析

  我校四年級共有4個班,每個班的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要依據本班的實際情況來教學,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同學給予更多的幫助,四年級的學生在音樂上有了比較高的欣賞能力和演唱水平,在節奏方面能夠較熟練地認識基本的簡單的節奏,能夠在音樂中表現出一定的律動自覺性來。但是,歌唱的技巧不夠熟練,演唱高音比較困難,對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夠深入,表現不夠準確。四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學生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對於新事物有很強的興趣,在音樂的歌曲演唱教學中能夠積極主動地運用音樂歌唱方式來演唱,做到聲情並茂,但對於音樂的資訊量還不夠,再分析歌曲與歌曲的表現設計的能力還略顯不足.

  三、教材分析

  本冊知識難度加深了,所以更應培養孩子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愛好。我們透過學習,認識到作為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應以普及藝術教育為內容,把單純的音樂擴充套件為音樂文化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內容主要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本學期教材共有六個單元,其中有唱歌8課,欣賞8課,音樂實踐3課,活動2課(除開音樂劇單元),音樂知識4課,音樂劇1課。欣賞與歌唱的部分同等重要,比例均等,音樂知識的比重較大、在音樂實踐方面也給予了相當的分量。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增強學生對基本音樂技能如節奏練習、旋律跟讀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2、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能夠有意識運用彈性的聲音輕聲演唱歌曲。在歌曲演唱的形式上要有所突破,能夠掌握集中基本的演唱形式。

  3、能夠認識一些樂器並瞭解其基本的演奏方式,能夠辨別其中的音色。

  4、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的編創和表現,在編創和表現中積極合作。

  (二)難點:

  1、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學習,特別是對一些特別的節奏的練習是難點。

  2、歌唱的技巧和方法,特別是在優美的音色訓練方面有著重要的探索價值,但也是有著較難地方。

  3、在欣賞中如何掌握欣賞的方法,以及對樂器的音色的聽辨是極為困難的。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的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指導思想;

  二是學情分析;

  三是教材分析;

  四是學期教學目標;

  五是教材重點難點;

  六是教學措施;

  七是教學內容與進度。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各項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本屆四年級學生,共有七個班級含兩個民族班,七個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每班大約有20%--25%左右的學生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內向,也不敢表現自己,因此在今後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於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對於五音不全的學生,可多鼓勵他們參與用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以此來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八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林中的鳥聲”;第二單元“綠水江南”;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單元“學戲曲”;第五單元“環球採風”;第六單元“中國功夫”;第七單元“小小音樂劇”;第八單元“花的旋律”。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了解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歌表演、集體舞、活動等。

  四、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延音線,學習四三拍的指揮手勢,並能在歌曲中運用。

  2.認識樂器嗩吶、竹笛,以及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並瞭解其音色。

  3.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風俗。

  4.能創編簡單的動作為歌曲伴舞。

  5.透過學習歌曲與欣賞,理解歌曲或樂曲所包含的小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學生透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來有感情地進行歌唱。

  2.透過學習本冊教材,培養學生能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的能力。

  3.透過音樂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情意目標:透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四)質量目標: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自創打擊樂,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一)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進一步引導學生勇於參與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一)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時,要適度而不誇張。

  (二)引導學生髮揮音樂想象時,注意鼓勵學生個人獨立的感受和理解。

  (三)透過學生自身體驗,培養學生舞蹈的創編能力。

  六、教學措施

  (一)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三)因材施教,課堂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

  (四)根據學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認真組織舞蹈隊進行活動。

  七、教學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1、複習上學期所學內容。2、歌曲《採菱》。

  第二週:1、聽賞《採茶舞曲》。2、歌曲《柳樹姑娘》,附點四分音符、聽辨活動。

  第三週:1、歌曲《柳樹姑娘》二聲部合唱。2、聽賞《洪湖水浪打浪》。

  第四周:1、聽賞《漁光曲》。2、聆聽《國歌》四種形式。

  第五週:國慶節放假。

  第六週:1、唱《國歌》,聽《歌唱祖國》。2、歌曲《愉快的夢》。

  第七週:1、歌曲《愉快的夢》。2、聽賞《月亮光光》、《小夜曲》。

  第八週:1、聽賞《夢幻曲》。2、歌曲《哦!十分鐘》,2/4拍號。

  第九周:1、歌曲《大家來唱》3/4拍號,為圖配節奏。2、聽賞《乒乓變奏曲》。

  第十週:1、聽賞《陀螺》、《旋轉木馬》。2、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第十一週:1、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2、聽、唱《搖籃曲》(舒伯特),講4/4拍號。

  第十二週:1、聽兩首《搖籃曲》。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音名、變音記號。

  第十三週:1、歌曲《少先隊進行曲》,附點八分音符。2、歌曲《少先隊進行曲》。

  第十四周:1、聽賞《牧羊姑娘》、《小機靈的歌》。2、聽賞《回聲》,音樂知識:力度記號。

  第十五週:1、歌曲《友誼的回聲》。2、歌曲《友誼的歌聲》。

  第十六週:1、歌曲《山谷靜悄悄》。2、聽賞《羊腸小道》。

  第十七週:1、編創小品“到山谷去旅遊”。2、歌曲《盪鞦韆》。

  第十八週:1、聽賞《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2、歌曲《小孩世界》。

  第十九周:音樂會音樂複習

  第二十週:音樂期末測試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的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指導思想;二是學情分析;三是教材分析;四是學期教學目標;五是教材重點難點;六是教學措施;七是教學內容與進度。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各項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本屆四年級學生,共有七個班級含兩個民族班,七個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每班大約有20%——25%左右的學生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內向,也不敢表現自己,因此在今後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於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對於五音不全的學生,可多鼓勵他們參與用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以此來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八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林中的鳥聲”;第二單元“綠水江南”;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單元“學戲曲”;第五單元“環球採風”;第六單元“中國功夫”;第七單元“小小音樂劇”;第八單元“花的旋律”。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了解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歌表演、集體舞、活動等。

  四、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延音線,學習四三拍的指揮手勢,並能在歌曲中運用。

  2、認識樂器嗩吶、竹笛,以及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並瞭解其音色。

  3、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風俗。

  4、能創編簡單的動作為歌曲伴舞。

  5、透過學習歌曲與欣賞,理解歌曲或樂曲所包含的小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學生透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來有感情地進行歌唱。

  2、透過學習本冊教材,培養學生能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的能力。

  3、透過音樂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情意目標:透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四)質量目標: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自創打擊樂,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一)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進一步引導學生勇於參與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一)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時,要適度而不誇張。

  (二)引導學生髮揮音樂想象時,注意鼓勵學生個人獨立的感受和理解。

  (三)透過學生自身體驗,培養學生舞蹈的創編能力。

  六、教學措施

  (一)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三)因材施教,課堂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

  (四)根據學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認真組織舞蹈隊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