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岩石”、“電的本領”、“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透過閱讀大量的資料對地球有初步瞭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第三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土壤進行觀察與研究,瞭解土壤的種類。在探究中搜集、欣賞岩石,從中體驗自然美。
第四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動物入手觀察,瞭解他們的特點,學會珍愛生命,養成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第五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透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透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槓桿尺、水槽、磁鐵、彈簧、土壤、各種小動物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透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透過到附近的農田、菜園、花園裡觀察土壤的活動,認識土壤裡有什麼,知道土壤的種類和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土壤的重要意義,知道愛護土壤,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用資料、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3、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裡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
4、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